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興起的陝西刀客是一個什麼樣的羣體?

歷史傳訊社

提起刀客,可能不少人會認為這只是在影視劇中才會出現的虛擬人物,但歷史上在關中平原還真有過刀客的存在。


據說,刀客大都身懷絕技,勇猛威武,雄健有力。他們通常攜帶一種臨潼關山鎮製造的極為鋒利的“關山刀子”,舞起刀來,寒光逼人,只聞刀風,不見人影。所以群眾稱之為刀客。


根據我們瞭解到的情況,刀客群體從產生到興起,再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大概出現過三種類型,下面,有書君就仔細解說一下:


一、行俠仗義的民間組織。



他們一般沒有什麼嚴密的組織,誰的威望高,武功好,誰便是大哥,帶頭保護大家的利益,應對各路社會糾紛。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兼具其他社會身份。比方說,一個鹽客,鏢客或者賭博客,也可能就是懷中藏刀的刀客。



他們沒有明確的宗旨和紀律,但他們有自己的處事規則,“好漢做事好漢當”,講義氣而且絕不殘害老百姓。即便是賭博,也很講信用,絕不會做那些流氓無賴的事。


民間傳說,曾經有刀客頭趙銀娃手下的刀客陽生做了壞事,趙就對他說:“你知道的,該怎麼辦!”隨即給小刀一把,令其自處,陽生坦然回答:“大哥你要活的,還是要死的?”說著,從自己腿上割下了兩片肉,撂到地上餵狗吃。


還有一個蒲城刀客叫“王改名”,為報殺父奪母之仇當了刀客。據說他“膽量過人,臂力出眾,武藝超群。飛簷走壁,如在平地”。


他領著一支人馬劫富濟貧,駐紮在滷泊灘南井家堡,築牆挖壕,還有武器彈藥裝備。當地百姓誰家有了糾紛,就去找他,他評斷公正,令人信服。時間久了,他所在的井家堡竟成了個民間法庭。


事分正反面,刀客們也不光有行俠仗義的好漢,壞人也是有的!



二、殺人擄掠的“刀匪”。


這一類刀客,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不守規矩沒被刀客組織吸納,只好落草成匪的。


還有一部分是為生活所迫的災民。那年月,老百姓生活困難,一遇災年,就會有大批青年失業,不得不做起土匪。


“刀匪”殺人擄掠,無惡不作,給“刀客”的形象抹黑不少。到了民國則是更加猖獗,轉變為軍閥集團,為禍一方。因此嚴格的說,他們不應該被稱為“刀客”,而是“刀匪”。


辛亥革命之後,大批的刀客從秘密的民間組織走向了歷史舞臺。真正體現刀客俠義精神的正是這個群體。


三、俠肝義膽的革命志士。


辛亥革命後參加革命的刀客都是俠肝義膽,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志士。


“革命刀客”的代表人物,要數李虎臣。李虎臣是有名的“二虎守長安”中的“二虎”之一,另外一虎則是在西安事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楊虎城將軍。


提起李虎臣,家鄉的群眾異口同聲地說,他可是一個真正的刀客。辛亥革命爆發後,李虎臣先是跑到西安投奔了“革命軍”,但革命後軍隊內部的一些不良作風和革命後卻沒能改善勞動人民生活的現狀令他十分不滿。


他於是回到家鄉閻良,交結綠林義士,組成了“渭北刀客”,獨樹旗幟,殺官兵替天行道,打財主殺富濟貧。


“渭北刀客”在李虎臣的帶領下慢慢發展壯大,逐漸由一幫江湖義士變成了當時陝西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軍事力量。他本人也成為帶兵10萬的大將軍。


在革命刀客中,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胡景翼。胡景翼並不是地道的刀客,他早年留學日本,是同盟會成員,清末陝西革命的關鍵人物之一,也是最先想到發展刀客成為革命力量的革命黨人。



胡景翼結交了當時許多有名的刀客,向他們宣傳同盟會的主張,講解革命的道理,把他們引上革命的道路。


這些人後來大都成為反清起義軍的骨幹力量。不少人成為革命軍的將領,也有不少人為革命壯烈犧牲。


如今的三秦大地,刀客已經成為遙遠的歷史,但是,正如歌裡所唱:“雖然你人不在江湖,江湖卻一直有你的傳說~”


在歷史的畫卷中,刀客們曾經塗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俠義精神,為人稱道;他們為老百姓做過的好事,關中的父老鄉親,不會忘記;他們為革命拋灑的熱血,則是中國革命史上永遠不會消失的印跡!



有書共讀

提刀殺人便為刀客,準確地說不只清代,更早的時候陝西地區已經有了(如李白,李自成,楊虎城等)

陝西地區的刀客是對幾種人的泛指,如綠林大盜,土匪刺客,鏢師遊俠,凡是身上帶刀的,又不是官門中人,都可以叫刀客。


到了清末民初刀客專指土匪殺手,類似於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裡土匪和張學友扮演的刀客,為了錢財替人消災解難。

對刀客描寫的最為形象的兩部電影,一個應該是何平執導的電影《雙旗鎮刀客》

一個是徐克早期執導的電影《刀》

西北的風沙磨礪出西北漢子彪悍的性格,手提見血封喉的關山刀子,如李白的《俠客行》裡描繪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渭水小白龍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刀客就是土匪!

