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周日下午,我们几个同学朋友,坐在一起,神侃过年的事。这几个人,都已过了不惑,接近或刚刚过半百,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刻。对于儿时隆重谨慎程序化的春节,都还有不少记忆和体会,也因此对现在年轻人对过年的不屑无奈,很能接受理解。

我们一起找出河北地质大学退休教授侯万福,撰写的回忆文章《过年》,边读边议,甚至还读出了泪,议出了爱。侯教授祖籍河北怀来沙城,在这里渡过童年、青年,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写了大量回忆文章,曾激起大批怀来人的共鸣,在灵犬献瑞之际,再转发此文,与大家"旺旺"迎春。

过 年

河北地质大学 侯万福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

一进腊月,小手指就掰着算着还有多少天。

现在想起来,那时盼年心切,想法很简单,就是过年能换件新衣裳,吃上平时很少吃上的好吃的,还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放爆竹。

那时,一到腊八,年味儿就浓了,过年的序幕也就拉开了。

腊八这天,喝了腊八粥,母亲就开始泡腊八蒜了。她把剥好的蒜瓣放在瓶子里,加满醋,封起来,放在柜橱上。有时,还把瓶子放在炉子旁加点温,让蒜泡得翠绿翠绿的。过年吃饺子,放点腊八醋,更有一番滋味。

那个时候,生活虽然困难,但是母亲还是按照留传下来的老规矩去做。宁肯平时省吃俭用,过大年总要像个样子,让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过上一个快乐的春节。

现在每逢一过年,我就不由得想起了母亲含辛茹苦地为我们张罗过年的情景。

母亲一辈子对旧历的时令节气特别在心,过大年就更看重了。在她的心目中,过年可是一件最重大的事情,要准备的特别周密。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按照传统的模式做准备工作了。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清末秀才,族人也曾立过功名。至今,我清楚地记得旧宅大院的门楣上,高高悬挂着一块清代朝廷赐予的匾额,大匾的中央嵌刻着"武魁"两个端庄耀眼的楷体大字,落款是用宋体嵌刻的两行密密麻麻小字。陈迹斑斑的匾额,记载着母亲家族过去的沧桑往事。我没见过外祖父,但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影子。书香之家,旧式的文化传统教育,从小就熏陶着母亲。母亲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她那敬天爱人,崇文尚礼,尊重民俗家风秩序的精神品格,在我幼学之年,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印在了我的心田。

在我的记忆中,腊月二十三早上,母亲沐手先给灶王爷上香,她把香插到香炉里,口中还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宫降吉祥。"敬完香后,她发给我们每人几块糖,边发边说:"今天是祭灶,都要说吉利话,糖是粘嘴的。"我们几人听着母亲的告诫,拿着糖跑到院子里玩去了。外面很冷,但心里是暖和的。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二十四这天,是打扫房子的日子。一大早,母亲和我姐就开始忙起来了。里里外外要打扫一遍,然后用白粉刷墙。老家的冬天是寒冷的,开门打窗大扫除,确是一件不易的事。母亲分给我的任务是拌煤,把煤和黄土按比例翻拌均匀。三筐无烟煤加一筐黄土,要拌一大堆,拌好后都堆放到煤藏子里,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一天,我最盼望的是刷墙后,等墙壁干了,贴窗花、贴年画。一贴上窗花、年画,就好像已经快过年似的。那时贴的窗花有,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连年有余、鸳鸯戏水。墙上贴的年画,大都是金梅生绘制的。有胖娃娃戏鲤鱼、劳动的收获、朵朵鲜花献英雄。贴上窗花和年画,整个屋子里焕然一新,变得更有年味了。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我看着窗花上的精细图纹,红黄绿宣染出来的鲜艳色彩,年画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心中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

我工作后,有一次去图书馆借书,偶尔发现书架上有一本《金梅生年画集》。我兴奋地从书架上取下来,不停地翻阅着。书里面熟悉的年画,又勾起了我对小时过年的回忆。

金梅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家,他画得年画,精致细腻,十分生动,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他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写春联、贴春联也是一件大事。俗话说:"没有春联不为年"每到过年,母亲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我那时,还不懂得怎么运笔,更不懂起承转合,管它写得好看不好看,大笔一挥,"福"字就写好了。现在想起来,那个大大的、胖胖的、喜庆的大"福"字斗方,贴在影壁墙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它上面了。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从那时起,我学习书法的兴趣更浓了,爱上了书法艺术。现在想起来,是母亲把我引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

