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4地入圍爲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有關文件要求,我省組織開展了“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工作。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及省文化廳審核,擬命名

婺源縣工藝雕刻之鄉、鄱陽縣戲劇之鄉、廣豐區書法之鄉、鉛山縣太源畲族山歌之鄉等32個縣(市、區)、鄉鎮(街道)為2018—2020年度“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驚喜!驚喜!驚喜!

上饒市竟有4個地方

入選2018-2020年度

“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那這4個地方有些什麼特色呢?

快來了解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婺源縣

婺源自古以來文化興盛,文物建築、古村落遺存十分豐富,遍佈全縣鄉村的“三雕藝術”聲播海外。

婺源“三雕”是指婺源建築所運用的磚、石、木三種民間雕刻藝術。走進婺源縣的古宅,常常被躍入眼簾的精美雕刻所震撼。在每一個可能的地方都恰到好處地佈滿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這些昔日官邸或商宅中的華美裝飾,如今留存在尋常百姓的民居里,向世人述說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婺源“三雕”起源可追溯到唐代,明清時期徽商興起,到了清代,“三雕”藝術已經到了“無巧不用其極”的地步。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婺源磚雕藝術在婺源古建築中廣泛多見於建築中的門套、門楣、屋簷、屋頂、屋瓴等處,特別是古建中的門樓,它典雅、莊重,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石雕主要用於牌坊、勾欄、踏步、門框和大門兩側下端石等。婺源石雕中的浮雕和圓雕藝術,享譽甚高。木雕多飾於建築內的屏風、欄柱、額坊、樑柱、斗拱、窗欞、門楣等處。婺源“三雕”的雕刻手法風格迥異、豐富多彩,有時把多種雕刻手法不拘一格地混合並用於一件雕塑品上,使作品更空靈和逼真。

想要了解婺源“三雕”,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婺源古民居里走走。那些精美的“三雕”,總能讓人驚歎,給人美的享受。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鄱陽縣

鄱陽縣依託現有戲臺資源,打造“戲臺+”發展格局,以建設農村文化大舞臺為核心,全面推進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以文化惠民、文化育人。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素有“中國民間戲曲之鄉”美譽的鄱陽,是贛劇饒河調的發源地,也是南宋音樂家姜夔、元代戲劇家汪元亨、當代劇作家姜朝皋的故鄉,戲曲文化積澱深厚。全縣登記在冊的戲臺共有611座,總建築面積超16萬平方米,是全省戲臺最多的縣。該縣對農村大舞臺建設實施“十個一”工程:一個完好的文化戲臺,整合村史、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展示及建立書、畫、詩、詞協會等功能,完善活動設施;一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的文體活動廣場,滿足文藝演出、休閒娛樂、電影放映等需要;一個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滿足思想道德教育、普法宣傳、農技培訓等需要;一組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文明榜、鄉賢榜及黨建、普法等內容的綜合宣傳欄;一套文化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結合“書香鄱陽”活動,充實當地農家書屋藏書的數量和質量;組建一支群眾文化骨幹隊伍;圍繞“文明家庭”“優秀鄉賢”等內容開展一次文明評比;開展文藝走基層、法治文化進鄉村、村晚、我們的節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動。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廣豐區

廣豐自唐代建縣以來,文風蔚起,人才輩出。唐代江西四大詩人之一王貞白的“一寸光陰一寸金”佳句千古傳頌,南宋文學家施師點著作頗豐,其文“深醇有古風”。明代文學家夏尚樸、詩人呂懷,凡哲理、經史、諸子、天象、音律等知識無不薈萃融通。清代文學家徐謙廉潔自守,被譽為“數十年無比好倉管”。此外,蘇軾、米芾、楊萬里、八大山人等歷代文人墨客都在廣豐留下了許多詩文詞賦和題刻、題聯、題匾、書畫,這些豐碩的文化瑰寶匯成了雋永流長的廣豐文明。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自古以來,廣豐人就有愛好書畫的習慣,每逢新春佳節,城鎮鄉村家家貼春聯,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從年底一直要忙到大年初一。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廣豐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和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書畫藝術煥發出蓬勃生機。各種形式的書畫展一個接著一個,書畫好苗子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鉛山縣

上饒4地入圍為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沒有你的家鄉?

家鄉不僅美美的

而且內在氣質槓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