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告訴我們中美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就在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根據《301條款》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涉及徵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隨後,中國也宣佈對約30億美元從美國進口商品實施了中止減讓措施,擬對部分產品加徵關稅。

據相關消息,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批反制措施,後面還將研究第二批、第三批反制措施。相對於過去遇到外交事件,我們大多選擇譴責和抗議不同,如今的表現可以稱得上是異常的強硬。而背後原因就是中國火箭般的發展正在慢慢拉近中國與美國的距離......

美國對中國開出的最大一筆貿易“罰單”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給中國開出的這筆大“罰單”,很多評論說是蓄謀己久(事實上2017年8月美國就已經對中國啟動了“301調查”)。

中美貿易戰,告訴我們中美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

其一、中國崛起的速度太快,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世界第一的位置。另外,據美國商務部3月6日公佈的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美國貿易逆差也創下9年來最高紀錄,達到了5660億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

不過更讓美國恐慌的是,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際上看起來這麼龐大的美國,其實佔中國對外貿易比例並不算大,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只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2%。可以說,美國人在經濟上,其實已經喪失了遏制中國崛起的能力。

其二、特朗普的個人政治導向。話說特朗普上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目前為止,承認特朗普為總統的美國人不過半數。回看特朗普競選總統時以製造業迴流的口號,贏得了絕大多數工廠主的支持,他們自然就成為了支持特朗普的主力軍。

所以,貿易戰一旦打響,中國的鋼鋁行業以及其他製造業產品因為極高關稅無法流入美國,

導致美國製造業產品供不應求,從而價格大漲,刺激資本傾注,製造業崛起,工人失業率下降,工資提高,特朗普的選民受益。

這樣來看,這場註定兩敗俱傷的貿易戰反而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它滿足了特朗普對鞏固政權的精準需求。再聯繫到年前特朗普的加息降稅,可以說這一切都是有預謀的。

不管特朗普最後出於任何目的,中國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中國立刻反擊,中美貿易戰即將打響

眾所周知,很多美國的專家和學者都反對特朗普對中國實施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企業界就擔心中國報復,而川普在回應部分美國企業向白宮表達擔憂時,向這些企業保證說:“don’t worry, Chinese not dare sanction against your guys”(別擔心,中國不敢制裁你們)。

中美貿易戰,告訴我們中美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用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的話說,就是:“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

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這場“中美貿易戰”發表評論說,中國的競爭力強了,美國想強大,中國也想強大,其實兩國沒必要打,但是現在已經打起來了。

而中國此次宣佈的用30億對抗600億,只是一個警告,表達中國的骨氣,不害怕貿易戰。同時還留有底牌——就是後繼的第二批、第三批反制措施。

畢竟目前還沒到徹底撕破臉的時候,如果特朗普要進一步擴大貿易戰範圍,中國還是有餘力繼續跟進,區區600億,中國的確有能力第一輪就宣佈對美國600億進口商品等量制裁,但是如果這麼做了,後續就沒有什麼牌可出了。

給自己留有的餘地和底牌越大,勝算的幾率越高,如果徵收懲罰性關稅沒有讓特朗普獲得想要的政治成果,或者反而在政治利益上面得到了損害,那麼特朗普顯然就不會再繼續擴大貿易戰了。

中國的腰板硬了,還有底牌待出

無疑,中國今日的種種表現,讓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種熱量,一種久違的期盼。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

我們之前溫和了那麼長時間,甚至有時候還要放低姿態,為什麼現在突然強硬了起來?先來看下面一組數據:

近年中國GDP增量以及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

中美貿易戰,告訴我們中美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我們可以看出,2015年-2017年,我國GDP增量出現了飛躍式的增長,經濟總量佔美國比例也在增長。如果今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是6.5,而中國經濟總量名義增速為10%,那麼今年的GDP總量將是13.9974萬億美元。

再來看看美國,從2010年-2017年,美國GDP名義增速平均值為3.77%,其中2017年名義增速還有所加快,達到了4.1%。按照4%的名義增速計算,2018年美國GDP總量將會是大約20.182萬億美元,在匯率升值的東風下,中國佔美國比例將會從2017年63.2%一舉提高到2018年的69.3%。

加上中國2017年末人口總量為13.9004億人,增加才723萬人。

這些數據也就意味著,2018年末中國人口也不會超過14億,中國經濟總量差不多是美國的70%,預估2018年人均剛好突破一萬美元。

對於上面的一些數據,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畢竟和美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再來看看華盛頓郵報的報道:

報道得出,2018年中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將是5.8萬億美元左右。

中美貿易戰,告訴我們中美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這份數據直接反應了中國人民的消費能力,這個指標就讓人無話可說了。當然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了。不管是世界銀行,還是IMF的數據都是如此。

我們都知道,一件物品製造出來之後,是需要流通出去的,要麼出口,要麼內銷。美國的出口金額已經被中國超過,國內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大發動機,這個數據讓中國超過了,從長期來看,美國的發展潛力已經跟不上中國了。

有經濟學家根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美經濟增長速度等多種因素,按照不同的算法推演了下,得出:大概2025年左右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可能快一點,可能慢一點。樂觀點可以到2023年,悲觀點可以到2027年。

我們現在還擁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我們總是說我們在30年裡面走過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路。這後面有一個什麼意思呢?

就是中國在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產業升級,這些體現在高新技術的研發上面。

中美貿易戰,告訴我們中美差距其實沒那麼大

從高新技術產出規模看,自2011年以來,中國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主要高新技術產出國。2016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出規模佔全球比重高達32%,高出排名第二的歐盟12個百分點。

美國人這次的貿易戰,主要是針對中國製造的十大領域出手,最是能說明中國前期的路子都沒走錯,加強科技創新,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投資和扶持,是後面發展要做的事情。中國邁向發達國家,必須靠這些高端產業開路了。

總之,在總體實力上超越美國,這一天離我們似乎很遠,實際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且每一天當你醒來的時候,這一天就離你更近了一步。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總量逐步逼近美國,我們也要開始逐步轉變思維,進入看人均的階段,即使到2025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了,人均仍然只有美國的20%多點,因此我們還要繼續向前,再用一代人甚至兩代人的時間,在人均上往前趕。

現在中美貿易戰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可以直接的說,這場貿易戰沒有勝者,但中國是不會輸的。不管什麼手段,最終都離不開客觀的實力對比,在經濟上美國人已經沒有能力遏制中國的發展,這個貿易戰只不過是超越美國過程中的小插曲。

想在海南買房,瞭解海南更多最新,最全房產信息,可添加主編ID:xiaopingge77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