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就想问一句:还有谁没被这季Gucci刷屏的?

无论是抱着“自己脑袋”的模特▼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Vogue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The Guardian

还是开了天眼的“二郎神”、长了犄角的“小龙人”▼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原图来自NOWFASHION & Vogue UK

或者那些被小心翼翼捧着的喷火龙、蜥蜴和蛇▼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原图来自Vogue Runway

甚至布置成手术室的秀场中央那两张明晃晃的手术台▼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NOWFASHION

仿佛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刷屏的技巧和颠覆的心思。

在Gucci担任创意总监转眼已经第三年的Alessandro Michele,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被人每季叫喊着“复古”来顶礼膜拜的一招鲜,转身踏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领域。

在三年前让那个雍容却老气的Gucci成为历史之后,这次Alessandro似乎又杀死了三年来那个热闹又浅显易懂的Gucci

在秀后的新闻发布会上,Alessandro描述这个系列时连用了“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超自然”(the ultra-natural)以及“杂交”(hybridisation)这三个词。

如果用英国《卫报》的评价来说,这场新闻发布会简直就是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哲学研讨会。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

而所有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意外同框的天马行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唐娜·哈拉韦(Donna Haraway)在1984年写就的《赛博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infoshop.io

在唐娜的定义里,“赛博格”是一种化解了“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之间界限的融合产物。她这样写道▼

“赛博格并不以有机家庭的模型来构思社群,将自己从恋母情结上解脱了出来。赛博格不会承认伊甸园的存在,并非从泥土里诞生,也不会想象有一天尘归尘、土归土。”

The cyborg does not dream of community on the model of the organic family, this time without the oedipal project. The cyborg would not recognize the Garden of Eden; it is not made of mud and cannot dream of returning to dust.

如果觉得太深奥,DC漫画“正义联盟”里那个半人半机器的Cyborg也许是个比较直观的例子,不过他的中文译名不是“赛博格”,而是钢骨。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Tenor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季Gucci秀中和模特所代表的“人”所共生的那些手术背景、充满未来主义的“自抱脑袋”、各种魔幻生物的现身,似乎都说得通了。就像Alessandro自己所说的:

这场秀讨论的是既定现实和未来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关于我们是谁和我们想成为什么的讨论。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弗兰肯斯坦博士。

It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ng and becoming; about what we are and what we want to become. We are the Doctor Frankenstein of our lives.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The Guardian

这样说来,怀里抱着和自己面孔一模一样的脑袋的模特,仿佛真的让人看到了那个关于“未来”的老掉牙的命题:当有一天我们的医学科技进步到连脑袋都可以随意更换的时候,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吗?

似乎人类的进化,就是一场不断杀死自己的慢动作重播。

或者换成Vogue网站上那些更诗意一点的说法:模特手上的人头,其实是对怀揣着人类自身进化和自我认知的精神负担的隐喻。

这场秀,其实Alessandro前后至少已经准备了半年。

自从坚定地把Gucci时间表改成半年一次男女装合秀之后,他似乎更游刃有余了,大把的时间拿来玩一场不见天日的创新,一次性献出90个look过足秀瘾。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NOWFASHION

为了呈现18年秋冬秀场上那些以假乱真的人头、眼球、蜥蜴、火龙等等细节,Alessandro在半年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上了位于罗马的手工专业视觉特效工厂Makinarium。

它曾经和雷德利·斯科特(《异形》《银翼杀手2049》)、丹尼·博伊尔(《127小时》《惊变28天》)等等著名影人合作。但让Alessandro注意到Makinarium的,还是这个工作室参与创作的2015年意大利魔幻电影《故事的故事》(Il racconto dei racconti )。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IMDB

感受一下这个制作过程……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以上3图均来自Vogue

其实太过于关注这些服装以外的细节,很容易忽略了这次Alessandro在服装和造型上所花的心思。相比起来,这更像是一场符号的狂欢。

玩世不恭的罩衣袋▼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贯穿全场的针织巴拉克拉瓦头套,仿佛是对这些年恐怖袭击、治安乱象不断的欧洲一次无声的嘲讽▼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纽约洋基队的LOGO点缀在棒球帽和外套前襟上,还有前两季就已经现身Gucci秀场的华丽丽3D眼镜,又是对消费主义最好的注解▼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明显带有针对伊斯兰教的宗教隐喻意味的头巾设计,果不其然在秀后承担了最大的一波批判浪潮。不过媒体对Alessandro这个玩法的槽点倒不在用上了turban这个单品的设计本身,而是……为啥让白人戴着呢?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如果都有样学样的话,也许被借鉴来了二次元漫画、传统建筑两大元素的日本人,也应该来抗议一番?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以上7图素材均来自Vogue Runway

这样看下来,似乎至少在表象上,这一季Alessandro手下的Gucci,又没有在前几季的基础上游走太远,还是那个充满后现代主义的玩法:将充满象征意义的不同符号强行组合在一起,挑战时尚界早已疲倦的神经。

正如他自己在秀后所说,所有这些单品,单独出现时都有着固定的身份象征意义。“这可能会限制我们,但当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就创造出了新的意义。”

砍下他们的头,Gucci究竟杀死了谁?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

这恰恰符合时尚理论学者Tseëlon几十年前对“后现代主义”所下的定义:当时尚失去了原本的象征意义,变成了符号的狂欢,那么一切意义都将消失。

或者如同Alessandro所期许的那般,杀死了人们常识中的“时尚”,当一切既定准则都被破坏,性别、种族、宗教、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壁垒被模糊,新的意义才终将诞生。

作者 | 维克多

内容参考Vogue、The Guardian

The Independent、New York Times等

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