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簡史1:西羅馬帝國覆滅,蠻族入侵建王國

歷史太多巧合,不得不讓被人感慨世界文明是不是真的具有同步性。

公元180年,東漢帝國在漢靈帝劉宏的治理下,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危機重重。四年後,黃巾起義爆發。九年後,漢靈帝駕崩,董卓進京。十年後,關東諸侯起義,討伐董卓。從此以後,中國進入豪強割據的時代,並陷入了長達四百多年的分裂狀態,直到大隋帝國在589年消滅南方的陳國,中國才又恢復到統一狀態。

東漢帝國地處亞洲,歐洲則有已經興盛了二百年的羅馬帝國。公元180年對羅馬帝國同樣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一年,帝國偉大的皇帝馬可·奧勒留病死,其子康茂德繼位。康茂德與漢靈帝劉宏十分相似,在他的治理下,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皇帝的權威逐漸消失。在災難深重的235年至285年,大約有20多個人當過皇帝,這20多人裡,只有一位不是因為謀殺、戰死或被俘而亡的。

歐洲中世紀簡史1:西羅馬帝國覆滅,蠻族入侵建王國

面對羅馬帝國的衰落,戴克裡先(284年—305年在位)和君士坦丁(306年—337年在位)兩位賢明的皇帝先後進行政治改革,力圖振興帝國。在短暫的五十多年裡,兩位賢帝的改革卓有成效,使羅馬帝國得到了復興。與此同時,兩位賢帝任命其他人擔任皇帝共治帝國的政策也為羅馬帝國的分裂埋下了種子,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最終在395年開花結果,羅馬帝國徹底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

帝國的衰落不僅會讓其內部的秩序崩潰,也會給外部的敵人可乘之機。在亞洲,匈奴人、鮮卑人、羯人、羌人和氐人在中國北方建立起一個又一個新興的異族國家,我們稱之為“五胡亂華”。在歐洲,匈人、哥特人、汪達爾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等蠻族成批湧入羅馬帝國的腹地,衝擊著古老的羅馬文明,歐洲人稱之為“蠻族入侵”。

歐洲中世紀簡史1:西羅馬帝國覆滅,蠻族入侵建王國

在眾多蠻族中,對西羅馬帝國首先造成威脅的是西哥特人,那時,賢明的阿拉里克正領導著西哥特人逐漸深入帝國的腹地。406年,阿拉里克聯合汪達爾人等蠻族突破萊茵河,進入高盧地區,四年後,阿拉里克又攻破羅馬城,在城中進行了整整三天的燒殺搶掠。不久,阿拉里克去世,西哥特人向北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在418年建立起西哥特王國。

汪達爾人穿過伊比利亞半島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北非,在439年建立起汪達爾王國。汪達爾人以海盜為生 ,他們摧毀了地中海的航運 ,攻擊並佔領沿海城市 ,連羅馬城也在455年短暫淪陷在他們手裡 。

接下來對東、西羅馬帝國造成威脅的匈人,匈人的領袖名叫阿提拉,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軍隊勇猛善戰,行事殘忍,令人畏懼,東、西羅馬帝國無力抵抗。443年,阿提拉大舉進攻東羅馬帝國,長驅直入巴爾幹地區,包圍了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逼東羅馬皇帝納貢求和。

歐洲中世紀簡史1:西羅馬帝國覆滅,蠻族入侵建王國

451年,阿提拉大舉進攻西羅馬帝國,在沙隆被西羅馬和西哥特聯軍擊敗,其攻勢暫時減弱。第二年,阿提拉捲土重來,再次進攻西羅馬帝國,長驅直入亞平寧半島,攻陷了帝國的首都拉文納,西羅馬皇帝不得不狼狽逃往舊都羅馬,阿提拉緊追不捨,兵臨羅馬城下,羅馬教皇利奧一世挺身而出,與阿提拉議和,挽救了羅馬城的命運。

阿提拉在歐洲如入無人之境,用武力逼迫東、西羅馬帝國向自己納貢求和。與西哥特人、汪達爾人一樣,阿提拉也建立了自己的帝國,這個帝國以現代的匈牙利為中心,強盛一時,453年,阿提拉暴死,匈人帝國隨之瓦解,東、西羅馬帝國的最大威脅於是消失。

在蠻族的一次次衝擊下,西羅馬帝國走向了瓦解,476年,最後一任皇帝被蠻族將領奧多維克廢黜,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奧多維克向東羅馬帝國表示臣服,以東羅馬帝國特使的身份治理亞平寧半島17年後,被東哥特人狄奧多里克毒死,狄奧多里克隨後在亞平寧半島建立起東哥特王國。

當東哥特人狄奧多里克佔領亞平寧半島時,另一個蠻族領袖克洛維早已在482年佔領了高盧地區,建立起了法蘭克王國。與法蘭克王國毗鄰的蠻族國家是勃艮第王國,勃艮第建國比法蘭克還早了二十五年。

歐洲中世紀簡史1:西羅馬帝國覆滅,蠻族入侵建王國

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當歷史進入五世紀末期時,西羅馬帝國已然落下帷幕,眾多蠻族在帝國的領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佔據著現代的英國,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佔據著現代的法國,西哥特人佔據著現代的西班牙,東哥特人佔據著現代的意大利,汪達爾人佔據著現代的非洲北部。此時,無盡的戰亂充斥著歐洲,在歐洲人看來,他們的黑暗時代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