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文/菲爺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人生之所以值得期待,就是因為有很多出其不意的可能性

1

《上海女子圖鑑》劇情的一個小高潮,是女主角羅海燕拿著前男友的分手費去交了房子的定金。而後,成為了一個「在上海市中心有了一套房」的小人生贏家,當她帶著新的Mr. Big男友從這座房子的落地大玻璃窗俯瞰著城市景象,男友對她說:「眼光放長遠一些,你可以擁有比你想到的更多」。

然而有某上海本地大V,撰文說,「畢業五年渾身名牌買下上海房,要不就是靠男人,要不就只能靠做夢了!」

並且假裝很低調的哭窮:「作為本地人我都買不起房,只不過是松江當地的拆遷房而已,但拆遷房也是有鄙視鏈的,上海最富有的拆遷戶在浦東……」

文字中不是第一次滿滿地溢出上海本地人的優越感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優越感背後還隱隱透露出的論斷是:「你們外地人想在上海過上好日子? 做夢吧!」

對此我是不服的。

因為,菲爺我本人,同樣作為一個沒背景、沒靠山、連父母都靠不著的外地人,和劇中羅海燕同學是差不多年份開始在大城市開啟職業生涯,不靠男人,也沒做夢,就靠著勤勤懇懇努力工作賺錢,如今不也是在廣州有三套房的人了。掰著手指算算,當初也正是畢業第5年就在市中心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我們不妨也來演算一下羅海燕同學是怎麼買下這套市中心的房子的。

菲爺搜到了一張2008年的樓市廣告,當年,上海市中心區高檔公寓的成交均價為40199元/㎡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當然,電視劇可能為了追求美化效果,把女主角買下的房子描述成可以俯瞰城市地標的高檔豪宅。

實際上,對於一個常年工作加班的廣告人來說,並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站在窗口看風景這種事情上,所以不妨設定為,羅海燕同學購買的的,是位於市中心區,環境還算不錯的剛需樓盤。

那麼,2008年的剛需樓盤多少錢呢?

同樣翻到一張當年的剛需樓盤廣告,均價大約為20000-32000元/㎡,那我們就取一箇中位值26000元/㎡吧;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假設單身的羅海燕同學購買的是一套70㎡左右的小兩居,那麼這套房子總價約為180萬元,按照三成首付,加上各種稅費手續費,羅海燕同學首付需要支付60萬元,之後月供大約6000元;

2008年那個年代,新媒體什麼的還沒像今天這樣如火如荼,傳統廣告行業還是非常紅火的,一個已經升到公司中層、非常拼命工作的廣告人,拿個年薪30萬不過分吧;而且一旦拿下新客戶的大單,還會有額外的提成獎金。

而且這位勤勞又節儉的女同學,連早午餐經常都是自己做飯帶便當到公司解決,頭2年我們就先不算她能存錢了,工作5年,後面3年,每年能存下15萬,三年存下45萬,也不算太出奇吧。

另外像她這樣的廣告行業,一線面向客戶資源的,偶爾客戶有點小單自己接接,例如有些簡易的廣告單張的設計印刷,沒必要向4A廣告公司下單,而是自己操刀,再找找印刷公司的友情價,偶爾做幾單賺個幾萬外快,這也是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這樣算下來頂多也就差點零頭了,再稍微有點理財收入,再趕上有個不至於像樊勝美那樣敲骨吸髓的父母支援一點,實在不夠還能嘗試跟有錢的男朋友借一點週轉……

總而言之,種種不算太離奇的可能性,都可以成全這個女孩子,體面生活之餘,還能靠自己奮鬥在上海市中心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什麼可荒唐的?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2

再說回「渾身名牌」這回事,上海本地人作者說:「一個女人既然為虛榮買了單,就不能再為生活買單」

Tiffany有幾十萬的項鍊戒指,但是也有幾千塊而造型幾乎一致的銀鏈啊,而且大牌家的銀質優異,戴上幾年都依然亮光閃閃;

名牌手袋一兩萬一隻,但是你為了工作形象天天都拎同一隻手袋,和你個個月都要敗新款、純屬滿足收藏癖、大部分放在櫃子裡等候寵幸,那也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好伐?

一個注重形象的女人,還能不能為生活買單,就在於你追求的是「得體的品質」,還是「無節制的虛榮」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像那位作者一樣的上海本地人可能真是無法想象外地人的這種可能性。

他們一般會被父母安排在穩定舒適的單位,每個月拿個萬把塊錢工資,房子都是父母傳下來的或者全款買的,並沒有房貸壓力;

小孩都是雙方父母帶著,平時小夫妻下班後就到父母家兩邊蹭蹭飯,自己從來不用開火;週末和假期時間,親朋好友一起喝喝早茶搓搓麻將唱唱K,或是一家老小浩浩蕩蕩地旅個遊吃吃喝喝買買買。

他們真的沒有任何壓力,內心也全無不妥,只需要問心無愧地啃著老,全身心沉浸在市井生活中就好,如何想象得出「外地人是如何買得起一套幾百萬的房子」這種命題的答案?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3

不過,站在高處,透過優越感的目光窺探他人,總是會生出「他人這般螻蟻如何過活」的優越感,這倒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

菲爺當年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作為京城TOP大學之一的碩士研究生,工作也並不算很好找,不光是我自己,而是周圍的同學,普遍都面臨艱難的就業形勢:

想拿到北京戶口的,很難有高薪;待遇好一點的,則很難有戶口;像我們這種新聞專業的想進主流的體制內媒體,幾乎就是難如登天;大部分稍微好一點的,就是進了大型國企或者銀行做宣傳類職位,有不少為了北京戶口只能去個什麼事業機關的內刊;還有不少改行去做了金融、會計;一小部分堅守新聞理想的,很多都離開北京去了南方的媒體。

我當時就想,連我們這種學校的都這麼難找工作,那全國還有那麼多「其他」大學,他們該怎麼辦啊!

事實上,當我最後因為個人原因離開北京來到南方這家公司報到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多我從前以為的「其他」大學的同學,他們的就業結果都挺好的,甚至比我們學校的都要好,例如有很多本科生也跟我一樣步入了同一家公司的同樣崗位;以及因為沒有戶口的限制,許多人願意離開原來的城市前來廣深尋找更多機會。

想想那些當時落戶在深圳如如今都坐擁一兩套價值過千萬的房產的同學們;以及在這幾年創業浪潮下勇敢下海併成功掘金的弄潮兒們,種種案例,應該都足夠給本地人們的優越感打臉了。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4

按照那位本地人作者的邏輯,女主角不可能買得起房子,也不可能遇見像彭于晏一樣帥的鄰居,憑藉那三流的姿色怎麼可能遇見有錢的老男人,而升職加薪那樣快簡直就是做夢……

總而言之,一切的人生故事都是不可能有的。

《三體》裡有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人最怕的就是:自以為是地給自己製造優越感。把自己擺上了一個優越的位置,一邊俯視別人,一邊自得其樂。

我想,比雞湯更危險的,是這種讓人萎靡絕望的論斷:

「你不可能超越階層;」

「你不可能獲得成功;」

「你不可能遇見真情;」

「你連好一點的生活都配不上!」

那位上海本地人生活在自己洋洋得意的狹隘之中,她怎麼會知道,外地女孩兒,除了做夢,也能買下市中心的房子,也能穿戴得起名牌,也能擁有「很多」並且窩心的愛情,只因為她們足夠認真和努力。

劇中的香港老男人,人是渣了點,但話說得沒錯:「

眼光看得長遠一點,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一個女孩子自己奮鬥買了一套上海房有什麼好荒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