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聖寺游|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我聽過那麼一句話,“所有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彼岸出發,他們的生命橫跨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自去到嚮往的世界"。——《大魚海棠》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嚮往的世界,不是說那裡多繁華,只是因為它的某一個細節或者在某一瞬間,勾起心中的悸動,讓你再也放不下,一直把這個“嚮往的世界”珍藏在心底,等到時機成熟,直奔那個珍藏在心底的“世界”。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大理,便是我心中那個“嚮往的世界”,對於外省人來說,大理是難以觸及的遠,但是對於生活在雲南的我來說,大理並不是很遠。

“去大理”已經成為心中的一種執念,早已根深蒂固,這一個執念一直在召喚你,直到你隨心而至,執念在片刻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當”除了這一生,我們又沒有別的時間,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這一句話直擊我心底的柔軟,勾起“去大理”的執念,踏上旅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當我的腳步踏上大理,便被那個被稱作“皇家寺院”的崇聖寺三塔羈絆,為什麼被稱作“皇家寺院”呢?那是因為,大理國曆史上有22位皇帝,其中有9位皇帝都在此出家,所以有此盛名。這9位皇帝之中,有兩位大家相對來說很熟悉,分別是大理國第十五世國王段正淳,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父親,大理第十六世國王段正嚴,《天龍八部》裡段譽的原型。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還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天龍寺”的原型,因此,在我看來,似乎沒有哪個寺院比它更加神秘和充滿傳奇色彩,接著我們來看看有9位皇帝出家的大理皇家寺院到底是什麼樣子?

崇聖寺三塔背靠蒼山,位於蒼山19峰第十峰的中軸線上,面對洱海,崇聖寺真的是一個風水寶地。每當蒼山上雲霧繚繞,玉帶雲出沒的時候,站在遠處看,這裡彷彿就是那個人們所向往的人間仙境。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如果在這裡隱居,修身養性,紅塵包裹著清淨,或許這也是大隱隱於市的真諦!

崇聖寺,也叫“三塔寺”此名字的由來,我猜測是因為崇聖寺中有三座塔,因此得名,三塔也成為崇聖寺的標誌性建築。

靠近三塔文化區,一座仿古代的建築群出現在眼前,我知道已經到達了大理國的“皇家寺院”。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進入崇聖寺,看著遠處的三塔,莊嚴肅穆的感覺撲面而來,沿著臺階不斷靠近三塔,這樣的感覺愈發強烈。

當靠近廣場的時候,三座塔的全貌完全展現在眼前,大塔名叫千尋塔,為方形密簷式空心磚塔,建於唐代南詔時期,高69.13米,兩座小塔,建於宋代大理國段正嚴和段正興時期,高42.19米。走進一看,各級塔簷上都有形狀各異的佛龕,塔身上則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沿著臺階一直向上,我來到的第一個佛殿是雨銅觀音殿,雨銅觀音殿是大理觀音文化的綜合展示區,這裡有各種各樣的觀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於大殿中心的“雨銅觀音”。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雨銅觀音像矗立在2.2米高的漢白玉須彌座上,觀音像高8.6米,觀音面部為女性神態慈祥、和藹,身材則和男性一樣挺拔高大,這樣的觀音形象符合南詔中晚期大理地區觀音的特點。

雨銅觀音名字的由來,也充滿神秘色彩,它的名字源於一個傳說,相傳在鑄造觀音時候,觀音鑄到一半,但是銅用完了,這時天降“銅雨”,用滿地的銅屑鑄造觀音,不多不少剛好把觀音鑄好,所以這一尊觀音便被稱作雨銅觀音。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逐漸增多的寺院建築,我們來到了崇聖寺的核心地帶,崇聖寺的山門前,燙金的“佛都”匾上的字行雲流水,盡顯皇家國寺的氣派與大氣。山門前,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進門的地磚上雕刻有蓮花,後來瞭解到這是吉祥的象徵。

經過山門之後,我又瞭解了一個關於佛教文化的知識,崇聖寺山門前有三道門,平時只開兩道小門,中間的門是不開啟的,除非遇到重大的法事活動時才開啟,即使開啟,一般人也不能走,因為中間的門被稱作“空門”,是出家人走的,走此門寓意“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經過這一道門,凡塵俗世再也與自己無關。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中最不能錯過的三個殿便是:天王殿、彌勒殿和大雄寶殿。

天王殿中央的便是在大理地區地位極高的天神——大黑天神,相傳,大黑天神原來是一位相貌英俊的天神,但是為了拯救大理的百姓,他把即將散播在大理的瘟疫吞入自己腹中,因此全身發黑,大理人為了感謝他,將其稱作“本主”,並供奉在崇聖寺。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在天王殿中還有四大天王,分別掌管著風調雨順。四大天王像和其他地方的四大天王像相比並沒有特別之處,但是他們手中的法器可就有別於其他的天王像了,這裡四大天王手中的琵琶無弦,寶劍無鞘,蛟龍無麟、寶傘無骨。佛經中講,琵琶上弦地動山搖,寶劍入鞘盜賊四起,蛟龍有鱗會興風作浪,寶傘上骨會天昏地暗。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彌勒殿,供奉著彌勒佛,彌勒佛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我今天要講的不是彌勒佛,而是彌勒佛背後的韋陀像。一方寺院中,從韋陀像的造型就可以看出寺院的規模。

崇聖寺中的韋陀法像,雙手合十,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這說明,崇聖寺是一個大寺,具有接待四方雲遊僧人的能力,這也從側面印證“皇家國寺”的說法。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過了四大天王殿和彌勒殿,來到了崇聖寺最大佛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仿照北京故宮太和殿而建,有皇家寺院的氣勢。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大雄寶殿以《大理國張勝溫畫梵像卷》佈局,正殿中央是釋迦牟尼佛像,在佛像的兩側有四位菩薩,從左至右分別是大勢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像前面的兩位侍者是佛祖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和二弟子阿難尊者。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在大殿的兩邊也有很多其他佛像以及各種木雕佛像,都在講述關於大理佛教文化的發展以及和佛教相關的傳說,如大雄寶殿的格子門上,便是採用大理劍川木雕,它向我們講述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到圓寂的故事。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既然說到,崇聖寺是皇家寺院,大理國有9位皇帝在此出家,因此,在崇聖寺中建有佛殿供奉他們,高僧殿中供奉便是大理國出家為僧的9位皇帝。

游完三塔文化旅遊區的核心區域——崇聖寺,我彷彿能從崇聖寺的宏偉和莊嚴中看到那個鼎盛的大理國,看到大理成為東南亞的佛教中心的年代!

崇聖寺遊|不住皇宮,住“皇寺”,大理國的9位皇帝有點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