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最愛你」?不!傾心相守時我才最愛你

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最愛你”?不!傾心相守時我才最愛你

作者 旖旎一葉

都算不清有多少次了,曉微和男友分手又和好、和好再分手。

曉微十分苦惱:“他在我跟前的時候,我看他哪哪都不順。睡前不洗腳,吃飯吧唧嘴,我說個什麼話他也總是一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的欠扁嘴臉,特別令人心煩,就想讓他能滾多遠滾多遠。可是,他真走了,我又很難受,覺得他儘管一身毛病,但對我也還算不錯。”

曉微說:“就像《玻璃之城》裡韻文對港生說的那樣:‘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愛你。’難道愛情真的都是這樣?”

愛情不是都這樣。

《玻璃之城》裡,韻文和港生的愛情充滿陰差陽錯,在該在一起的年紀未能在一起,後來重逢了卻已各有家庭。雖然感情一直都在那裡,但太多的現實羈絆讓他們不能不躊躇。把心底的愛戀悉數放下?不甘;重續前緣?有負罪感。所以韻文深陷兩難。但一切總需要一個了斷生活才能繼續。韻文不堪再被折磨,終於決定轉身。

“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愛你。”韻文轉身離開時對港生如是說。是深深的眷戀,是無奈的決絕。那是一段命運註定早已錯過的愛情,縱然眷戀她也只能選擇決絕。

但曉微和男友之間,是另外一個問題。

是歌裡唱的“相愛總是簡單,相守太難。”

不過有共同點。錯過的、相守的,所有的愛情,都如同玻璃吧,剔透美麗、誘人心神,但是,卻脆弱易碎。

電影中,韻文和港生因為命運的陰差陽錯痛失了一段本該落地在溫暖煙火裡的愛情;現實中,曉微和男友的分分合合訴說著“相愛容易相守難”的愛情讖語。

愛需要激情,需要新鮮。但人類的天性,總會喜新厭舊,由烈火烹油的剎那心動、傾慕愛戀,走進柴米油鹽老人孩子的日日相守、牢籠婚姻,激情的宿命就是歸於平淡。

可是我們怎麼能心甘!於是,各種愛情保鮮術,粉墨登場,輪番來戰。

有夫妻嘗試分房而睡。

朋友講過她一個姐姐,對感情頗有妙招,結婚多年,一直滋潤美滿。一幫小姐妹,對愛情滿是憧憬又滿是迷茫的小女孩們,虔誠向她請教秘訣。她也大方,傾情分享。她說她和丈夫之所以能新鮮如初,除了平時各自忙各自事業,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分房而睡”。

小女孩們多有不解,認為肌膚相親是夫妻親密關係重中之重,分房而睡,豈不遠離了親密關係要旨?

大姐姐卻只是狡黠地笑,一通“距離產生美、美產生誘惑”的老道理講得花樣翻新不漏滴水,令一幫小姑娘連連歎服,信以為真。

可幾年後,婚姻保鮮有道的大姐姐,也還是離了婚。說起來,罪魁禍首,竟就是她當初沾沾自喜的“分房而睡”!

還有人走得更遠些:比鄰而居。

這是一篇文章中看來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妻,婚後買了對門的兩套房,平時就分住在這兩所房子裡。下班後各回各的“家”,各做各的飯。當然,有好吃的,會敲門去和對方分享,想念了,也會敲門去和對方傾吐。週末,更是會到對方“家”裡燒幾個菜,開一瓶酒,看一場電影,聽幾首好歌。若即若離,卻又十分親密,神仙眷侶,也不過如此吧。

文章描述得美妙,評論區裡卻質疑聲一片。首先,得買得起門對門的兩套房吧?這對很多尋常夫妻而言,並不那麼容易;其次,他們沒有老人來家孩子哭鬧吧?而相當多的夫妻,生活硝煙四起並非僅僅因為兩人之間有問題,總夾雜著各自的家人共同的孩子;再次,若那麼有心有情趣,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即便同居一個屋簷下,這對夫妻依然能夠把日子過出花兒來......

煲出一鍋心靈雞湯很容易,難的是,真的把庸常的歲月過成詩。

所以,所有的所謂愛情保鮮秘笈,總有點不那麼接地氣。分房而睡也好,比鄰而居也罷,各自忙各自事業也行,形式各異,核心卻無非一個:保持一定距離、提供獨立空間。

但婚姻的初心是什麼?就是資源整合、抱團取暖啊。

一個人的力量買不起房子,兩人合力正好可以;一個人照顧撫養孩子太累,兩人分工正好可以;一個人孤枕床冷,兩人相擁而眠就多了溫暖......

