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伴隨著孟美岐的名字被喊出,《創造101》最後一個出道名單確認,“火箭少女101”正式成團,這場讓女團製作人們“磕到爆肝”的全民追星活動也在時隔兩個月後終於畫上了句號。

當晚,《創造101》幾乎承包了微博熱搜榜,從#楊超越 划水#到#101成團#,“爆”款話題接連不斷,而伴隨爆炸性的熱度,《創造101》的收官之夜更是刷新了單期節目的播放時長,從七點半到十二點半,四個小時零五分的直播時長讓不少網友紛紛感嘆像是看了一場春晚。

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而在此之前的九期節目中,動輒三個多小時的播放時長對於《創造101》而言,更是家常便飯的存在。當然,在這之中,《創造101》並非個例。縱觀今年來頗為火爆的幾檔網絡綜藝,《偶像練習生》從第三期之後的節目中,通常播放時長為二到三個小時;《這!就是街舞》平均每期節目兩個小時,總決賽更是以普通觀眾三小時四十分、會員四小時十分的時長刷新了網綜單期的播放時長記錄。

而在這一組又一組的數據背後,似乎也都在不斷的證明著,網絡綜藝開始進入“長時代”。

綜藝進入“2h+”時代

伴隨著《創造101》的落幕,上半年的視頻網站頭部之爭暫告一段落。自2016年開啟網綜元年,從量變到質變,再到今年的再度深耕、垂直細分,兩年的時間裡,網綜生態已然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據統計,在2013年,綜藝僅佔影視內容的11.9%,到了2016年就已增長至15.8%,儘管2017年有所回落,但依舊維持在14.6%的市場佔比,而其中網綜的爆發自然功不可沒。而在這樣持續性增長比例中,受眾群體的變化也是直接的。

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數據來自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綜藝行業報告》)

根據企鵝智庫出品的《中國在線綜藝用戶洞察報告》顯示,當下年輕用戶看綜藝的時長更長,除卻40歲以上用戶,剩餘從19歲到40歲的用戶每週看綜藝時長多為5小時以上,其中,過半的19歲到25歲的觀眾每週觀看綜藝在三小時以上。而受眾在綜藝節目中的投入時間增長的同時,卻有70%的用戶表示在同一時段中,追看的綜藝節目通常為一到二檔。

(數據來自企鵝智庫《2018中國在線綜藝用戶洞察報告》)

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此激烈的競爭無疑再度激發了各大視頻網站之間的搶奪戰。在不久前的優酷春集的現場,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兼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提出“最大的敵人是睡眠”的概念,網綜的節目時長從單期一小時,到如今兩小時起跳的新階段,各大視頻網站節目時長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或許就是這一戰略的最直觀體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衛視綜藝方面,由於政策限制,節目時長通常還停留在一個半小時左右。這無疑再度為視頻網站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在經過二次加工後,視頻網站接連推出會員獨享版、粉絲優享版、導演解說版等多種重建版本。

以在優酷播出的《極限挑戰》為例,相比於衛視平臺,優酷會員獨享版通常增長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播放時長,同樣進入“2h+”時代。

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花式廣告與粉絲福利互相成全

從市場的角度考慮,綜藝時長一再增長,除了視頻網站佈局的更新迭代,或許與如今網絡綜藝紛紛進入“億時代”的原因也密切相關。

此前,曾有媒體統計,作為網綜爆發鼻祖的《奇葩說》從第一季的平均時長一個小時,到2017年《奇葩說4》播出時長近兩個小時,變化的不僅僅是節目的時長,更是贊助投資金額從第一季的五千萬到第四季的四億。而到了今年,《熱血街舞團》招商金額高達6.5億的,《創造101》的品牌贊助多達十餘種。

據不完全統計,為了能照顧到各大品牌,《創造101》每隔幾分鐘到四十幾分鐘不等會中插廣告,一期節目中含有五條及以上的廣告視頻,這無疑是除了產品線的延長外,網綜時長一再增長的原因之一。

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但是從目前市場的反映來看,觀眾對於視頻網站的廣告的態度無疑是寬容的。傳統媒體時代,電視廣告常被大家詬病的就是廣告低觀看性和與節目脫節的突兀感,而相比於只能前進後退的遙控器,視頻網站延長時長後所增加的花式廣告比例顯然是品牌贊助與粉絲福利相互成全的最佳方案。

縱觀上半年幾大視頻網站的頭部網綜項目不難發現,儘管“青年文化”不斷出圈,但不論是小眾舞者,亦或是大眾偶像,主要集中在了“選秀”的類型化綜藝上爆款內容,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們的相繼走紅,更是為各大讚助商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人。

以《創造101》為例,節目針對各位練習生的自我特色,所量身訂造的花式廣告,將選手的個人風格與品牌的特色相結合,在完成了一支創意中插廣告的同時,也再度強化各位選手的形象。

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因此,就“搶奪用戶時間”的視頻網站、想要高度曝光的品牌方以及謀取福利的觀眾而言,雖各自的小算盤打不到一起,但對於三方,這無疑能夠最大程度上達到共贏的局面。

微綜藝正在崛起

在網絡綜藝時長逐漸增長的同時,由短視頻更加“精細化”演變而來的微綜藝也正在互聯網時代佔據一席之地。

從2011年愛奇藝自制的《美人心計》初次試水,到2016年為鹿晗量身打造的《Hello你好,是鹿晗嗎》的小體量爆款突圍,七年的時間裡,網綜突圍,微綜藝也伴隨著短視頻的崛起,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如今頻繁的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姜思達擔任採訪人的高密度、快節奏的採訪微綜藝《透明人》挖掘“習以為常,出其不意”的爭議本身;《一封家書》延續文化綜藝的熱度,主打“貴精不貴多”的“給你一封信的時間”;再到喚醒東方美、強調東方自信的《了不起的匠人》。此外,還有20分鐘普及心理學的《催眠大師》、“聊聊閒天、話話家常”的《一郭匯》、尬歌辯熱點的“音樂版奇葩秀”《你好!說唱醬》等等。

左手“招商”右手“福利”,網綜加碼時長進行時

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根據一眾微綜藝的表現不難發現,儘管網綜一再延長時長,但不可否認,以往五花八門的傳統綜藝正在以愈加短小精悍的姿態出現在內容垂直的微綜藝上。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增長時長為觀眾“謀取福利”的做法,是留住觀眾的原因,卻不是唯一的原因,越爆越長,卻不代表越長越爆,吸引用戶“犧牲”寶貴的時間來觀看,需要的還是真正的優質內容。

—The End—

主編 | 韓英楠

校對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