清末陝西土匪眾多。

因陝西省閉塞,工業不發達,所以槍械很少。

土匪上山往往沒有槍,只能用長刀。所以,刀客也叫作刀匪,就是土匪的意思。

傳說這些刀客劫富濟貧,其實都是扯淡。

刀客基本都是城鎮無業遊民、破產農民和通緝犯組成!

這些人做土匪,哪有什麼道理好講。劫富是沒錯,那是因為窮人沒錢,搶10個窮人不如搶1個富人。

濟貧,基本不存在。或者搶了富人1000兩銀子,刀客一時開心,丟個幾兩給附近老百姓也是可能的。


薩沙

在當下宏闊的歷史大敘事和學術情境中,一些邊緣群體往往不可避免地被忽略,成為大歷史背後的塵埃。小人物、小團體以及弱勢群體,記載零散難以釐清,但這不代表他們對地方社會缺乏影響。


提起陝西刀客,恐怕是知詳情者少而僅聞其名者多——甚至多數人未解其名如何。當勾連出大量史實之後,或許今人驚詫於刀客這一群體的複雜性,然而在清末民初之時,這一群體在關中可謂是家喻戶曉,譭譽交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群體逐步淡出時代視野。

關山刀子

錯綜複雜的是,作為個體意義的刀客,無疑多數是弱勢群體,但當這一群體結社重組之後,卻客觀上形成一個相當暴力、無序性的強勢力量。在社會變革時期,表現為被利用或引導的革命性特質。而之於基層社會,這種強勢抑或暴力性又造成地方秩序的混亂,成為一種治理痼疾。因此之故,刀客成為觀察清中期至民國底層社會“眾生相”的一個切口。

刀客是最早在陝西地方社會形成的一個特殊民間群體,刀客會是主要由刀客組成的區域性秘密組織。將某種特定身份或從事一些固定職業的群體稱之為某客,是陝西部分地區方言構詞的一般性習慣。與鹽客、煙客、鏢客、賭博客、麥客、貨客、邊客、碗客、貨客之名相比,刀客並非單單指代一種具體職業,而是清中期之後陝民對流竄鄉里、結社夥行、手持大刀這一遊蕩群體的總稱。

關中刀客劇照

站在歷史脈線的邊際,追根溯源,陝西刀客本源自陝東民間秘密結社和私鹽販售,發軔於乾、嘉年間,成熟於道、鹹之際,而後興盛於同治陝甘“回亂”、清末“民變”風潮與辛亥革命之中,到了民國後期刀客勢力逐步淡出歷史舞臺,其興盛與基層社會秩序失衡和鄉村治理弱化有難以剝離的關聯。

潞鹽生產示意圖

從當前可見的文獻觀之,刀客最初出現在渭河兩岸,以陝東為淵藪之地,逐步擴散,至今仍有“關中刀客數同州”、“東府刀客”之說。陝西東部與晉豫交界的朝邑黃河灘和以滷泊灘為中心的私鹽熬製場地,加上接近河東池鹽(潞鹽)運轉通道,逐步成了刀客的聚居地。朝邑原屬同州府轄,境內河道交錯,灘地無垠,蘆葦叢生,溝壑縱橫。地理位置上南走荊楚,東去晉豫,北遁韓合,進而到北山(黃龍),又可遠避甘、青、寧夏,可進可退。

磚茶

湖南等地所產的茶葉,途徑陝西涇陽製成磚茶,運銷蒙古、西藏、甘肅等地,刀客勢力亦一度介入販賣銷售,抽取保鏢費。山陝商人結合後,亦有商號僱傭刀客以沿路保商護衛,一度形成規模龐大的鏢客群體,在山陝商人會館資料中能見到些許蛛絲馬跡。

山陝商人會館

刀客以僱工、經營臨時性產業、販賣私鹽菸草為謀生方式。自乾嘉之際刀客形成,道光年間漸次組織化後,刀客會以陝東為核心向外輻射,至於清末刀客流散至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四川北部、甘肅東部和山西西南部,成為影響幾省地方政局的一支武裝力量。

陝西辛亥革命之時,參與革命的人員結構為四部分,分別為:同盟會、新軍、哥老會和刀客會,未犧牲的刀客首領後來大多編入地方軍閥或國民革命軍,成為投機的政客,少數轉而行商、務農等。有名者如楊虎城、李虎臣、郭堅、憨玉昆,再如劉鎮華的刀客鎮嵩軍等,值得我們再次關注。

隨著小說《昨夜風雨》、《老關山》、《野灘鎮》,電視劇《關中刀客》、《雙旗鎮刀客》、《刀客將軍》、《兵出潼關》等文學影視作品的藝術塑造,刀客似乎成了遊俠、仗義、劫富濟貧的美好象徵。但實際上,刀客在基層無惡不作,為求生計,寄食地方,流落為匪,是清至於民國地方政府治理的難題,這種叛逆與暴力特質威脅一方平安,把他們作為英雄僅僅是一種幼稚的想象而已。

