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鹽道,一個三寸金蓮走過的讓人淚奔的古道,如此刻骨銘心


這是祖母年輕時去山西鹽湖背鹽,曾經走過的山道。它位於晉南中條山的北麓,張店鎮平頭堡村北面。蜿蜒的古道隨著起伏的山樑,在天幕下是如此的醒目。

看見這條窄窄充滿坑坑窪窪起伏不平的鹽道,這就是陝州城裡一個三寸金蓮的女人,揹負著幾十斤重的鹽袋像牛一般喘著氣,為著生活艱難行走的山道。當我第一眼看見它時,禁不住的熱淚奪眶而出,落在了她老人家曾經走過的艱難道路上。

這是鹽道上的古鎖陽關,也是幾百裡鹽道上唯一的關卡要塞。雖然經過人們的整修,今天仍能看到它屹立在時光檔口的風姿。

這是鎖陽關下留存的古建築遺蹟。

一道轍印,像刀一般深深地刻在了鹽道的正當間。可以想見,當年的車轔馬嘶該是何等樣的忙碌。

這個地方叫青石槽。看到這樣艱辛的名字,就讓人聯想背鹽的年代,人們在此付出的代價。

走過響鈴灣、兒女窩,這一串帶著鹽漬的地名,就又進入到背鹽的哪個負重的時光裡。

在古鹽道上穿行,荊棘叢生、亂石擋道,當年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晉南古鹽道在2013年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月的中條,正值槐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在閒暇的時候,來到古鹽道旁採摘槐花。

站在中條的高處,古鹽道上的3棵老棗樹,已經化為了樹樁,它見證了鹽道歲月的滄桑,也見證了生命的頑強。

中條古鹽道,從西周起延續各個朝代,直到民國才淡遠了它行走的歷史。登高遠眺,斜陽下的鹽池依稀可見。古鹽道隨著山脊的走向,綿延至鹽湖旁。它的故事,就如同陝州城裡的祖母一般,悠長深遠。想見作者更多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