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掙錢,爲啥還要干?

電商的高速發展導致各種消費需求不斷的變化,各輪胎品牌都摩拳擦掌的想在電商平臺做出一番成績,多數輪胎企業已經在淘寶、天貓或者其他平臺開設了旗艦店。開設網絡銷售平臺,可以更好的保持與它們品牌輪胎的一致性,也能更好的利用它們品牌原來就有的流量資源和品牌效應,但是,這些積極跟隨消費潮流紛紛開設的網絡平臺旗艦店後來的發展怎麼樣了?

明明不掙錢,為啥還要幹?

第一種:關停旗艦店

在大家都看好電商平臺這個大蛋糕,輪胎企業蜂擁而至,紛紛在淘寶、天貓、京東等的平臺開設旗艦店。但是,慢慢的,電商平臺的弊端顯露出來。由於輪胎的特殊性,需要落地的服務、安裝等的問題,加上還有一系列的售後問題無法得到相較於實體店的保障,所以輪胎企業開網絡旗艦店的路走的並不順暢,要麼是成交零星、要麼是差評很多,最後反倒是網絡平臺的評價累及了實體的零售端,對品牌發展的影響很重傷,所以,現在出現了部分企業已經關停網上的旗艦店銷售渠道。

明明不掙錢,為啥還要幹?

第二種:銷量慘淡,奮力維持

比關停稍微好點的狀況就是依舊在開設旗艦店服務。但是也是由於輪胎對比衣服,家用等的商品相對較冷門,而且購買的車主不能實體的去摸,去觀察,只能是網絡圖片,對於輪胎是否正品,又或者是質量是否有瑕疵,多數車主心理抱有不確定的態度。但也或許是消費習慣的影響,有的車主願意去實踐。買自己相信的輪胎品牌,還有習慣於使用的輪胎花紋規格,但即就是這些群體也略顯單薄,支撐不了企業開設的網絡品臺旗艦店,整體看下來依舊是銷量慘淡,只是還在維持階段,保證起碼的渠道運營而已。

明明不掙錢,為啥還要幹?

輪胎作為一個標準件,價格非常的透明,所有渠道的銷售價格相差也不會太多。絕對不像服裝之類的,同一件衣服不同的渠道銷售價差能達到幾倍甚至十幾倍。因此大多數電商平臺主打的都是像服裝一類的快消品。價格透明就意味著利潤微薄,賣過輪胎的都知道,依靠賣輪胎那點微薄的利潤遠遠不夠維持店鋪的運營。

明明不掙錢,為啥還要幹?

輪胎到了電商,利潤更加微薄,為了保持價格優勢,電商平臺往往只能不斷的打價格戰。但是,目前電商的運營成本已經越來越水漲船高,做一個天貓旗艦店,人工,推廣等成本完全不會比線下店面人工,店租的成本低,甚至遠遠高於線下店鋪。在輪胎價格如此透明,利潤如此微薄的大環境下,輪胎網絡平臺的旗艦店之路並不好走,但是電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新零售說的風生水起,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電商平臺各種服務的跟進,未來輪胎會找尋到一條符合自己的電商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