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數夠了,但位次不夠的情況下,作爲第一志願是否會被錄取?

健康維修工

對這個問題要區別看待。

1.一般二批本科批次志願填報,如果高考成績剛過二本線,基本處於壓線狀態,可以不參考位次,也沒有必要費心費力的參考位次,僅僅參考線差或者依據逐年選擇填報的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的平均值即可。

(1)成績處於二本分數線壓線狀態情況,最好選擇本省排名靠後的二本院校,這類院校歷年的錄取分數線最高分在二本分數線以上,最低分在二本分數線以下,錄取的平均分則在二本錄取分數線以上。

(2)在選擇院校的時候,需要看線差,在線差範圍內選擇學校報考。


2.對於高分考生,一批本科的志願填報,歷年院校錄取的位次大體上處於不變狀態,畢竟每年高分考生是屬於少數群體。

(1)對於高分考生在填報志願,選擇院校的時候,必須既要看線差,也要考慮比較位次。

(2)如果考生選擇報考的院校分數夠了,即在線差範圍內選擇報考了某院校,但必須同時也要比較該院校近三年內錄取的位次:


a.如果考生2018年高考成績位次(數值)均低於三年中院校錄取的位次(最低分的位次)值,則考生完全能夠被錄取,專業也有保證。

b.如果考生2018年高考成績位次(數值)低於該院校三年最低錄取位次中的兩年的最低位次,則能被該院校錄取,但專業不一定能保證,最好選擇服從專業調劑。

所以,如果是高分考生,成績高於一本分數線80分以上,報考、選擇院校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成績位次,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被錄取。而對於低分考生,由於低分選擇報考的院校排名靠後,招生生源不穩定,考生報考的意願具有不確定性,考慮位次不一定能周全,最好比較位差即可。


時光匆匆微微甜

位次應該是判斷成績夠不夠的重要指標,理論上說,現在按分數來選,其實也就是位次高者先選,因此,選擇第一志願是要全面考慮地域、招生人數、專業的熱度、院校的變化,並結合自己的分數做出合理化方案,我的意見,除非特別喜歡而且分數及位次夠高,不然第一志願被錄取是平行志願填報的失敗。最後提醒一下:保底院校必須夠低。掉檔是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