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發現一塊平常的骨頭,中華文明又多了兩千年

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從來沒有中斷過自己的文明,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印度都在歷史的發展中斷了自己的文明,迷失了方向。

中華文明如何在歷史的沿革中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呢?

在我認為文字是最重要的原因,漢字就是傳承中華記憶,中華文明的工具。唯有漢字,才能薪火相傳。

因為發現一塊平常的骨頭,中華文明又多了兩千年

在甲骨文沒有發現之前,很多人認為三皇五帝,商周青銅祭祀都只是存在於傳說之中,我們拿不出證據,去證實和說服別人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

甲骨文的發現暗示著當時的中國祖先已經告別了結繩記事的年代,文字的使用,標誌著中國祖先又向前了一大步。它不僅是文明的符號,和象徵,它的出現印證了許多歷史典籍記載的事件,把中華文明的向前推進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甲骨文出現之後,國學大師王國維對其做了細緻的研究,證實了司馬遷《史記》中,《殷本紀》的史料價值,表明了殷商王朝的存在。很多歷史學家大膽推測,既然所記載的《殷本紀》真實存在,那麼《夏本紀》是否也存在呢。

因為發現一塊平常的骨頭,中華文明又多了兩千年

上個世紀初清朝的國子監祭酒,翰林學士王懿榮第一個發現了甲骨文。他是一個著名的古文字研究者和金石學家。當時在河南的殷墟經常會出土一些帶有文字的烏龜殼和獸骨,當代的中藥店經常會收集起來,當做藥材,當地人稱之為“龍骨”。

王懿榮第一次看到這個帶有文字的骨頭之後,就大為震驚。憑藉多年的文字研究,他隱約的感覺到,這些甲骨是祖先用來記載事件,祭祀占卜之後留下來的文物。他散盡家財購進了幾千款的甲骨,並用了半生的力氣去研究這些象形文字。

因為發現一塊平常的骨頭,中華文明又多了兩千年

王懿榮,清末金石學家

甲骨文的發現以及對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證明了商王朝的存在。這給了中國學者以極大的鼓舞。

因為發現一塊平常的骨頭,中華文明又多了兩千年

截止到目前為止,安陽的殷墟已經出土了甲骨15 萬片,單字約 4500 個,其中約有 1500 個單字已被釋讀。幾千年以來,漢字不斷的演變,從金文,到大篆小篆,到隸書,再到楷書行書,書寫形式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文字的傳承沒有變,基本的形,音,義沒有改變,基本的語法也沒有變,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漢字。甲骨文對中國的審美觀念,思維方式,書法藝術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因為發現一塊平常的骨頭,中華文明又多了兩千年

現在的我們越來越依靠輸入法,依靠電腦,手機,很多時候提筆忘字,甚至忘記了怎麼寫字。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書法藝術是中華的國粹。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往往很手別人尊敬。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字如其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寫寫畫畫,溫故知新。漢字是我們的國寶,不要讓傳承了幾千年的東西,中斷在我們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