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爲什麼敢和印度開發T50,不怕美國直接拿去研究嗎?

呵呵呵的冷笑

這沒有什麼可怕的。大家對於技術的理解太簡單,印度只能讓美國人看一下T50,美國就可以掌握所有的東西,那是拍腦袋了。

真正的機密不是可以用眼晴看出來,也不是幾張圖紙可以解決的,許多東西是不可能讓對手知道的。要知道技術有時效性。俄羅斯會將其出口。那麼說明其實用的技術不是最好的。美國看到T50也只是對俄方的技術水平一個瞭解,但是因此佔什麼便宜,那就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戰機的氣動外形設計是根本沒法保密的,這個東西是一個技術的積累。美國人不需要測繪工作。僅靠照片就可以瞭解個差不多。但是也沒什麼用,只是知道對方如何設計的。細節上了解有限。也沒法學到什麼了。

純單的氣動設計簡單。可是相應的東西不好辦。你知道它的機翼外形是什麼。可是你知道它怎麼造出來的嗎?它使用什麼材料?什麼工藝?這些東西。看靠看沒用,這等於一個高等數字題。只有一個答案。你不知道這個題目是什麼,可是卻需要推測整個解題的過程,實際只是理論上猜出一二,細節全無。

至於航電等。你能明白了。也是過時了。電技術是多長時間一更新。你只知道上幾代的情況。就能推出現有的情況。那隻能是猜測了。

許多東西等你弄明白了,人家早出淘汰或者已發生很大的變化。許多東西就是這樣,只能給你瞭解對方的機會,卻無法因此佔到什麼便宜,根本上就是人家過去的技術。


麥田軍事觀察

俄羅斯根本沒有必要怕的,真正的機密不上飛機本身,而是如何製造飛機,這個可不是用一件實物就可以弄明白的。一架飛機本身有太多的東西,讓別人直接拿去研究並不算可怕的事情。一直以為,獲得對方的裝備樣品研究很正常的事,目前美軍擁有的米格29在十幾架以上,蘇27的數量也快到10架了,至於俄羅斯手中,也一樣有不少美式武器,中國的倉庫中也一樣擁有美國貨。

自已的東西讓別人拿得了,並非什麼可怕的事情,因為技術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你停步不前,那麼真可以怕被別人知道,但是你快步前進,別人也就知道你以前使用什麼了,那有什麼意義?現代技術變化太快,不要說10年,有時,3年5年就一個大變化,讓你以手獲得,20年,甚至30年以前的技術有什麼怕的?

實際上,能夠應用於現役戰機的技術,都不能稱為最新的,只能說已成熟的東西的。其實在出口型上,往往是更為落後的技術,美俄等國,在出口型上,往往喜歡做一些特別的處理,什麼焊死這個那個,那屬於頭腦問題,直接換設備,比如:早期米格29的航電就直接用於米格21的後期型,只要飛過米格21,換裝米格29會相當容易。美國更開發一款F16/79型,換裝J79發動機,性能低劣到,沒人要了。

T50為俄最新的戰機,但是以俄的性能怎麼可能優先供應給印度那?先滿足自身需求,拖上5,6年再給印度,很正常。這等於俄方自已加用新一代技術給T50進行一次升級了,印度還只能拿到簡化版的東西,俄羅斯不會給最好的。讓美國拿回去也沒什麼,可能已是十年前的俄國技術了,實際價值絕對沒有想象的大。


講武堂

T-50在印度的項目編號FGFA,不能等同於蘇-57,俄羅斯既然敢這麼幹,就不怕人拿去研究,全球一樣,都不怕的。理由三點,如左:

首先,學不去。印俄事有在先,講明瞭的,技術必須保密,再說了,FGFA作為印度看家利器,不可能隨便示人。俄羅斯的蘇-57無論是飛機設計還是機載武器,都與印度迥然有別,何況一架原型戰機在使用中不斷升級,進行技術改造,技術性能都有大幅提高,這些東西都是外人永遠學不去的。

其次,不怕學。瞧一眼氣動外行,就懂了,不具可能,何況當代戰機技術非常複雜,五代機僅編程就有幾百萬行之巨,哪裡就容易學去呀。看似明白,其實糊塗,複雜著哪。比如發動機,幾個能造,就是逐一解剖,造得了嗎?還是不成。現在網上各種飛機技術構造圖,包括視頻,十分清楚,然照樣不怕你學,為什麼?如之複雜的材料技術,就是取樣去作技術檢驗,亦是無用,因為根本就不會明白其中有多少技術元素,大致合金成份差不多,但極個別元素就無法鬧明白。

