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家教智慧

6月即將結束,高考系列文字已經於昨天結束了,回顧從6月初的考前準備專題,到考後心理關懷專題,到志願的填報專題,這是對整個高考全程的分享,得到那麼多家長的呼應,說明點到了熱點,說到了痛點。隨著時間推移,高考志願填報結束,也就意味著一個整個高考階段考生父母能做的全部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等待,等待錄取書就行了。

接下來的話題轉向另一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說高考的孩子是一個出口端點,從此以後孩子會離開父母的陪伴;那麼,幼升小就是一個進口端點,某種意義上,進口端點會顯得更重要,因為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具有無限可能性,值得好好陪伴十二年。

今天起,我們開始聊幼升小的話題,幫助年輕的父母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並且對幼升小過程中問題做一個細緻的反饋,提出可行的建議供年輕的父母們參考。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大班已經畢業的孩子告別幼兒園生活,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名小學生,這是每個孩子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為“第二個斷奶期”,毫無疑問,父母可能比孩子們更興奮、更看重它。但從幼兒園“邊學邊玩”的生活過渡到成為真正意義上定下心來的小學生,很多家庭並沒有準備好!

這是幼小銜接的一個難點,也對年輕的父母提出了很多要求,應該為畢業班的小朋友入小學做好充分準備,下面先根據以往經驗剖析一下最初的“小學生活”給孩子們帶來哪些不適,根據這些不適應我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假期中為孩子們順利接受小學生活做好一系列充分準備。​

無論是高中到大學,還是初中到高中,這些過渡階段孩子都會存在一些心理變化,而過去我們往往忽視了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過渡期的認識,總以為小孩子懂啥,哭鬧一下就過去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其實,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大的跨越,某種意義上比高中到大學更重要,因為高中到大學畢竟已經是成年人了有了理性的判斷,而幼升小則處於感性的階段,他完全的出於內心震撼而無所適從的階段。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從幼兒園“小朋友”成為一名小學生,許多幼升小兒童在上學之初,會覺得無法適應,那麼,為什麼孩子不能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呢?這裡有六個方面的“變化“造成的。

1.教師的變化

從幼兒園慈母般的阿姨變為了要求嚴格、期望值很高的小學老師,並且孩子一下子要面對至少5門功課的正規化學習,老師的神態表情都會和幼兒園有很大的差異。

2.行為規範的變化

在幼兒園,孩子們沒有壓力很自由,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更可以隨意在遊戲區域活動,爬滑梯,鑽樹洞;而小學課堂裡,孩子必須安靜地坐在位子上面,有了紀律要求的約束,有了時間上的剛性約束。

3.學習方式的變化

上幼兒園,孩子們是在遊戲中學習,而上了小學是在正規的聽、說、讀、寫的環境下,按照各科目的要求來學習,並且一節課40分鐘、一天至少6節課的學習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他會在一開始很排斥。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4.夥伴朋友的變化

孩子上小學,需要面對原來熟悉的夥伴分離,因為學區的緣故,會有許多孩子去往不同的小學,要認識新朋友,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在新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被大家認同和接納。

5.環境的變化

在幼兒園學習比較自由活潑,也比較輕鬆,沒有壓力和負擔;而到小學則有考試、評比的具體要求,學習環境變為受教師支配,有作業、有考試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容易使部分孩子陷入壓力超負荷狀態,從而出現學習障礙。

6.目標變化

幼兒園沒有最終的學習目標,開心就好;而小學每科都有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目標,學習好是老師和家長一致的心願,這種期望和壓力,使每個孩子一進入小學的大門就將面對、揹負這個壓力,無論是城市和鄉村,在這點上是一致的,當然程度上有大小,重點小學的壓力更大一些,對於孩子來說他不清楚什麼是重點小學,但父母知道,無形中會給他壓力。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1、大班升小學的這個暑期要開始加一些入小學的準備,包括心理、行為、習慣方面有意識地培養起來。

2、如果想參與小學面試,則類似思維訓練的題目或遊戲要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體驗,中途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3、孩子的文明禮貌、是否大方地出現在陌生場合要注意培養。比如孩子能毫不猶豫地進入考試區域;比如老師給獎品時要說謝謝等。

4、淡化面試的儀式感,可以說成去小學參加遊戲或參加親子活動,不要給孩子非考上不可的壓力,因為現在孩子可選擇的學校還是比較多的。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5、認一些字、會識拼音字母、會一些簡單的英語、會20以內計算。這裡主要是遊戲形式過渡到繪本圖畫形式,不要純文字,純文字容易枯燥,孩子本身識字不多,如果理解一些複雜問題就更困難了。

6、書寫姿勢的正確。如果能確保孩子姿勢正確,再讓孩子寫字,否則寧可不寫。現在發現一年級的孩子入學之後寫字姿勢差異很大,有的伏在桌上寫,有的歪著頭寫,這都是養成的壞習慣,要改就困難了,幼升小的假期裡父母可以集中一段時間,參考正確的寫字姿勢的視頻、圖片,糾正孩子的寫字姿勢。

7、生活習慣上的獨立:比如獨自吃飯、添加飲用水、大小便、整理自己的東西、愛護書本之類。在時間上,每天定時安排一些學習活動,注意適當的定時,例如30分鐘,逐步過渡到40分鐘左右,中途可以花5分鐘放鬆一下。

8、最好能讓孩子做到對小學生活充滿期待,不要用看起來嚴肅的話把孩子嚇住了,例如“小學老師可嚴厲了,這不許那不許,你要當心了!”等等,讓孩子第一印象失去好感,覺得小學不值得期待。

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孩子需要做哪些事?父母最好早知道這8點建議

最後,注意力的培養對於好動的孩子來講也是一大挑戰。上小學後每堂課有40分鐘時間,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聽講,現在需要家長多培養孩子安靜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的能力。聽的習慣與能力是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標準之一,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不要反覆地說,一句話說多了,則成了可聽可不聽的話。這樣無效的重複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相當不利。家長要對孩子聽的習慣負責,相信孩子聽、說和理解的能力,不要過多重複簡單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