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讀書嗎?

你真的會讀書嗎?

繪畫有3種境界

一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讀書也分3種境界

一 匆匆一瞥,事後無記憶,在心理學上定義叫做“再現”

二 博聞強識,自我轉換為內功,在心理學上叫做“記憶”

三 讀到骨子裡,讀他的結構,心理學上暫時還沒說法


讀法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

讀《西遊記》換著年齡段去讀,小孩讀故事,成年人看人情,長者倒著讀。

讀工具類的書,博聞強識就可以了,比如背單詞

讀小說,比如《駱駝祥子》,讀人物設置,背景交代,矛盾的發展等等

那麼怎麼讀社科類的書呢?

看百家言


摸清《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是社科類的書籍,內容是關於大眾心理研究。讀第一篇的時候,其實我沒有讀懂,裡面的語言晦澀難懂,花了2天的時間沒有覆盤出來。第二次,我注意到了這本書的文章結構

1 序言:縱覽全局

序言是一本書內容的高度概括,提煉純度很高,在看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序言

就這本書來說,序言中簡單介紹了本書作者勒龐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寫這本書的2個基本點

“互為表裡的2個因素,一個是傳統的宗教,政治以及社會信仰的毀滅,和技術發明給工業生產帶來的鉅變“,後年的內容就大概瞭解到了具體要講的內容

如果屬於跳躍性的讀者,這裡的內容就滿足你優先選擇自己喜歡內容的想法

2 評論:你需要一個意見指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章節“勒龐《烏合之眾》的得與失”選取的是美國作家羅伯特的讀後感。重點分析的是羅伯特如何看待這本書,給出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意見

“這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它解決了多少問題,而在於它敏銳的發現了多少問題”

我們在接觸一本新書的時候,如果對該領域沒有一個先導性的瞭解的時候,往往會不知所措,難以做到“不畏浮雲遮望眼”。如果這個時候你看到了一個專家或者行業人寫的讀後感是不是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前人之路,後人立馬就有思路和觀點。當然這也有個麻煩的地方:首因效應。在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的時候,專家的意見或者領袖的意見會左右我們的想法,誘導我們的意見,當然這個見仁見智

3 作者自序:與作者直面對話

想了解一個作家的觀點,就找他自己的前言,相當於直面對話

作家能夠跳出書來,做到儘量上客觀的評價自己的書是難能可貴的,相當於在一本書中以2個視角告訴你這本書的內容,是最快的方式直面書本精華所在。就《烏合之眾》來說,作者告訴了我他是這樣寫這本書的

我以純科學的方式進行群體意識上的考察,也就是說:目的是澄清一種科學現象,而對於其中的內容會傷害到什麼人的利益,是不會有所考慮的,以至於其中有些結論別人很難理解

概括的意思就是:這本書我是以科學的方式寫的,所以有些很不合理,但是科學就是這樣,有些你不知道不代表不正確,只是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疇,但是我們還是要尊重事實

當我們能夠通過種種方式去尋找作者本人對自己書籍的觀點的時候,說明真正的是摸到了骨骼靜脈了,學到了內容。


讀書的技巧

一 讀序言:瞭解文章大體框架。 皮

二 讀他人觀點:別人發現的問題。 經絡

三 作者自序:直擊核心內容。骨骼

請你也嘗試著用這種方式去讀其他的書,會不會有新的發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