最後,學不會。各國戰機制造,都是本國軍事思想的產物,也只符合本國空軍使用,印度所用是印度版的FGFA,是俄羅斯為印度量身訂製的,也只符合印度所用。戰鬥機作為複雜的技術集成,自氣動外形,到航空電子,無一不打著俄羅斯的烙印,不具三年五載之功,根本難以掌握,既然學不會,不如只看個大致,掌握個大概的技術特點也就足夠,沒必要費勁巴力去逐項開展研究,以致弄白了頭,也只是無用之功。

結論:真正的看家法寶是絕不會示人的。現在航空技術複雜而多變,總有那麼兩三樣,讓你看來看去也不會明白。各家自有各家絕門旁道,雖則理論相通,但道自不同,已然成為大國爭勝的不解之秘。


魂舞大漠

縱觀世界空戰史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種戰機會稱霸天空,最強的航空器永遠都會有剋星出現。我們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為第四代隱身全天候作戰飛機(毛子稱第五代),已經開發出來的有老美的F22A,F35,中國的J20,J31以及老毛子的T50。除了老毛子的T50,其他幾個型號基本就差參與實戰了。那作為曾經的世界老二,老毛子的T50為啥會落後時代呢?原因很簡單啊,家裡窮啊。開發這麼高精尖的第五代戰機,老毛子也沒啥好的技術,而且受制於技術制裁,只能加大資金投入來開發研究。咱們可愛的三哥本身就是老毛子的超級大客戶,正好手裡有錢,可以助之,所以這就是印度三哥能參與T50的根本原因。

要說道技術外洩,這個一聽的確是很讓老毛子傷腦的事情。但是細想想,其實老毛子哪件戰機老美搞不到呢?而且反過來說,老毛子想要接近老美的戰機也不是不可能。比如米格29,蘇27,蘇30系列等等,其實早就飛到美國本土去過,結果呢?也沒見研究個啥出來,原因嘛一是沒這個必要,二是任何航天大國在定型服役一款戰機肯定會有相對應的外貿版出來,基本上來說就是表像裡不像,不然的話,老美老毛子還怎麼出口戰機呢?!


立輝說

眾所周知,俄羅斯在提出T-50研製項目時,印度就興高采烈的要加入該項目並且還為這個項目投入了十分巨大的資金,才十分勉強的被俄羅斯定義為了該項目的合夥人,印度有這麼多的錢不去購買美國的“肥電”戰鬥機,而是要捨去一切的去參加蘇-57的研製項目,除了鄰國已經開始列裝更先進嗯四代戰機和已經開始研製五代戰機外。更多的是為了面子,假如印度獲得了蘇-57高興還說不出來呢,怎麼會去把該機送給美國研究?從目前蘇-57已經完成了第二階段的測試的進度來看,預計印度在2021年就能擁有蘇-57戰鬥機。但是隨著印度近年來和西方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很多人都在懷疑,印度在獲得蘇-57後會不會交給西方國家用來研究而浪費俄羅斯多年來的研製成果。然而,就目前來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蘇-57在項目初期確實遇到了資金週轉的問題,所以才需要“人傻錢多”的印度進行合資研發。但是在印度投了錢之後,蘇-57項目進展順利之後,俄羅斯就翻臉不認人了,不僅嚴禁印度派遣人員觀察蘇-57的設計研製,甚至連看都不給印度看一眼。所以在將來並不能排除因為計劃有變,俄羅斯撕毀合同禁止向印度出款蘇-57。既然可能都不不會出售,那美國等西方國家拿什麼去研究呢?

