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縣保衛戰全景紀實(上)

城 殤(上)

——滕縣保衛戰全景紀實

馬洪鋒

1938年的3月,滕縣城內城外依然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日子,勤勞善良的滕縣人民,本應該在這個虎年的早春二月,感受著春和景明,加緊生產,多捐些錢糧支援抗戰。然而,就在這時,日寇的魔爪伸向了滕縣,3天的兵燹將滕縣城化為廢墟,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川軍弟兄拼將三千頭顱血,誓與城池共存亡。這場悲壯之役,是日軍侵滕的血淚史,更是滕縣軍民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抗爭史,也拉開了滕縣人民8年抗戰的序幕。

滕縣保衛戰全景紀實(上)

血戰滕縣城情景再現(馬洪鋒攝於魯南抗戰紀念館)

在津浦北線多城守軍不戰而逃的背景下,為什麼會爆發滕縣保衛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到月底日軍就佔領了北平、天津。稍後,海上來的日軍又發動了侵佔上海的“八一三事變”。這樣,侵華日軍在中國開闢了南北兩個戰場,他們的戰略進攻佈局是:北線日軍以東北為根據地,以平津為出發地,分別沿平漢鐵路、津浦鐵路南下,同時西進太原;南線日軍洄江而上,與南下日軍會師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他們瘋狂地叫囂3個月滅亡中國。然而,9月下旬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和10月份的夜襲陽明堡機場,打破了日軍神聖不可戰勝的狂言;國民政府軍隊組織的淞滬會戰鏖戰3個月,日軍方才佔領上海,打破了日軍3個月拿下全中國的狂想。

沿津浦鐵路南下的日軍,只是在滄州、德州遭遇抵抗後,於1937年10月初就打到了黃河北岸。坐鎮濟南的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兼第五戰區副司令韓復榘,本應憑藉黃河天險堅守濟南,然而他畏敵如虎,12月底,日軍那邊組織過河,他就棄城而逃,接著泰安、兗州、鄒縣的守軍兵敗如山倒。這樣,津浦線北段接連失守,南端的南京已淪陷,正在遭遇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與此同時,日軍又從南京北上,目的是打通津浦線。在1938年春節之際,北上日軍打到了淮河南岸的蚌埠,逼近徐州。這樣,自古兵家必爭之地的徐州,處在日軍南北夾擊之中,成了日軍要啃的硬骨頭,也成了中國守軍誓死保衛的戰略重鎮,李宗仁坐鎮徐州,組織第五戰區實施了徐州會戰。滕縣成了這場會戰的北大門,能守住滕縣哪怕是多守幾日,對於整個會戰的戰略佈局、調兵遣將,都顯得至關重要。因此說,滕縣保衛戰打響了徐州會戰的第一槍,是臺兒莊大戰的揭幕戰。

戰前的滕縣城基本狀況。城防敵強我弱,日軍10倍於我守城部隊,1.5倍於我城內城外川軍總兵力

據90版《滕縣誌》記載,戰前滕縣總人口為59.9萬人,縣城人口不足2萬人。城牆東門外(今府善路口)為東關大街(今善國路),是南北交通大道;西門外(今步行街與王家祠堂門前路交叉口)是西關大街直通火車站,也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護城河內遍植蓮藕,七八月間,荷花盛開,為古滕八景之一——池蓮四面。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後,為救亡圖存,縣城裡就成立了中共滕縣特別支部,秘密開展革命活動。“七七事變”後,縣城的滕文中學大力宣傳共產黨的抗日綱領,滕縣農民抗日協會在羊莊莊裡成立,善堌農民抗日訓練班創立,農民抗日救國會在濱湖馬村成立,抗日烽火已在滕縣大地成燎原之勢。當時的滕縣城,已經有了電燈公司和電報電話、同豐鍋廠、利華菸廠、中西制服成衣局、多家酒廠和糕點廠、印刷廠、水泥瓦製品廠等等,貨棧數量之多,居全省第二位,商業店鋪密集各具特色,人民大眾的生活雖不算多好,卻過得平安。

筆者查閱有關軍事地圖顯示,日軍從鄒縣出發,分三路進犯滕縣,中路日軍沿津浦鐵路南下,西路日軍從三山、洪山口過來,東路日軍從龍山東過來又分為兩股,一股進犯滕縣城,另一股經東郭、城頭、顏吉山,從東南方向包抄縣城。在池頭集、界河、龍山、北沙河一帶均有中國軍隊第22集團軍設防。

滕縣保衛戰全景紀實(上)