正是因為有太多值得,男人女人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物種,才要存異求同,締結出一種穩定關係叫“婚姻”。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費盡心機,再把親密關係中的兩人拉開距離呢?

說得好聽點,是為感情保鮮;其實,無非是懦弱退縮的表現。

沒有信心能夠處理好親密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只好用形式上的分離來掩蓋不足。

然而,成熟的關係,不應該是簡單的斷舍離,而是正視差異,接受不完美,在不斷的矛盾碰撞中修復、克服,即便磕磕絆絆,也一直攜手面對。

就是承認並接受長久的親密關係中新鮮感和激情會一點點磨滅殆盡。那麼,我們面對的問題,就由“如何為親密關係保鮮”變成“當親密關係喪失新鮮感和激情後應該怎麼好好相處下去”。

這不是變出幾個新鮮花樣就能解決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隻有一點:少點自私,多點擔當;少點索取,多點付出。

聽起來一點也不美好。但真正長久相守下來的愛情,都是這不美好的詞彙得以成全的。

很多人很羨慕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覺得那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但是,靈魂伴侶間的愛情,並不是只有一見鍾情的傳奇浪漫,並不是只有“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我結婚沒想過別人”的乍見之歡。楊絳能成為錢鍾書口中“最賢的妻”,和她對於愛人的付出、對於感情的擔當,密不可分。

婚後不久,為陪錢鍾書留學,楊絳中斷了自己在清華的學業。遊學其間,她包攬下日常生活裡的一應瑣事,做飯製衣、打掃採買,盡心盡力為他提供最好的照顧。

就連楊絳住院生小孩時,錢鍾書在家也“闖禍”不斷:一時打翻了墨水瓶染了房東家的桌布、一時又砸了檯燈......他真的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少爺”,她卻只柔聲說“沒關係,我來處理。”

他們當然也吵過架,為一個法文單詞的讀音,為楊絳說錢鍾書口音帶鄉音。吵得急眼時,甚至開始人身攻擊,還請了專家來判斷。專家斷出了輸贏,但雙方卻都覺出了無趣。此後他們便不再吵架,因為道理可贏,但爭吵中輸掉的感情再也找不回來了。

錢鍾書重病,後來女兒也住院,80多歲的楊絳輾轉奔波,一人照顧父女兩個,卻不以為苦。她說:“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

不計得失的付出,就這樣貫穿了他們相守的所有歲月。世人讚歎他們的愛情,羨慕他們久處不厭,卻大多又不願意如楊絳一樣,傾盡一生之力為愛擔當。

什麼“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愛你”,無非是,我既貪戀你的好,又不想接受你的不完美。我希望你一切如我所願,時刻圍著我轉。

類似的還有,“你認真專注做某件事的時候我最愛你”、“你出乎意料給我驚喜時我最愛你”......

不能否認,這樣的時刻,我們的確似乎更接近愛的感覺。但是,那是轉瞬即逝的心動,是難以長久的一時激情。我們要撥開迷障,破解愛的真諦,卻非長久的耳鬢廝磨、艱難相守不可得。

《玻璃之城》裡,韻文和港生被舊情所羈,終於瞞了家人同居,聯名買房、一起做飯、甚至共同養了一條狗,頗似一對最平凡的夫妻;《傾城之戀》裡,張愛玲用傾一座城的代價,讓白流蘇和範柳原歷經波折後勉強在一起;我們從小聽到大的童話,美好的結局也無外乎“王子和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然而,這都只是開始。沒有那場車禍兜底,韻文和港生看起來很美的愛情,終究無處落腳;日軍轟炸淺水灣,生死交關牽絆了範柳原,一場患難後他和白流蘇也許能做十年夫妻,但他並不會因結婚就搖身一變成居家好男人,婚後的白流蘇要面對的或許更多;而那些伴我們成長的童話,總在王子和公主的婚禮處戛然而止。小時候我們不懂深想,長大後方才明白,因為婚後的生活已不再是童話......

相愛容易相處難。可是,只有在天長日久的相處中,我們的愛才得以慢慢沉澱,可觸可感。只是,當新鮮的外殼一點點被剝離,更需要我們多一分接納,多一分擔待,才能收穫愛的甘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