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越黑暗的人,越有致命的吸引力,對嗎?

用戶66507825628

“暗黑”這個詞一出現就會帶來很多神秘感,讓人產生想要窺探的好奇感。而這裡的好奇心應該就是對被人產生的吸引力吧。但有時這種暗黑感也會讓人心生恐懼,從而避免與這類人接觸。

在心理學人格特質這部分內容中,有一個非常知名的理論就是大五人格,這個理論名氣之大,使得很多沒有心理學知識的人都聽說過它的名字,這個理論以及之前的人格理論都會關注到人格的積極一面。後來,有一批心理學家專注於研究人格的黑暗面,從這個角度來說,心理學家們也跟普通人一樣擁有好奇心(大家都是好奇寶寶)。於是這些心理學家,提出了黑暗三人格,這三種人格分別是: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病態和自戀。它們代表著控制慾、冷酷以及自我中心。這三種特質一聽就會令人感到生厭,真是名副其實的暗黑呀。如果職場中有人具有這種特質,那麼不可避免得ta將會成為喜歡搬弄是非、抱怨工作,傳遞負能量的人。

當然,黑暗人格並不是只有消極的一面,積極地一面也是有的。現在來談談黑暗人格擁有者身上的吸引力。現在很多以“霸道總裁愛上我”為主題的小說、電視劇,可以說是充分抓住了這類人的優勢,霸道總裁的控制慾成為高糖行為,在一眾女性眼中,這根本不是控制慾而是赤裸裸的愛。不過,話說回來,具有黑暗人格的個體,確實更富冒險精神和謀略性,這讓他們更有機會成為“霸道總裁”。

同時,不要以為黑暗人格的人就會表現得很“黑”和很“暗”,ta們非常善於謀略,從而善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吸引對方為自己付出,從而自己從中能夠收穫一些東西。

最後,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擁有這種魅力嗎?那麼,你可以依據《黑暗十二條》測試來測試一下自己:

1.我喜歡通過操縱他人來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2.我可能缺乏同情心。
3.我希望別人來讚賞我。
4.我可能對自己行為是否具有道德感並不關心。
5.我曾經採用欺騙或撒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6.我可能比較冷漠麻木。
7.我曾通過阿諛奉承的方式達到目的。
8.我想要追求權力或地位。
9.我比較憤世嫉俗。
10.我想要或試圖利用他人來達到我的目的。
11.我期待從別人那裡得到特殊優待。
12.我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
根據每個條目的描述給自己打分,打分範圍是1-7分,得分越高越有可能具有黑暗人格,快來試試吧。

題目摘自《黑暗十二條測試》


不倒翁小姐

答,會混亂,我盡力。

典型具有致命吸引力的黑暗性格人物

漢尼拔,他具有近乎絕對的理性,冷靜到極致,高智商高審美。

他披著人類的皮囊卻但他視野卻是以神的角度來看人類。

他情感淡薄,沒有愛情沒有親情,他這樣的人註定孤獨,普通人做不了他朋友,他也看不上普通人,能看的上只有像他一樣本質相同而外表不同的人。


殘忍、食人、優雅、理智是他的標籤,他好像掌控了一切,身邊所有的事物發展趨勢都被他設計好了。

漢尼拔逃離牢籠時還能從容不迫地製作作品。

我看到了天使,看到了漢尼拔的憐憫,對人類的憐憫。

沒錯,他的行為是屬於人吃人,何曾想過有的時代也是人吃人,只不過統治者肉食者吃人不見血,黑暗?殘忍殺害一個群人吃掉他是黑暗,難道慢慢宰殺吸食無數人就不是黑暗了嗎?偷吃牧羊人的羊就註定被牧羊人厭惡。

實際上,漢尼拔已經上升到了一種藝術層次。


小丑

跟漢尼拔不一樣,小丑是屬於近乎絕對混沌的人。

有的人做壞事都有各種目的,為了錢為了名等等

但小丑他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目的,想了就去做,不為什麼。迴歸到一種混沌狀態。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不想正義凌然?




我現在突然不想繼續說小丑了,沒那麼多好說的,好解釋的。有的,體會感悟感覺,很難語言完全表達出來。以前還為了解joker看了許多資料許多


剛睡著

心理學家們近年確實對人類性格的黑暗面展開了一系列研究,並提出了黑暗三角形人格理論,即某些人的人格當中,蘊含著明顯的三個不那麼令人喜愛的特質,分別是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病態和自戀。

馬基雅維利主義,指的是經常挑戰社會規則,利用不法手段或是不道德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目的的一種特點。具有這種人格特點的人,往往對權利、金錢有著極度的渴望,而且很喜歡操控他人。

精神病態並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或疾病,而是指情緒波動起伏大,自控能力差,攻擊性比較強的人格特質。具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往往經常在言語和身體上攻擊他人,難以形成穩定的人際關係。