腊月这些天,父亲在外忙,母亲和姐姐在家里忙。忙着洗衣服、洗餐具、蒸馒头、炸年糕、赶集市、买年货、烧红烧肉、炸豆腐,好像有干不完的活。我记的母亲在蒸好的馒头上,还要点上一个小红点,白白圆圆的馒头,凸显出了蒸蒸日上的气象。蒸的年糕里还夹着红枣,一层一层的。那时,我最喜欢捡年糕里的红枣吃,又甜又香。母亲说,年糕就是年高长寿,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高。母亲一辈子总爱说吉利话,总是那样积极向上。

整个腊月,大人们要干得活很多,一直要忙到腊月二十九,才算停下来。

三十这天,过年的程序就正式开始了。

三十晚上,母亲领着我们给祖先上供、敬香。供桌上摆满了各种供品,还有供茶、供酒。点燃的红腊烛,小火苗冉冉向上,把屋子照得通亮。香炉里燃着的香雾,徐徐飘拂在屋子里,在烛光的映照下,弥漫出一种迎春的暖色,整个屋子静极了,呈现出了神秘而又祥瑞的景象。

吃过年夜饭,母亲把新衣服给我们叠整齐、放好。把点心、糖果、瓜籽都放到盘子里。那时没有电视,里外院子都是静悄悄的。准备的差不多了,就都睡觉了。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们早早叫起来了。前后院子的人们,也早早起来,燃起了鞭炮。

我们起床后,换上新衣裳,高高兴兴地便开始向家里长辈们拜年了,母亲还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了我们。吃完茶点,我们几个就出左邻进右舍,走东家串西家,街坊邻居走个遍,互相问个好。回来后,我就跑到院里和小伙伴们放鞭炮去了,小红鞭噼噼叭叭地响个不停,我们还把鞭炮放到水桶里,鞭炮碰撞在桶壁上,响声更好听。

过年,餐桌上是很丰盛的。大年初一,菜肴中必有红烧鱼这道菜,饺子是胡萝卜肉馅的。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延续母亲留下来的这个传统。

正月里,街上还有闹社火、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跷的。猪八戒背媳妇、小媳妇骑毛驴、媒婆耳朵上挂着两个红辣椒,嘴里叼着个大烟袋,踩着高跷奔来奔去,扮演的活神活现。我们小孩子在人群里钻来跑去,不停地追看着这个红火喜庆的场面。我们如沐春风,心花怒放。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过年真热闹。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节过后,人们又开始忙碌了。在中国,实际上春节是一年忙碌前的一次大团圆、大联欢。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长大后在外读书,参加工作了。每当临近春节,回家过年的愿望仍是浓浓的,盼着早点见到父母、姐妹,大家在一起团聚过年。

小时候,我们数着手指盼着过年。待我们长大后,母亲又盼着我们放假早点回家过年团圆。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小孩子,小孩子永远都是节日的主人公。

每当我们临近放假时,母亲每天都看着墙上的挂历,一天一天地数着。有时,她还到街门口去迎候我们,多会等我们到家了,她老人家也笑了。我见到了母亲,一种幸福和喜乐感油然而生,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当我们休假期满,该上班了,她又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在她的眼神里,浸透出的深情,是心中久久思念凝结出的情感,是亲情涌动出的想念,是母亲对子女的深深爱恋。

在世间,父母给予子女的一切一切,都是无限深情的爱,是一种博大无私的伟大情怀。父母之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一种人间大爱。

每年的旧历新年,就像一条长长绵绵的红飘带系着乡愁,牵联着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这种浓浓的情和爱,在平时的日子里,更在每年的春天。

现在,过年的形式、习俗,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愈来愈简约了。但是,人们对于过年的情感期盼仍是浓浓的。不管路途多遥远,都要日夜兼程,急着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感受家的温暖。在中国,节日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团圆。现在我已为人父,已经当上爷爷了,更加体会到了母亲当年的心境了。

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是难忘的,总会引起生命中好多好多的回忆。人上了点年纪,总爱回忆过去了的往事。

过年,标志着成长。过年,已经固化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过年,像川流不息的长河,河水流向永恒。过年,已经成了中国人心中的恒久主题。过年,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美好心愿,是思乡、想念父母,想念亲朋好友的时日,是大家在一起欢乐团圆的美好日子。

灵犬献瑞“旺旺”迎春——再读过年

写于2016-02-22 侯万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