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眾所周知,香港的金像獎和臺灣的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的兩個至高獎項。

近年來,由於香港本土新生代中青年演員一輩的凋落,青黃不接,加上一直隱隱有排斥大陸電影的詬病,香港金像獎這些年來明顯呈凋落勢頭。原本金馬獎也沉寂了不少年沒什麼大動靜,但是近幾年,金馬獎明顯的想要重振士氣,一改往日頹靡,對大陸電影放開懷抱摒棄排斥和偏見,廣納華語電影的同時,悄默默的培養著臺灣本土的新生代力量,使得金馬獎近年來的聲勢逐漸回溫。

而今天,微米要給大家推薦的,正是2017年金馬獎最佳影片——

《血觀音》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血觀音》。

前段時間微米看到後臺有人留言微米推送歐美和韓影比較多,微米就開始推送日影,後來又想著,好像在港臺電影,尤其是臺灣地區的電影上有點疏忽,所以想看幾部口碑還不錯的臺灣電影。

微米選了幾部風評上好的臺灣地區電影,本來今天是準備看一下《目擊者》的,後來不知怎的先點了《血觀音》,後來想想也好,《目擊者》節奏相對快一點,《血觀音》是劇情片,主角又基本上全是女性,應該會節奏慢一點,這樣兩部交替著看,可能還蠻有趣。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沒想到點開《血觀音》之後,看的入了神,一發不可收拾,看完全片才發現自己忘記了本來是想交替著觀影的。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劇情當然是要給大家做個基本介紹的,但是這個劇情簡介對於《血觀音》這部電影來說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個雞肋,沒什麼大用。等大家看完簡介再說說為什麼。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在女人組成的棠府裡,住著3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棠夫人主持大局,穿梭權貴間,靠著高超手腕與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多半時候是在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直到某天,棠家親密友人林議員一家人慘遭滅門,事件驚動全臺灣,三人各自被牽扯其中,一向以大局為重的棠夫人,為了守護一切,費盡心機,卻讓三人走向不同的命;看似風騷浪蕩的大女兒棠寧其實至情至性,最後死於親生母親棠夫人之手;而最小的棠真,其實是全片最狠最毒辣的角色,她不動聲色的用她稚嫩的眼睛觀察著,決斷著,最後在這場硝煙中活了下來,並且將一生中唯一的天真和愛意就此埋葬。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看這個簡介,你是不是覺得並沒有什麼卵用?

而且關鍵是根本講不清啊。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偏見一:臺灣人拍電影格局小家子氣,上不了檯面,只能拍拍小清新愛情片。

《血觀音》完全不是。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大格局說的不是找幾千個甚至幾萬個群演拿著假刀假槍打個架吐口血就行了,那撐死叫大場景,不叫大格局。更不是說人物少對話多場景單一就是小格局,那撐死叫小場景。

大格局,說的是電影的內涵和高度,它本質上和場景大小關係不大,而是指眼界,延伸範圍,世界觀的延展,包含哲學思想的高度等等。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一部片長中等的影片,幾乎是將那個年代的臺灣(不一定只是那個年代,也不一定只是臺灣,你懂得)政治亂象揭露了個乾淨,這種本事,哪裡和“小格局”沾得上半點關係?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偏見二:男導演拍不好女人。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導演將三位女主角祖孫三代人每一個人最重要的,最典型的特質拎出來,不是用說的,而是用每一個行為動作和神態處理細節去加固特質,讓觀眾自然體會到,而那些女性導演作品裡比較常見的過分細膩化,從而導致有些累贅的心理活動和不必要的歇斯底里,則全部被大刀闊斧的拋棄不用,也不需要用,單是這些留白悠遠,意味深長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完全夠用了。

看完電影之後,祖孫三人每一個人的特質躍然紙上,這些,完全是靠情節,人物神態表現,和整個劇情推動立起來的,自然到讓你大讚特贊。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因為《血觀音》裡的三位女主角,人物形象塑造,實在是,太,棒,了!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細心的讀者讀到這裡,應該會發現本文到這裡為止,出現了一個矛盾之處?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其實,這就是電影中最大的一個人物關係亂局:小女兒棠真,其實根本不是棠夫人的小女兒,而是大女兒棠寧的女兒。母女三人,其實是祖孫三代。

這個秘密,所有上流社會的人都心照不宣,表面笑吟吟,在那些晦暗陰森的角落深處,和觥籌交錯的笑語之中,那些曖昧嘲諷的眼神和話語飄蕩在空氣中,從未停歇。

三位女主角,即祖孫三代,扭曲至極的關係,和這三個女人各自的性格,命運,才是《血觀音》一片最大的亮點。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可以說,《血觀音》全片,用很高級,很優雅,很殺人不見血的方式完成了這兩個對於電影來說最重要的特質之二:人設和劇情。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偏見三:臺灣年青一代已經沒有好苗子了。

然而在《血觀音》裡,惠英紅自然是名副其實的金馬影后,而年輕的兩位演員,吳可熙和文淇,表現也相當亮眼。

因為文淇參演本片時才十四歲,實在前途光明天賦很高,所以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將讚美聲給了文淇。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