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從2000元到50000元,一個外地媳婦是如何「套」到的

关注|从2000元到50000元,一个外地媳妇是如何“套”到的

关注|从2000元到50000元,一个外地媳妇是如何“套”到的

楊先菲家就在蝦子的路邊上,多年前她嫁給胡寶前,正式成為新蒲南坪村的一名村民。那時候,也就二十來歲光景,小媳婦當家,其中的困難不言而喻,一家人守著一間半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的房子,生活也曾陷入深深的絕望。

“除了兩畝地裡種點包穀和穀子,自己吃一部分,拿去鎮上賣一部分,有一點微薄的收入,孩子慢慢長大,飯量也見長,能賣的餘糧就更少了。”楊先菲說,“再往後面一點,父親患上癌症,除去醫藥費,這個家庭就更是惱火了。”

患癌的父親在閒聊中說道:“你看周圍的鄰居都住上了新房子,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住上新房子?”

這句話像一根刺扎進楊先菲夫婦心裡,一邊是癌症晚期老父親住新房子的願望,另一邊是現實生活的拮据。

終於,房屋的基礎要做好了,老人家終究熬不過病魔,帶著生平唯一遺憾,離開了人世間。

逝者已逝,對於生者,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关注|从2000元到50000元,一个外地媳妇是如何“套”到的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如何耕耘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讓這塊地產生最大的效益,是畢生所願。

傳統種植模式,玉米或者是水稻,產量不高,市場價格也不高,如何在有限的地裡做好無限的文章,是楊先菲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4年,駐村幫扶工作全面推進,楊先菲作為村裡重點幫扶對象被送到區裡學習蔬菜種植,迫切改變命運的她在培訓中自己摸索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套種模式”,並一躍成為農村種植能手。

所謂的套種模式,即是在高的農作物下面套種矮的農作物,就意味著這塊地一年四季都有農產品在生長,老百姓也就一年四季都有了收入。

周邊的人見狀,也紛紛來學習經驗,楊先菲並無保留,把自己摸索出來的和培訓學到的經驗紛紛傳授給了村子裡的人。

关注|从2000元到50000元,一个外地媳妇是如何“套”到的

田野裡蔬菜瓜果正在茁壯成長,村裡出錢在楊先菲家旁邊蓋了一個蔬菜交易中心,每天早上來自市裡的車準時來收購蔬菜水果,這樣的有機無公害食品根本不愁銷路,兩個小時後,從這些地裡剛剛採摘出來的蔬菜水果將走進千家萬戶。

當年讓老人遺憾的新房子早已落成,一棟二層樓兩百平米裝修一新的小洋房在村裡眾多洋房中其實並不顯眼,但是足夠裝下這一家人歷經的苦難。

村裡成立了蔬菜供保種植農業合作社,楊先菲成為該合作社的技術員和倉庫保管員。“沒有工資,純義務,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起來才算富。”楊先菲說。

關於未來,她有了更多打算,合作社將組織村民種植蔬菜,統一施工,統一標準,統一銷售,把散落在山溝裡的每一塊土地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形成規模化種植,因為南坪村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地理優勢,打造成遵義城市的“菜籃子”工程指日可待。

关注|从2000元到50000元,一个外地媳妇是如何“套”到的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