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酒振興不僅僅是口號

豫酒振兴不仅仅是口号

河南地處中原,是白酒文化大省,也是生產大省與消費大省。河南人“無魚不成宴,無酒不席”的習俗由來已久。鼎盛時期,河南白酒曾佔據全國前四的份額,而如今,河南坐擁400億的市場容量,70% 以上的市場卻被外來品牌佔據。有酒圈人發出疑問:“這麼肥沃的土地裡,為什麼長不出豫酒本土市場的參天大樹?”這就是豫酒的現狀。面對新的形勢,河南酒企能否扛起“豫酒振興”這面大旗?作為酒圈人,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河南白酒也曾令人驕傲

豫酒振兴不仅仅是口号

圖片來自網絡

“豫酒振興”,是近期時常提及的一個口號。振興,這個飽含期待的詞,也從側面折射出了豫酒曾經的輝煌。上世紀**十年代,豫酒強勢崛起,仰韶、宋河、杜康、賒店、張弓和寶豐被並稱為“六朵金花”。1988年,寶豐39%vol 寶豐酒被評為國家金獎,成為全國十大名酒之一;宋河1995年給國家上繳利稅達1.5 億元;仰韶也曾在2000 年創下利稅1.7 億元的紀錄,年產銷量達到10萬噸。

而提及“酒祖”杜康酒,更是在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被盛讚“天下美酒,唯有杜康”。不久後,杜康酒入列國宴用酒,與茅臺南北相望,形成了雙雄並立的格局。

1997年,全國白酒產量700 多萬噸,豫酒佔到60 萬噸左右,位居全國第四。如今說起昔日豫酒的盛況,內心依然熱血澎湃;而短短數年內豫酒斷崖式的下滑,又讓人唏噓不已。

河南是白酒消費大省,這一點毋庸置疑,豫酒曾盛極一時,這也不可否認。或許,通過對豫酒現狀的梳理以及中國白酒市場趨勢的分析,豫酒能夠突破重圍,奮戰出一條振興之路。

豫酒深陷“泥潭”

河南省財政廳數據顯示,2016年,河南白酒市場容量達到了將近400億元。讓人遺憾的是,河南本地酒的市場份額只有100 億,不到30%。

河南消費者為什麼不願意喝河南白酒?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白酒產業基本情況及轉型發展建議》中指出:“豫酒沒有風格和個性,貴州酒是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川酒是以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濃中帶醬香,蘇酒、徽酒是以洋河、雙溝和古井為代表的淡雅濃香……而豫酒一味模仿川酒,喪失了風格個性,難以吸引消費者。”

至於豫酒衰落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酒業人指出,豫酒缺乏核心品牌和超級單品,同時受營銷模式、管理經驗等因素影響,使得河南酒企陷入被動。

而本土企業的乏力,引來的則是大量外省品牌的攻城略地。豫酒只有真正找準“病症”,戳中痛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引領豫酒走向振興。

豫酒振興機會到來

豫酒振兴不仅仅是口号

圖片來自網絡

面對追求“美好生活”高品質消費時代,“高質量發展”也成為中國白酒的發展趨勢。顯然,豫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2017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酒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 年)》,提出要培育1-2個在全國有市場影響力的豫酒品牌;2025年省產白酒在省內市場份額超過60%;要培育帶有濃厚河南元素的標杆型白酒產品;組織開展豫酒“五朵金花”“五大好酒( 大單品)”等評選活動。

更讓人欣喜的是,豫酒企業們也陸續打響了河南白酒反擊戰。

在去年曾一舉斬獲十項大獎、連續三年創豫酒單場活動獲獎紀錄的仰韶,在2017 年實現了三會三宴業務累計70萬場、會務營銷6000 餘場、宴會64000 餘場的成績,讓行業內外競相將其當做範本深入學習。

一方面推出與南陽理工學院、江南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及“宋河杯”民間品酒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另一方面聚焦大單品,推動品質升級,打造核心競爭力。宋河酒業在今年第一季度銷售業績同比增長35%以上。

而在今年鄭州及華東糖酒會上,眾多豫酒品牌抱團作戰、集體亮劍,更是極大提升了行業對於豫酒振興的信心。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在筆者看來,擁有濃厚酒文化的豫酒有基礎、有市場、有空間。路漫漫其修遠兮,對豫酒振興抱以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