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是解決聯通發展困局的唯一有效方案

「攜號轉網」是解決聯通發展困局的唯一有效方案

目前關於聯通的困境討論,一直是論壇的熱點話題,其中有不少的人在說移動在低頻是佔有太大的優勢,更有人說單純改變分配的問題能改變聯通的困境,我打算來分析一下。

1、以低頻譜決定用戶數量,低頻譜固然是一個很主要的指標,但是之前有08年之前聯通G網與C網的用戶數量比較(2002年C網才有400萬而G網有1個億,2008年在抽G網的血拼命補C網有自稱的4000萬,而G網有1.4億,電信接收用戶時稱只有2000萬),之後有美國的V公司賣低頻譜給A公司,都證明了達到一定數量時,這個不再是決定的東西。

2、6M是不是能滿足,答案當然是不能充分滿足,但是否可以接受,根據電信的經驗,2008年後的兩年內,拼命發展了用戶,的確發生了網絡堵車,但是分析了一個,他們是在什麼地方發生的?是在城市的熱點位置,再與移動和聯通對比,人均低頻譜方面電信擁有更高的數值,但是移動與聯通在城市熱點地區都很正常,也是證明了在那個服務背景,聯通都要比電信擁有更通暢的低頻譜網絡,也就是說當時的表現,電信更應當分配更多的頻譜。

3、市場的規則,以CPU為例子,每當AMD在打低價策略時,基本就市場份額最低的時候,而當AMD在叫賣技術時,他們的營利及市場佔有率必定是高位,聯通在2012年之前把w網當寶的時候,錯失了時機,在聯發科推出t網的芯片後經常失敗,但是聯通不聲稱打低價戰時,是他們最風光的日子。

4、價格戰帶來的副作用,之前的虛擬運營商,基本以價格戰為主,因此170號段已經臭了,估計沒有人反對,現在打流量價格戰,沒有人搞臭了誰,因為流量是不影響不體現機主是使用什麼號碼的。因此其他一般人是沒有辦法進行具體的標註了你在使用什麼。

5、號碼的穩定性,如果是強調價格,往往是讓人選擇臨時使用,雖然只是差十元一個月,一般情況下誰都不在意(問題是如果這個你不在意,你為什麼要選擇一個低十塊的?),但是如同汽車一樣,十七八萬的進口品牌,車主自我的心理優勝感略高十四五萬的國產車車主,那個優勝感是很空白的,但是社會就是如此。人活著就是活給別人看。

綜上所述,移動與電信的口碑,在當前條件下是聯通不能達到的,只能號碼白牌化,才能去除品牌的口碑,才會讓人不再以號碼區分其他人?

當然,還有一個集團網與短號也是一個大問題,但遠沒有這個攜號轉網更有決定性(解決方案是可以強制開通異網同條件加入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