自戀特質,指的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炫耀和誇大自己的成就,認為自己高於周圍其他人,擁有特別的能力或是權利。

看上去這三條特質十分令人厭惡,但研究者們也發現,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擁有這些特質的人,往往有著特別的魅力,能夠吸引到一部分人來為他所利用。馬基雅維利主義讓人對權勢充滿了渴望,但它也讓人充滿鬥志和力量,因此會讓擁有這一特質的人顯得奮發上進;精神病態雖然情緒不穩定,但是卻讓人顯得充滿激情和藝術氣質(可以腦補一下那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而自戀帶來的好處更多,自戀水平很高的人,往往真的會帶給人一種很有能力和卓越的感覺,讓人們願意相信ta是傑出的領導者。不過,研究者們也發現,這種光環的迷惑感覺,並不會持續非常久。隨著周圍的人越來越瞭解和接近擁有暗黑人格的個體,那些最開始非常吸引人的魅力會慢慢褪去,暗黑性格中那些令人不適的部分也會漸漸顯露,讓人們逐漸遠離他們。


紫花地丁

性格越黑暗越有致命的吸引力,是否可以理解成,因為她經歷了一些事情,所以她懂了一些別人不懂的東西,也就是故事,就像人們常說的有些人的眼睛裡都藏著故事,這樣的人單是那麼一雙眼睛,都讓人著迷的發瘋。



黑暗人格分為三類:第一類很腹黑,它來自我們心中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也叫權謀主義(machiavellianism);第二類有優越感或自卑感,來自自戀(narcissism);第三類很偏執,來自我們心中的精神病態(psychopathy)。將三者合一就形成了黑暗人格。


人總是對一些未知的少有的事物而感到興奮,因為那是特別的。

而黑暗人格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比如在別人沒發現的情況下偷偷的撒一個謊,在你的面前答應你保證不把你的秘密告訴別人,然後轉身就把這個秘密傳開了等等,並不是說做這件事有什麼利益關係,而是做這個事本身讓自己感覺到了快感,所以去做。

一般人的會把自己的黑暗人格隱藏起來,偶爾釋放。而那些不屑將黑暗人格隱藏的人,往往具有很高的攻擊性。

越危險的東西越致命,但致命的前提是有人被吸引,更何況,每個人都會有一些黑暗人格的存在,所以在遇到一個不隱藏自己黑暗人格的人會被吸引也是正常的,因為她在做的事情,是你想做但是又因為某些原因而做不了的,從而達到吸引的作用。


Eryuhs

用民間土話翻譯過來就是“好漢無好妻,賴漢娶花枝”。年少時,喜歡看香港的古惑仔電影,那些街頭小混子總能得到白雪公主的真愛。後來看美國倫理大片,也經常有一些性格怪異,甚至殘暴的人,比如黑幫頭目,仍能得到一些女主角的倒追,這種愛情就像帶血的玫瑰。

在心理學上也能找到答案,用常識來說,一是特質吸引,二是叛逆吸引,三是好奇害死貓。比如說,特質吸引。性格越黑暗,此人行為就不同常人,如果遇到叛逆女孩子,很容易產生瘋狂的愛情,這是生理的化學反應,電影裡和現實中,都會遭遇正常人的阻擾,往往越阻擾越推進。

解開這道謎題吧,電影的結局往往會告訴你,這種愛情往往是失敗,然後女主瞭解真相後醒悟,或者女主厭倦了這種“暗黑”生活,就意味著要分手了,因為女主終於明白,愛情和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人,總有一個要瘋狂一次的夢想。想要瘋狂一次,必須找那種給你帶來瘋狂的人,而那種人往往就是暗黑心理的“怪人”,正如題主說的“致命”的吸引力。

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暗黑性格的人,城府深,會掩飾,知道女孩子喜歡什麼?他們會偽裝成女孩子喜歡的樣子。比如,女孩子喜歡街頭混混,那麼他們就會偽裝成英雄救美的古惑仔。比如,女孩子喜歡機車男孩,是因為她喜歡那次冒險刺激的生活,那麼,他們就是裝扮成那種樣子。比如,女孩子喜歡冷酷無情的殺手男,他們就是像高倉健一樣擺酷。最後,當女孩子明白的時候,已經晚了,再脫身已經遲了。所以,這樣的“吸引力”,確實都是“致命”的。


職場火鍋

我認為這句話在莫種程度上是正確的.就我最喜歡的電影來舉例子...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被影評稱為:最完美的黑暗

我個人的感受,一句話概括:[黑暗騎士]是一部沉重黑暗得讓你窒息同時其完美又讓你為之驚歎的電影..他舔著嘴唇,像青蛙一樣,用著的臉漆塗漆,用一種有趣的、唾液濃重的口吻畫著,萊傑的綠頭髮和紫色的小丑也很吸引人,也很誘人。