日軍攻破城牆東門

據22集團軍總司令孫震戰後寫作的滕縣戰役戰鬥詳報資料顯示,進犯滕縣的日軍由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統一指揮,步兵近3萬人、騎兵1500多人,是侵華日軍中的精銳師團。其裝備有野炮100多門,重炮30餘門,戰車、坦克40餘輛,飛機四五十架,裝甲火車兩列,機槍、衝鋒槍等槍支彈藥滿足作戰需要。

出川抗戰的第22集團軍,已在晉東戰場上同日軍作戰40余天,損失慘重,傷亡過半,此時總兵力不過2萬人。為防守滕縣,集團軍總司令孫震指揮所屬的45軍、41軍,於1938年1月由隴海線北上滕縣,命124師的部分兵力負責城防。大部分兵力在鄒滕交界處已開始小規模作戰。2月,面對兇猛的來犯之敵,為加強城防,孫震又調124師師部進城,同時調127師部和駐防於臺兒莊、韓莊的預備隊122師師長王銘章率軍進城。3月10日之際,孫不再兼任41軍軍長,任命王銘章為代軍長、前方總指揮,統一指揮所屬的122、124兩個師。實際上在縣城內由王銘章統一指揮的兵力,只有2000多人,加上滕縣縣長周侗掌管的警察、地方保安團400多人,守城總兵力也就3000人。其裝備窳劣,主要武器為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槍、大刀、手榴彈,為數很少的四川土造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沒有一種新式重兵器,更談不上交通、通信、補給、衛生等各種裝備器材了。整個集團軍都沒有一輛汽車。李宗仁為鼓舞川軍士氣,要求最高司令部派來18架飛機轟炸日軍陣地,並擊落2架日軍轟炸機。

從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日軍10倍於我守城部隊,1.5倍於我城內城外川軍總兵力;從敵我雙方的裝備來看,這必將是一場敵強我弱,以血肉之軀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血戰。

3月14日,決戰開始,鄒滕邊界多地開戰,界河保衛戰異常激烈

滕縣保衛戰,狹義地講,是守城之戰;廣義地講,包括鄒滕邊界交火算起。(李廣星先生所著的《滕州史話》之《滕縣保衛戰》文中認為,滕縣保衛戰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38年1月到3月8日,為我攻敵守階段;第二階段為38年3月9日到3月18日,為敵攻我守階段。)

1938年3月14日拂曉,滕縣外圍戰鬥決戰打響。日軍步兵騎兵1萬多人、大炮20多門、坦克20多輛、飛機二三十架,向界河及兩翼猛攻,我45軍拼死抵抗,戰鬥異常激烈。界河西山區阻擊戰,我軍一個連的官兵全部壯烈。孫震從臨城趕來滕縣,視察城防並在北沙河召開軍事會議,日軍獲悉中國軍隊高級將官在此,遂出動6架飛機投彈、掃射,我軍傷亡六七十人。鑑於戰況吃緊,守城部隊力量薄弱,王銘章急調駐防平邑的122師的1個旅,星夜馳援滕縣。

3月15日,萬餘日軍兵臨城下,縣城危在旦夕!王銘章下令:本師長和大家一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15日,蔣介石、李宗仁分別致電22集團軍,竭力死守,以待增援。坐鎮臨城指揮作戰的孫震遂傳達貫徹軍令,全力死守滕縣城,流盡最後一滴血。是日拂曉,日軍機械化部隊2000餘人進攻北沙河,我軍頑強抵抗,並炸燬日軍戰車五六輛,破壞鐵路阻擊敵人。北沙河防線失守後,日軍闖進北沙河村,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北沙河慘案”。日軍增至萬餘之眾,界河、龍山、大塢、小塢守軍雖頑強抵抗,但難以為繼。各路日軍憑藉優勢兵力和精良裝備,不斷向滕縣城集結。縣城危在旦夕!王銘章急調平邑的兵力,途中被日軍打散,一部分到達縣城,一部分轉向嶧縣。孫震向友軍請求增援,援軍藉故在臨城按兵不動。無奈之下,孫震只好將駐防臨城的22集團軍總部的警衛營調來。此時,南沙河一帶也被日軍佔領,滕縣城成了腹背受敵、外無援軍的孤城。

滕縣保衛戰全景紀實(上)

魯南抗戰紀念館中的王銘章塑像

臨危受命的王銘章,先將122師部安營紮寨於西門外的電燈廠內,將城防指揮部設在東門裡一家店鋪裡,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他勉勵守城將士說:“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窳劣的武器,擔當保衛徐州第一線的重任,力量之不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們身為軍人,衛國保民而犧牲,原為天職,只有決心犧牲一切,才能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此時,他又將師部從西關開進城牆內,並下令,本師長和大家一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無有手令,官兵若有出城者,就地正法!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