即使俄羅斯按照協定向印度出售蘇-57戰鬥機,美國從印度獲得了蘇-57戰鬥機。但是俄羅斯在軍工出口上一直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肯定會對蘇-57的硬件和軟件進行閹割,即使美國將其拆解成零件進行研究,美國能從蘇-57身上能真正獲得的關鍵技術其實也不會很多。即使俄羅斯即使送給美國一架“完整體”版本的蘇-57戰鬥機。也頂多會像曾經的“繳獲”的米格-25一樣。很難研究出什麼,而且目前美國已經有了F-22和F-35兩款五代戰鬥機,根本就不用費心費力去研製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對於美國來說,美國更想知道的是俄羅斯能把蘇-57戰鬥機使用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對美國在歐洲的基地受到威脅一類的。何必要把印度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呢。印度把蘇57移交給美國,最慘的人仍然是自己,不僅各國都會質疑印度的信用,還會停止向印度供應維持印度外購戰機所需的零部件。有中國軍迷表示,其實,即使俄羅斯讓印度去抄襲蘇57相關技術,印度國內的軍事工業基礎,短時間內也學不會蘇57的設計和製造技術。也就更不會將其拿出去和其他國家分享蘇57的技術。


臥龍小先生

一方面因素,是俄羅斯深知印度的航空工業基礎,雖然印度斯坦飛機公司還在組裝蘇-30MKI戰鬥機及其使用的AL-31發動機,越南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也將其裝備的蘇霍伊戰鬥機交給印度維護,不過,印度的航空工業基礎不要說生產第五代戰鬥機,就是組裝都十分困難。

前不久,美國拒絕了印度打算在本土組裝F-35A戰鬥機的提議,印度希望能像日本和意大利那樣在本土組裝F-35戰鬥機,藉此提升本國軍工業基礎,但很不幸,美國人喜歡說大實話。

另一方面,印度雖然為蘇-57戰鬥機的研發投入巨資,但在實際研發中心,俄羅斯方面始終不讓印度技術人員參與核心設計,這也是印度拒絕為蘇-57項目繼續投資的原因之一,俄羅斯對印度的技術封鎖不是沒必要的,隨著莫迪的上臺,印度跟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關係飛速升溫,一改國大黨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印度海空軍與美軍的演習,相比與俄軍的演習要更多一些。至於是否會違反相關協議,將俄國人的機密轉告給美國人,看一下印度與蘇聯/俄羅斯的軍售歷史就能明白一二了。


鷹眼防務觀察

這個問題要分兩部分回答,首先俄羅斯為什麼要和印度合作開發T50,因為俄羅斯沒錢,無力研發四代隱身戰機,只好騙印度三哥的錢來研發自己的四代機。至於不怕美國直接拿去研究的問題,事實上小兵兵並不清楚俄國人的想法,因為俄國人的想法從來都很奇葩。但在小兵兵看來,首先T-50說是俄印聯合研製,但事實上印度除了出錢,屁事也沒有,估計也就是經常去俄羅斯參觀,哪有什麼可以洩露給美國的。

其次,美國人問啥要拿T-50去研究呢?研究俄國人怎麼把一架蘇-27拍扁成T-50嗎?T-50說白了技術是很落後的,既不隱身,機載雷達和電子設備又很差,有啥可研究的價值?再說T-50雖說如今被命名為了蘇-57,但也沒進入俄軍服役,看計劃俄軍也沒打算買很多,這就更沒有研究價值了,如果是敵人大批量裝備的,要是能弄過來兩架,配給假想敵部隊做對抗還行,蘇-57這貨就算了吧。其實如果說這世界上有那款戰鬥機是美國想拿去仔細研究的,那就是殲-20。


每日點兵

不怕。原因很簡單,一是俄羅斯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是發展主流。俄印軍事合作之路,軍火貿易主導合作,俄羅斯是印度傳統的主要武器供應國,當前印度75%的軍事裝備和技術來自俄羅斯,因此,兩國間的軍貿合作一直是軍事交流的主旋律。

印度向俄購買的武器比較廣泛,包括陸海空三軍和防空部隊的各種現代化裝備以及武器彈藥等。截至目前,俄方已經向印度提供了40架配備先進雷達系統的蘇-30MKI戰鬥機,並幫助印度改造了10架20世紀90年代購買的蘇-30戰鬥機。俄羅斯的米格-29殲擊機和蘇-30MKI殲擊機在今後20~25年中將成為印度空軍的核心。印度空軍還將為早先裝備的125架米格-21殲擊機現代化,這是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簽訂的又一項大宗合同,印度將在這些米格-21殲擊機上安裝米格-29使用的多用途雷達系統和空空導彈、X-25MP反雷達導彈等新式武器系統,以及更加完備的機載技術,使其在改進後再服役15年。

