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麼?

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你總會讀到一段“屬於你的文字”,這段文字不僅激勵你前行,溫暖你的內心,更能帶給你無限力量,讓你領悟世間真諦。

你讀過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麼?

你讀過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麼?

悟空問答:@有書共讀

“我年輕的時候是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現在呢,我砍柴的時候就砍柴,挑水的時候就挑水,做飯的時候就做飯。”

這段文字摘自一段禪宗故事:

有個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你年輕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呀?”

師父說:“我就是砍柴、挑水、做飯。”

小和尚問:“那你得道開悟之後,你都幹些什麼呀?”

師父說:“我還是挑水、砍柴、做飯。”

小和尚問:“那有什麼區別呢?你活了一輩子也沒什麼進步啊?”

老和尚說:“不對,有進步。我年輕的時候是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現在呢,我開悟了,我現在砍柴的時候就砍柴,挑水的時候就挑水,做飯的時候就做飯。”

看到時我心揪了一下,第一反應是,“我都從沒好好吃飯呀。”

它如一面鏡子,讓我照見自己的“狼狽”。

想想自己,吃飯時總覺得要順便做點別的事情才算“不負時光”,所以呢,喜歡邊吃邊跟旁人聊天,看個電視,或者腦裡想點別的事情……也難怪有時候有一種感覺,“都不知道自己吃了啥。”

“好好”那一刻在我心中埋下種子,並且在我往後的日常生活裡,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好好吃飯。”

享受吃飯的時光,認真對待送進嘴裡的每一口食物。我體會到白飯入口的甜,青菜的新鮮,湯水的醇厚……呀,舌尖的世界也甚是美妙呀,每天就多了很多平凡中的喜悅。

“好好洗澡。”

白天的職場雞毛蒜皮,各種瑣事,暫時“let it go!”。閉眼,享受水流經皮膚的柔滑,放鬆而舒服。走出浴室後,總會從內在冒出很多新idea,處理事情來更靈動,這也許就是老子說的“不為而治”。

“好好走路。”

在路上,我會下意識地讓手機休息,專心走路,感受雙腳帶動身體前行,運動的酸爽,感受清風拂來的自然舒適,嗅到花香,聽到鳥鳴,看到紅花綠葉,還有形形色色的路人………風光無限好,從前很少好好去體會,錯過、麻木是必然。

一系列的踐行,不知不覺培養了“專注”的品質,我也越來越認同“活在當下”的理念,當然我也知道這只是在路上,專注是一生的修行。

所以說,你問我讀過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是什麼,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砍柴的時候就砍柴,挑水的時候就挑水,做飯的時候就做飯。”

感恩遇見那段文字,也與你共勉。

如果你也意識到自己做事會“身在曹營心在漢”,請你更要好好讀讀,記之、行之,專注,活在當下,善待生活。


悟空問答:@三聯中讀

之前看到過一段這樣的話,是作者寫給自己的:

不吃閒飯,不看冷臉;不掩己拙,不揭人短;不失童趣,不露媚顏;不笑人窮,不欠人錢;不求人喜,不招人煩。

寥寥數字,沒有長篇大論,卻讓人真真實實感受到了力量。日子不會一帆風順,在社會這個大熔爐裡,我們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各方面的鍛造,我們變得會察言觀色,為了自保,學會了掩飾,為了過得好,學會了說違心的話,為了讓自己更受歡迎,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像我們自己。

讀了這段文字回頭再看,很多改變都是大可不必的。人活在世,我們要讓自己有立世之本,吃閒飯就難怪要看人臉色,讓自己獨立起來,又何必為了乞求飯碗看人冷臉呢?

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為人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懂可以學,但掩飾卻不會帶給人任何增長,反而讓人覺得虛偽;同樣的,我們發展也不是要踩著別人才能成全自己,以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生活很現實,但我們不妨試著用孩童般純真的心去生活,很多事情,是我們人為把它複雜化,簡單一點,其實情況沒那麼糟糕。還記得上一次對一朵花微笑是什麼時候嗎?花依然在怒放,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微笑的力量呢?

錢多錢少只是一個人單一方面的情況,並不是這個人的全部。就像外賣小哥能勇奪詩詞大會總冠軍,財富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全部。如果只用財富去衡量一個人,那未免太險隘了。“不欠人錢”,其實中國人向來重視骨氣,有多少錢過多少錢的日子,把手心向上,問別人借錢,不知不覺就降低了自己。

不求人喜,不招人煩。是的,我們習慣了“求人喜”,為了讓自己和其他人的相處更加愉快,我們努力和其他人找共同興趣點,甚至為了討好,不惜改變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對方,這是潛意識裡的不自信,潛意識裡缺乏力量。

對社交有需求,無可厚非,但友情絕不是乞求而來,不必刻意討好誰,“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如果做不到“不求人喜”,那就“不招人煩”吧!工作中遇到困難,自己想想辦法,不要想都不想就去問人;生活裡遇到事情,儘量自己做吧,不要動不動就找人代勞。可以特立獨行,但請保有分寸;可以與眾不同,但請尊重別人!

其實這幾十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困難重重了,但不妨以此為激勵,時常警醒自己。


悟空問答:@有書快看

有力量的文字並不是那種讀罷仿若打了雞血一樣讓我振奮的句子,而是在我不知覺的情況下刻在心裡,當某一個情景發生時這段話便會突然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令我的理解愈發深刻的文字。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這段話出自於豐子愷先生的《不寵不驚過一生》。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能感受到這句話的力量。小時候總喜歡氣勢磅礴的排比,哀嘆人生的苦樂,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可長到了一定歲數才真的能體會什麼是“欲語還休”,才知道“寵辱不驚”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豐子愷先生自帶頑皮屬性,無論散文或是字畫皆出於隨性隨心,寥寥幾筆勾勒出的便是對人生百態的回應:與人無爭的溫潤,無所不愛的曠達。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這段話的由來是說,有個年輕人特別崇拜楊絳先生,於是便寫了一封長信表達自己的人生困惑,沒想到楊絳先生給他回信了,信中其實只寫了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有人說這其實只是一個故事,楊絳先生並沒有說過這句話,但有書君至今還記得當我初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那種震盪心靈的衝擊。感覺是第一次有一句話可以把自己形容的那麼透徹——不讀書,不思考,每天幻想著自己能如何成名,如何一夜暴富。就是這句話讓有書君一下子清醒了,沒有紮實的積累,怎麼能站得穩、走得遠呢?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話來自龍應臺所寫的《目送》。幾年前有書君偶然間讀到這篇龍文章,頓時理解了為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會成為經典。其實更多的時候是父母在望著我們漸漸走遠的背影,求學、成家、工作...是他們在承受著更多的不捨得、不放心,默默地看著我們大步向前走。我們心中充滿著對未來的嚮往,堅定不移地想要去闖蕩,甚至不曾回頭張望和留戀。這段話有力量的原因就在於,它把我拉回了家庭,讓我真正注意到父母的變化,讓我真正瞭解到什麼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互動話題 :留言說說這些年來你讀過最有力量的一段文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