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網王曉輝:媒體融合發展更多是與用戶的融合

专访中国网王晓辉:媒体融合发展更多是与用户的融合

专访中国网王晓辉:媒体融合发展更多是与用户的融合

主流媒體再出發要不忘初心深入基層

王曉輝:這次論壇的主題設計得非常好。第一個關鍵詞是“新時代”,媒體是站在時代前沿的一個行業,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主流媒體自然也進入了新的時代。第二個是“再出發”,“再出發”就是不忘初心,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帶著溫度、冒著熱氣去接觸我們方方面面的經濟、社會、生活。在這個“再出發”的過程中,要做到不忘初心,懷著深深的人民情懷。

當然,也有很多的挑戰,新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發展都面臨新形勢新局面,技術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我們的對象也越來越分眾化,媒體也必須從報道方式、傳播形態上做出不斷的調整,跟上新形勢,特別是新技術、新應用的發展。黨媒既要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還要跟人民群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前途是光明的,責任是重大的。

媒體跟用戶融合才能做到水乳交融

傳統媒體的傳播是一對多,是單向的,它不必考慮更多用戶的互動,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人人都能成為媒體的時候,媒體跟用戶的融合既要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反饋,同時用戶也是我們的一個生產力。用戶不僅是我們需要傳播的對象,同時他上傳的東西也能成為媒體傳播的重要資源,這個融合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

王曉輝:中國網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對外傳播的一個網站。在這方面中國網用了九種語言,向全世界發佈關於中國的新聞和信息,講述中國故事。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國網在做對外傳播的時候,也考慮到新的技術新的渠道新的應用。比如說我們做了一些短視頻,因為需要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佈,包括Facebook、推特、俄羅斯的VK等,用戶的時間是碎片化的,大部分都在移動終端上進行閱讀,所以我們的視頻就要做得短,要向不十分了解中國的海外受眾,在很短的時間內講清楚問題,這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挑戰。我們使用英文、法文、俄文、德文、阿拉伯文等九種語言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前段時間,我們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做了(個欄目)叫做“中國問答”。

我們也注重網絡直播,既有大的新聞發佈會的直播,也有手機直播,比如我們兩三個人的採訪團隊直播兵馬俑,用英文向海外受眾介紹中國燦爛5000年的文明。每一年去(現場)參觀(兵馬俑)的人只有500萬,但視頻在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讓150萬人來觀看,可見新媒體的傳播力是巨大的,影響面是廣泛的,這也更加讓我們堅定做好媒體融合、做好新媒體傳播。

創新至關重要 媒體要擁抱新技術

王曉輝:媒體的未來在哪裡?這是個永遠回答不了的問題。未來就在未來,但我們每個人、每個媒體都要面向未來。作為主流媒體,我覺得還是應該跟黨走,聽從黨的領導,秉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懷著深深的人民情懷,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新聞職業精神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未來的發展是變化莫測的,包括技術的發展、受眾的變化的年輕化、閱讀渠道的變化等,不同人有不同的閱讀要求,我們的挑戰就在這裡,未來一定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跟上技術的發展,跟上社會的發展。

王曉輝:創新對媒體至關重要,你看看以前的傳統媒體,很多互聯網包括一些先驅,那些初創時期特別有影響的重點網站、大網站等,現在逐漸沒落,新媒體蓬勃發展,比如一點資訊,這些新媒體的出現都影響了傳統媒體、傳統互聯網,因為很多用戶已經被吸引過去了。用戶離開你,也就是說你沒有發展的前途了,所以在新媒體的條件下,我覺得要抓住技術的趨勢,要善於擁抱技術的發展,因為只有技術才能打開新的市場。實際上,中國互聯網發展幾十年的歷程中,在任何一個階段,凡是發展得好的,走在行業前頭的,都是率先使用新的技術,擁抱了新的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