升級計劃之外,合作研發也是俄印軍事合作的重點。2010年之前雙方簽署購買武器和兩國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的協議和意向總價值就高達100億美元。如今,俄印軍事技術合作已從單純的俄羅斯出售、印度購買的貿易形式,發展到印度購買俄武器生產許可、在本國生產以及俄印聯合研製、生產現代化武器的新階段,T-50正是這種背景下的明星武器裝備。

儘管近幾年印度和美國軍事合作的不斷升溫,一定程度上衝擊了俄印軍事合作關係。但是俄羅斯擔心的美國等西方國家瓜分印度軍火市場這塊大蛋糕,而不是擔心美國拿走俄羅斯的軍事技術,要知道,印度也是國家,也是有國家信譽的。但是俄羅斯也警告印度,如果他們三心二意轉向美國和歐洲,俄羅斯就會考慮與該地區其他國家發展軍事關係。印度在俄美之間的天平如何倒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俄印軍事合作關係的發展。


利刃軍事

軍工界有這麼一句傳聞:同一件武器,讓中國人看到了三分之一,他就可以做出剩下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好;若是讓印度人看到了三分之二,他絕不可能做出剩下的三分之一,甚至連這三分之二也弄不懂。

T50應當是與F22和殲20同代的飛機,按照美式標準,都屬於五代機。F22已經服役多年,技術早已成熟,不過美國人當年過於自以為是,認為代差可以保持多年,可隨著殲20的正式服役,美國人發了慌,想要重啟生產線,可人員、設備等都流失了,需要一定的時間。至於T50,俄羅斯人早早的就開始了研發計劃,要先於我國的殲20,然而,服役卻遙遙無期,主要是資金問題,俄羅斯疲乏的經濟無法支撐T50研發所需要的經費投入,只能找一個略顯愚笨的合作伙伴,印度是不二之選。



印度軍方一向秉持造不如買的思維,如今蘇霍伊跑來和他們搞合作,自然是非常歡迎的。他們忘記了俄羅斯人給他們挖過的種種陷阱,此次仍不例外。俄羅斯所需要的是印度人的資金,至於核心技術印度人是觸碰不到的,退一萬步講,即便印度人接觸了,卻吃不透,這些俄羅斯人最是清楚不過了。


至於美國人,擔心就顯得多餘了。就俄羅斯人的蘇式、米格系列戰機,美國人早就吃透了技術。而所謂的T50,俄羅斯人想要跳出蘇霍伊的生產思維是絕不可能的,一個擁有成熟的五代機生產技術的國家會給予多少關注呢。從另一方面來說,俄羅斯和印度肯定簽訂了保密協議,鑑於印度人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阿三不大可能傻到去撕毀協議。


巴扎黑悠哈

俄羅斯聯合印度開發T50俄方主要是看重印度的資金支持,印方主要是出於戰機的升級換代,雙方各取所需很快就達成了共同研製的計劃。在研製計劃階段進行的還是很順利的,俄羅斯告訴印度我們的T50最高時速可達2600公里,高空最大航程43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37噸並且發動機擁有軸對稱推力矢量噴口。與美國F22一樣擁有隱身能力 超視距空戰 超音速巡航 超機動性和短距起降 綜合化航電系統等,是唯一可以匹敵F22的戰機。印度聽的是一個勁的叫好,我們的T50確實是最強的戰鬥機。

計劃階段的順利不涉及技術機密雙方都是皆大歡喜,一旦進入工程製造階段問題就來了,印度抱怨我連咱們T50的技術資料都接觸不到我可是除了錢的。俄羅斯則說你不懂給你說了你也不明白,你還是等著成品出來採購吧!反正俄羅斯對印度就是一個勁的糊弄,說起來是共同合作開發其實印度也就只能出錢其它方面他還這個做不了什麼。

就這印度也沒辦法他能買到的也就只要T50,沒辦法選擇有限。儘管抱怨個不停在中國殲20的緊逼下也沒什麼好辦法,冤大頭還得繼續當誰讓自己的國防工業不爭氣呢。有這樣的合作伙伴俄羅斯一點也不用當心技術外洩,因為賣給印度出口版的肯定是簡化過的猴版,即便美國真拿去研究了也不會對俄造成技術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