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置巴陵縣,隋置嶽州治之,元后為嶽州路、府治。《郡縣釋名》:“《嶽州志》雲:‘山莫大於嶽。州以嶽州名者,因幕阜山也。幕阜一名天嶽,在平江縣’。……其曰岳陽,則謂天嶽之陽也。”1913年改岳陽縣,1961年析設岳陽市,後撤,1975年復設市,1983年升地級市。

岳陽樓區

1996年設岳陽樓區。以岳陽樓得名。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云溪區

1984年設北區,1996年改云溪區。以駐地云溪鎮得名。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君山區

1996年設君山區。以君山(又名湘山)得名。據《讀史方輿紀要》:“《山海經》:‘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蓋堯女湘君嘗居此。’”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汨羅市

秦置羅縣,唐廢入湘陰縣。1966年析置汨羅縣,1987年改設汨羅市。以汨羅江得名。據《史記索隱》:“汨水在羅,故曰汨羅。”《讀史方輿紀要》:“(汨羅江)至縣境分為二水,一西南流曰汨水,一西經古羅城曰羅水,復折而北出至屈潭複合,故曰汨羅。”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臨湘市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置王朝縣,至道二年(996年)改名臨湘縣。《郡縣釋名》:“郡志雲,臨湘以濱三湘名,乃古長沙縣名,宋襲其名耳。湘江水在縣之西北,其源出廣西興安縣海陽山,流至分水嶺與灌水會。湘猶相也,會也。湘水至永州與瀟水合,曰瀟湘;至衡陽與蒸水合,曰蒸湘;與沅水合,曰沅湘。會流以達於洞庭。邑臨其上,故曰臨湘。”1992年改設臨湘市。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岳陽縣

西晉置巴陵縣。《郡縣釋名》:“好事者謂因劉巴得名,尤為傳會。葉世傑雲:‘巴陵之名,以其地巴丘陵即丘之大者。’”1913年改名岳陽縣。以據幕阜山之陽得名。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華容縣

三國吳黃龍元年(229年)置南安縣,西晉初改安南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華容縣。《郡縣釋名》:“本古云夢地,春秋楚子築臺其間,名曰章華,今江陵監利俱有此臺。……又春秋定公四年許遷於容城,即此。……郡志雲,縣之得名,疑合章華、容城言之也。”唐垂拱二年(685年)犯武氏諱改容城縣,據《華容縣誌》,武則天乳名華容。神龍元年(705年)又改華容縣。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湘陰縣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羅縣、益陽、湘西三縣地置湘陰縣。以在湘水之南得名。據《讀史方輿紀要》:“湘水出廣西興安縣南九十里之海陽山。其初出處曰靈渠,流五里分為二派,流而南者曰灕水,流而北者曰湘水。漓,離也,言違湘而南。湘,相也,言有所合也。湘水東北流經全州城南,有灌水合焉;又東北流入境,經永州府東安縣南至府城西南,引而北有瀟水會焉;又經祁陽縣東而入衡州府常寧縣西北境,又經府城南引而東北,有烝水會焉;又經衡山縣東而北流入長沙府湘潭縣境,過縣西至府城西環城而下,過湘陰縣西,又北而達青草湖注於洞庭湖。”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平江縣

東漢末置漢昌縣,三國吳改吳昌縣,隋廢。唐神龍末析置昌江縣,五代楚避後唐莊宗之祖李國昌諱改平江縣。《郡縣釋名》:“昌江、純江諸水合流,至此無奔濆,始平而入江,故曰平江。”

岳陽九市區縣,長江與湘江相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