這才是真實且殘酷的歷史,歷史本身也就是出乎意料的。落筆至此,頗感“肅穆而激盪”。


歷史傳訊社

我聽父輩講了一個兄弟倆當刀客的故事,那時年代不詳,咸陽市馬泉鎮馬泉村有一對兄弟老大叫狼娃老二叫撐娃,整天在四周村裡又偷又搶,那個時代人都一樣窮,主要搶棉花和糧食,但每村都有城牆圍護,小村一個城門,大村幾個城門,有一次這對兄弟去北塬上一個村裡搶了一戶人家的棉花三梱,兄弟倆得手就順著溝往回走,這倆兄弟從來都是並排走路誰也不敢走快一步,但這次哥哥肩上有兩梱棉花走的慢了幾步,就這一次弟弟就倒在哥哥的槍下了!被哥哥從身後開了一槍打死了,這老輩人傳下來故事。真人真事,那個村八十歲的人都知道這兄弟倆的故事,解放後哥哥被公開審判槍斃了!


雄貓18

李虎臣,當地人也稱李虎,是現在的西安市閻良區關山鎮(當時歸臨潼縣)一帶人,民國時期跟隨刀客首領林鹿(音)娃,是團伙二當家。林鹿娃遇刺身亡(有人說內部權利爭奪),李虎成為團伙首腦,隊伍被國民黨收編,林鹿娃後被追認為國民黨陸軍少將。此外,臨潼地方有一個秦宋臣(音),比較有名。當時盤踞附近幾個鎮,發行自己的紙幣。他手下有一個神槍手,姓名不詳,平時拖著鞋走路,一旦把鞋穿好就是拿槍打人的節奏。傳說他曾經和時任臨潼縣長打趣,不但打下空中的飛鳥,而且可以決定打左翅膀還是右翅膀。秦宋臣解放後逃到四川,後被解放軍抓獲,押回臨潼槍決。臨潼縣往北,過了富平就是蒲城縣,當地有一個刀客,就是後來的楊虎城。


下鄉南昌亭長

刀客必備的要件:一.來無蹤.去無形.行走如風.飄忽無定。有超凡脫俗的武功.有一招制敵的本領。

二.不分黑白.不分邪正.也不分善惡.都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思想.。他們一般都會在殺人之前明白告訴死者.要殺你的仇人是誰.讓人死的明白.是冤死是該死找仇人去.不要纏著自己。

三.豪氣萬丈.視死如歸.勇往直前。.行事果斷.雷勵風行.不留後患。


我心光明123

陝西刀客明清以前就有了,那時候大多數扮演著遊俠的角色,替人打抱不平,少有為禍鄉里之事,至於清代中期的刀客,基本都是土匪路霸一類的人,因為清中期百姓生活困難,基本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一朝遇災年,就會有大批青年失業,不得不做起土匪,清朝執政者一直在打擊這類群體,效果不好,到了民國則是更加猖獗,轉變為軍閥集團,為禍一方,建國後國家大力剿匪,打擊地方勢力,刀客團體基本消失,這也是好事,地方治安變好,群眾生產更加有活力,生活漸漸好轉,良性循環。


我以為152184756

吊蒲城野渭南,土匪出在二華縣。所謂的關中刀客,說的就是清末民初,西安以東的渭河兩岸地區——東府——土匪橫行。像華陰縣夫水鎮橋營村有名的土匪頭子,外號鷹娃子,手下土匪好幾百人,他們主要打劫土豪,綁票。後被民國政府招安。在華陰縣誌有詳細記述。縣誌上好像還有鷹娃子被收編後,為辦羅山小學還出了幾百塊大洋。


波浪172955150

清朝年間,各種民間神秘幫派的興起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比如四川有哥老會、上海先有小刀會,後有青幫、東南沿海一帶一直有天地會、洪門,運河一帶有漕幫等活動。

相比於以上的幫派,陝西關中等地出現的刀客組織反而是較為低調,起碼沒有那些大幫派的名氣大。

但是西北的刀客有其獨特的特點:

第一:刀客組織形如其名,其使用的武器就是大刀。有記載,“

‘關山刀子’,刀長約3尺,寬不到2寸,制形特別,極為鋒利,故群眾稱之為刀客”。而後來抗日戰爭中流傳甚廣的西北軍大刀隊,也可說是繼承了刀客這一彪悍的風格。

第二:由於陝西關中南獨特的交通環境,連接四川、湖北、河南、蒙古、甘肅、寧夏等,因此在貿易路程中,比如茶葉、馬匹、金屬等貿易中,自然而然催生了各種鏢客組織,而最為適合的兵刃無疑是大刀了。

第三:就是陝西民風彪悍,但又講義氣,這也是刀客組織的一大特點,便是行事兇狠,獨行俠多,但又易於組織,該組織在辛亥革命時期也立下過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