”Why so serious? " ”Why so serious? "

最經典的對白”知道我嘴上的疤怎麼來的嗎?我愛的人嘴被割破了,我不想讓她在我面前自卑,所以我也把我變成了她那樣,可是最後你知道怎麼了麼?她離開了我。”

”It’s a funny world we live in(這世界真是可笑)”

這就像黑洞一般,世上所有的一切都被我所吸引,連你的逃脫不了。

蝙蝠俠面對著小丑,這是極端強大的黑暗,蝙蝠俠明顯不那麼是小丑的對手了,蝙蝠俠的“抗黑”技能與小丑的“造黑”技能相比還是欠缺了老練與火候。蝙蝠俠並沒有完全超越法律,他也在恪守著一些信條且極力不去打破它們,因此他經常受制於小丑。因為他是剋制的,而小丑則無拘無束。如果沒有小丑的終極罪惡挑戰蝙蝠俠,那麼蝙蝠俠的糾纏於法律與道德的正義便不會被放大,他也不會得到如今殘酷的成長曆程,蝙蝠俠的成長結果是讓我們欣慰的,同時也是悲壯的,極端的選擇完成了蝙蝠俠的蛻變。

所有人都把規則當回事,一本正經,一臉嚴肅,遵守所謂的準則:警察這些執法者不必多說,就連黑幫都能做到盜亦有道。

只有小丑隨心所欲,規則說打破就打破,不把這些東西當回事,不以為然,一臉輕鬆。


"對於世間的枷鎖,就是要用打破它的"

“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金克絲的這句臺詞。

這句話的第三層含義就是小丑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也是對這個由完整的邏輯鏈構成的秩序社會的開戰宣言。

小丑是什麼?
是人性中最陰暗之處的具象化,是在人類直立行走後未曾摒棄的魔性的餘韻,放射著躁動的波長。如果你喜歡他,只不過證實了自己心中對混亂些微的嚮往,不必為自己的天性而愧;如果你不喜歡他,表示你心中的黑獄已經在萬年的行進中為人性滌盪的支離破碎,再容不下獰笑之人的身影。

小丑雖然是負面角色,擁有不少的負面角色的特徵,但他也夾雜著許多喜迎我們的特質,聰明、有趣、充滿神秘感軟化了我們對他的反派角色的反感。

根據經學的損失厭惡,當一個正面角色擁有一個負面元素,和負面角色擁有正面元素時,我們更喜歡後者。正如在黑暗中我們更期待光明的到來。


OnePiece王下七武海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有心理學的剖析。否則就會流於感慨和語言堆砌。性格越黑暗的人,在實踐層面越能延伸人性的疆域。在未知和道德律令之外做出令人意外和震驚的舉動。這一點是滿足了人內心潛藏的獵奇心理。

事實上,性格越黑暗,對人性的探索越具有廣闊的幅度。一般人的性格張力假如有(-50---50),那麼這類人群性格張力會更大幅度(-100--100),甚至更具不可想象的接近深淵。這如同中國文化的中庸,我們在社會治理和道德標榜的宣示下,提倡和諧,也就是趨於0的平衡。事實上在人的內心追溯上,幾乎很難(表面的平衡是另外一說)。像謙謙君子背後的不擇手段和殺伐暴戾,甚至變態極惡。這種是一個常見的心理結構。新聞處處皆是,或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和SM都能印證這一心理模式。或許我們在常識事理層面並不認可!

那麼,這種心裡結構為什麼具備魔力,讓人想靠近,或者好奇於探知。我覺得可以分兩個層面去理解。

一是 人是天生可以被奴役的。這個和阿貓阿狗是一樣的,高級文明並不能剪除我們內心的動物性,和被奴役著的安全感,征服感需求。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在電影魅力中欣賞於反面角色,或者讚歎於惡魔。如漢尼拔,小丑和贖罪的大反派。也如被囚禁的性奴新聞裡,最後會感恩,崇拜於犯罪者。

二是 物質安逸和文化多元的社會環境下審醜和對惡的,刷新下線的事物的獵奇。這種好奇和圍觀心理,最好的證明就是鳳姐,芙蓉姐姐和犀利哥。但是從他們身上依然不足以看到性格黑暗的隱匿魅力。但是從審醜和下線惡的追逐開始,人心極容易掉進一個無法自控的泥潭。所以為什麼會有俄羅斯的`藍鯨遊戲`如此風靡,就是說明了這樣的心理模式,人會在某些情景中,實現對黑暗的事物形成崇拜和迷戀。SM就最能說明這種心理模式。

所以人性裡有這種惡魔/黑暗崇拜的因子。它在特意的馴化場景裡,或者持久的渲染中,在人的內心被召喚出來。成為一個招搖的行動。

人是一個不可試探的,不可潛入的動物。否則它(動物性的人)會在一個沒有自律矜持和文化導引的心理疆域,展示出那無比弔詭的人性之魅。

人的一生就是在剔除大自然鐫刻的動物性基因,努力趨向於文明的一生。


Iago羽人

不對!

