5G時代,中國移動還能繼續領先一步嗎?

自從5G標準正式有了眉目以後,中國的三家電信運營商就已經開始開足馬力啟動,力爭先行一步。

有媒體預測,2025年中國的5G用戶數將達到5.76億,佔全球總數逾40%,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那麼,在5G時代,誰能繼續領跑,還會是中國移動嗎?

從網絡商用時間來看,中國移動依然會領先部署

從部署5G的時間表來看,三家運營商已經準備好了。據預測,中國將5G商用發佈時間將提前至2019年,很可能在全球最先部署5G,而運營商實際動作時間可能更早。

日前,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透露,中國移動4G累計投資超過4500億元,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TD-LTE網絡。對於未來的5G技術,中國移動將在今年內地5個城市開展場外試驗,爭取2019年實現預商用。

同樣,在上海的世界移動大會上,中國聯通宣佈將引入最新國際標準高起點建設5G精品網絡,2019年將進行5G業務規模示範應用及試商用,計劃在2020年正式商用。

中國電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發佈了《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宣佈已經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等六個城市全部開通5G試點。按照中國電信的計劃,2017-2018年開展5G實驗室和外場測試,2019年開展試商用部署,2020年前後實現規模商用。

從措辭來看,中國移動是2019年“預商用”,中國聯通是2020年“正式商用”,中國電信是2019年“試商用”和2020年前後“規模商用”,雖然有些差異,但基本可以判斷,2019年的下半年將是中國5G的啟動時間,而中國移動會再次“先行一步”。

5G終端動手很早,中國移動步子邁的很大

對於用戶來講,運營商部署5G,還需要有終端的支持。中國移動5G終端的整體推進計劃的關鍵點,一是在2018年11月的中國移動合作伙伴大會上,推出首批5G通用模組。這意味著2018年年底行業客戶可以採用5G產品做測試,做實驗;二是,在2019年MWC發佈首批5G行業終端,最終目標是在2019年10月份能夠實現友好用戶測試。

中國移動已經組建了5G終端先行者計劃,成員包括5G終端產品形態和芯片、終端、元器件、儀表開發,共28家簽署企業參與,其中有高通、華為、聯發科技、紫光展銳、英特爾、三星等6家主流芯片企業;華為、OPPO、vivo、小米、三星、中興、聯想、HTC、海信、TCL、酷派、榮耀、魅族等13家主流終端企業;Qorvo、Skyworks、Taiyo Yuden、飛驤、唯捷等5家元器件企業;羅德、安立、是德、星河等4家儀表企業。

根據中國電信的白皮書來看,中國電信認為,面對多樣化場景需求,5G終端將沿著形態多樣化和技術性能差異化方向發展。5G初期的終端以增強移動寬帶場景下的手機為主,其餘場景的終端規劃將逐步明朗。在5G終端是,中國電信對於物聯網方面的使用更為在意。

此外,我們也看到,與中國移動在終端方面的加大投入與推進不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努力,因實力所限,還因為標準全面,兩家公司應該還是在坐等“摘桃子”。

5G時代,中國移動還能繼續領先一步嗎?

在應用方面,三家電信運營商各有所長

6月27日,“浦發·中國移動5G金融聯合創新實驗室”在上海揭牌,雙方將共同研究推進基於5G的智能網點建設、用戶體驗創新、風控管理優化等新業務、新服務,打造高效、直達、智能、共享的一流數字生態銀行平臺,融入垂直行業和新興產業,構建開放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圈。

此外,中國移動2016年發起成立5G聯合創新中心,圍繞智慧交通、工業能源等多個垂直領域與合作伙伴開展聯合創新,致力構建5G跨行業融合創新生態。

在上海召開的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MWCS18)上,中國聯合正式宣佈與騰訊簽署框架協議,結為戰略合作伙伴。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5G展開聯合創新,並建立“5G聯合創新實驗室”,在邊緣計算、網絡切片、車聯網、高精度定位等領域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

同時,在此期間,中國聯通與華為在上海舉辦5G戰略簽約聯合發佈會,對外宣佈了雙方在5G創新領域攜手共進的戰略共識。當然,中國聯通還與京東在營業廳合作方面簽約。

由此可見,與以往類似,中國聯通依然將應用方面的能力寄託在合作伙伴的合作上,與騰訊合作找應用場景,與華為合作提升技術實力,與京東合作提高變現能力。

相比以上兩家,中國電信率先公佈了5G時代的物聯網套餐,在萬物互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行業應用方面,中國電信技術部副總經理指出,中國電信聯合垂直行業合作伙伴,合作研發5G創新示範應用,提供面向垂直行業的5G創新解決方案,早在2016年9月,中國電信就正式掛牌成立了5G開放實驗室,目標則是以實驗室為依託,推動與設備商、垂直行業合作,推進新技術商用以及產品的孵化。此外,中國電信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網絡,面向物聯網應用持續發展。

綜合起來看,5G時代的中國通信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中國移動繼續領跑幾乎是必然,中國電信有可能繼續提高在市場中的份額,中國聯通在進行混改之後受到了騰訊等互聯網公司重視流量變現的影響,將主要精力更加放在了各種改造與快速營收提升上,受制於資金能力而雷聲大雨點兒小,需要加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