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冤:請不要再苛責寶釵了,她也曾是個孩子

六一兒童節,咱們來說說寶釵。

寶釵似乎和兒童節扯不上什麼關係……因為寶釵此人,我們能想到的一個形容詞就是“冷”。

冷靜、冷淡、冷漠、冷眼旁觀……

平冤:請不要再苛責寶釵了,她也曾是個孩子

在紅樓夢的眾多女兒家中,寶釵是最冷靜,最具大局觀的一個人。黛玉敏感,經常為了一些小事難過,暗自垂淚,寶玉至情至性,經常因為感情衝動,寶釵是他們中最冷靜的一個。

在金釧事件中,寶釵表現出的冷漠又令人心寒:

寶釵嘆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她對於金釧投井自殺定義為一不小心掉下去的,說金釧是個“糊塗人”,還勸罪魁禍首王夫人放寬心,不要難過,她的行為讓人不解。

平冤:請不要再苛責寶釵了,她也曾是個孩子

但是,我們看寶釵往往是從少女的角度看的,我們把她同黛玉、同湘雲、同三春……和這些同年齡段的孩子比較,自然覺得她冷得令人心寒。

若是拿她和賈母等人比較呢?

晴雯是賈母親自放在寶玉身邊的丫鬟,被攆出去後的某一天,王夫人撿著個賈母高興的時候把這件事給賈母說了,賈母的反應是什麼呢:

賈母點頭道:“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著如此呢。”

這裡從沒有人苛責賈母冷漠呀。

說到底,金釧不過是個和寶釵毫不相關的丫頭,王夫人才是她嫡親的姨娘,於情於理,寶釵都應該和王夫人同一陣營。

平冤:請不要再苛責寶釵了,她也曾是個孩子

寶釵的悲哀在於,雖然她是一個少女,卻早早地有了一顆成年人的心。

對詩時,黛玉隨口說出了西廂記裡的句子,寶釵留意到了。挑了個無人的時機,她勸了勸黛玉:

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揹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揹著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

她說,我也曾是個少女,也曾經頑皮過,也讀過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後來我長大了。

平冤:請不要再苛責寶釵了,她也曾是個孩子

為什麼長大了呢?因為父親去世,因為哥哥是個草包,因為母親是個不頂事的。

因為家裡那一口皇商的生意,所有人都虎視眈眈,都想衝上來咬一口。

寶釵不得不長大了。她不得不變得成熟懂事,不得不冷漠起來,不得不凡事都想到自己——因為她不像黛玉,左右有一個賈母護著,她不去搶不去爭不去奪,就會被生活拍倒……

我們對寶玉黛玉包容、愛憐,因為他們活得像個孩子,因為我們自己不能做到的他們做到了,所以難免有一份愛護之心,那寶釵呢?

她也曾經是個孩子。

平冤:請不要再苛責寶釵了,她也曾是個孩子

很多人拿少年的標準要求她,又拿對成年人的態度苛責她。寶釵她又做錯了什麼呢?

寶釵黛三個人的這段感情中,每個人都遍體鱗傷,沒有一個贏家,他們都輸了。那麼既然可以憐惜寶黛,就不要再過分苛求寶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