內心陽光、或者心向陽光的人,怎麼會被性格黑暗的人吸引?

就像向日葵一樣,如果一個人像需要氧氣一樣需要光明,怎麼會被黑暗吸引呢?



不可否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確能看到一些性格黑暗的人很受人歡迎,甚至得到不少異性的青睞,但他們的吸引力,並不來自性格黑暗,而是具有神秘感!

請劃重點,神秘感!



性格黑暗的人,往往並不樂於袒露自我,也不愛與人主動交往,不輕易透露在自己在想什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正是因為他們的主動迴避,他們的經歷、喜好、情緒對於旁人來說是一個謎團,所以顯得格外神秘。

這種神秘,會激發旁人的好奇心!

有句話叫做,好奇心害死貓!說的就是,貓有九條命,理論上來說,貓怎樣都不會死的,但是因為好奇心作怪,對不該感興趣的東西抱有過度興趣,無限度地追查,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把自己作死了。



由此可見,當好奇心被激發,會有多麼的強烈!

這就像一些人,遇到神秘人士,好奇心的缺口被打開,像磁鐵一樣被緊緊吸附上了,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接近他們、瞭解他們、讀懂他們。

所以,不是性格黑暗的人有吸引力,而是神秘的人有致命的吸引力!


80、90後少女的夢中情人:神秘男子——夜禮服假面騎士

然而,性格黑暗不等於神秘! 性格黑暗等於危險!

黑暗終究是黑暗,是光明的反面!性格黑暗的人,往往內心陰暗,為人處世都愛從負面解讀別人,負能量爆棚。

與性格黑暗的人相處,就像身處黑洞之中,不可能不受到他們的負面消極的情緒影響。



朋友們,想象一下你們身邊那些負能量爆棚的人,那些愛掃別人興的人!

因為情緒傳染比流感都可怕,尤其是負面情緒!身處陰暗、消極、負面的人身邊,自己也會不自覺地拖著往下走,陷入情緒的沼澤,被拖進負面情緒的黑洞。

然鵝,不幸的是,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不喑世事的小姑娘,被性格黑暗的人吸引,最後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危險。

比如說,去年震驚全國的上海殺妻藏屍冰櫃3月案。



這種情況下,女生往往是社會經驗太少,對潛在的危險缺乏經驗和認知,加上內心善良、性格天真,忽視了可能的危險。

所以,珍惜生命,原理性格黑暗的人!


戴韻戴韻

這個問題,要深刻想一下。

性格越黑暗的人,是因為這個人經歷了一些事,見識過不同的世界,看淡了一些事,更多的是對於生活的坦然。



這種性格的人,眼裡都是內容,看一眼讓人覺得她很有吸引力,經歷過多的事,有一種孩子般的純粹,也有一種黑暗系的致命,站在人群中,即使一言不發,也能讓人覺得她非常特別,想靠近,卻不敢過進。



一個人在人海中歷經滄桑,浮浮沉沉,兜兜轉轉,歸來仍是少年,內心安靜。


走過的大林

在中國儒家大棒的指揮下。

容易盛產兩種人。

一種是有道德感,但缺乏力量的老實人。

一種是沒有道德感,但擁有力量的壞蛋。


而所謂的性格越是黑暗的人,就是後者。

就是那個充滿力量而沒有道德感的人壞蛋。


這個在心理學上是這樣的。

按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講,人的能量來源,源於性和攻擊。

而大多數中國人呢,是靠道德壓抑了性和攻擊。

於是他們都是非常迎合主流的,迎合這個自古以來的道德文化標準的。


但是,壓抑了這兩個出口,我們就變的非常沒有攻擊性,也沒有力量,也沒有了情緒魅力。

這就是老實人的困境。


還有力量,或者說有能量的人呢,恰恰相反,是解開了這兩個封印。或者說至少解開了一個封印的人。

他們的能量是不受到道德壓抑的。

但是由於你不受到的道德這個體系的管束範圍,那麼,你很可能就會因為你攻擊欲和性慾的散播被定義為成為一個黑暗的人。


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壞人。

只不過是拿掉了這個道德體系。

那你說,沒有道德用什麼控制這群人呢?

所以,國家要有法律嘛。

道德你可以拿來律己,但你律不了人。

道德不是拿來去要求別人的工具。

道德應當是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東西。


因為,你有了道德你才變得更加幸福,這也是自己對自己的自律。

所以黑暗並不吸引人,而是力量,能量,人格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