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為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01 孩子的辛苦,大人常常體會不到

大兒馬上中考,學校安排了考前的最後一次家長會,跟大家說考前安排和志願填報的事。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教師裡坐了四個半小時,加上中飯吃得有點少,真心媽媽直接給累慘了。

散了會,趕緊衝出學校,頭暈腦脹深一腳淺一腳地撲進街邊小館子,一盤涼麵兩個包子,安慰餓到不行的肚子和缺糖缺血的腦子。一邊吃一邊想,我這才四個多小時,孩子一上課就是八九個小時,真是太辛苦了……

我們是經常跟孩子道“辛苦”的爸媽。

小兒說,“我今天忙死了,上午考數學,下午考語文,中午還為科技節的事跑來跑去。”我們趕緊說,“哦,可憐的,辛苦啦,辛苦啦!”

大兒說,考前複習階段,一進教室就開始領卷子刷題,我們說,“哦哦,當個中考生真不容易。”

這話絕對是真話,不帶任何反諷意味。因為我們是真的覺得,上小學、初中、高中的孩子,他們的學校生活,真是比大人輕鬆不了多少。

為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02 孩子的辛苦,來自哪裡?

很多大人會覺得,孩子上了學,每天就是坐在教室裡,聽聽課,做做題,有啥好辛苦的?這真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了。

孩子的辛苦,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時間——孩子的學習時間,並不短於爸爸媽媽的工作時間。而且一些成人,並不是非常用心地投入工作,但如果孩子的老師投訴“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估計沒有幾個爸媽能忍得了。

二是學習內容——孩子每天的學習內容,其實比爸爸媽媽的工作內容豐富得多。你一天可能應對一件工作,或者同樣性質、相近內容的幾件工作,而孩子在學校一天,要應對的是五六門甚至更多門完全不同的課程。

真心媽媽算是能勝任艱苦工作的成人,大概能連續一週,堅持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工作,不過每次家長會下來,坐在那裡又聽講又動腦,還是覺得得歇一兩個小時才能緩過來。有一次學校家長開放日,一上午跟著上了五節課,數學、英語、語文、地理、歷史,每節課都是新內容,簡直就是電量耗光的狀態,再看看孩子們,一個個還精神不錯,真是由衷地佩服。

三是壓力水平——爸爸媽媽有工作壓力、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孩子有成績壓力。學習成績不好,爸爸媽媽不滿意,老師不滿意,而且成績不好的孩子,在和同伴相處時,也面臨更大的成就感壓力。平信而論,一個上進的孩子,他的壓力水平不不低於成人。

體會到孩子的辛苦,在我們家,放學後的時間,除了做作業,孩子們的時間,都用來休息,我們不為孩子安排任何額外的學習和課程。我們也很少督促孩子學習,更多時間和精力花在照顧孩子的生活、為孩子做好吃的、讓孩子在家裡生活得特別舒服上。

為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03 為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看到這兒,您可能不認同,學生上學,哪兒有不苦的,不是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嘛”。道理是沒錯,不過爸爸媽媽們也不能忽視關於孩子學習的兩個科學道理:

  • 一是,持續的高壓力水平可能帶來負面的身心後果;
  • 二是,不間斷的學習,可能帶來“學習疲勞”。

持續的高壓力水平可能帶來負面的身心後果


生活和學習中的壓力不可避免,但長期持續地處理高壓力水平的狀態,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兩方面都產生影響。

發展心理學人為,“當身體試圖克服壓力時,將引起生理喚醒,而生理喚醒又將導致長期的折磨,從而對人體造成危害。如果經受的壓力足夠強,那麼將付出慘痛的代價”。(《發展心理學》,羅伯特·費爾德曼,498)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有一類型的疾病,叫“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導致的身體疾病。如果爸爸媽媽發現,上學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很可能就需要考慮孩子的身體狀況,是否與他的心理狀況密切相關了。

壓力水平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長久、持續的高壓力,可能會激發孩子反感、逃避、厭倦、憤怒等情緒反應。

很多爸爸媽媽發現孩子一提學習就不高興,一讓寫作業就磨磨蹭蹭或者壞脾氣。大多數遇到這種情況的爸爸媽媽,都會到孩子身上找原因,認為孩子不愛寫作業,不愛學習。還有一些父母會發現孩子很“叛逆”,喜歡和父母做對。

其實遇到這兩種情況,一個很可能的直接原因是孩子從你這裡得到了過大的壓力。所以父母需要反思:在學習上,你是否為孩子安排了過長的學時間、過多的學習內容,讓孩子長期處於過高的壓力水平之下。

提到壓力,很多父母會想到,如何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但抗壓能力,不是靠不斷提升壓力水平培養出來的,再堅韌的弓弦,長期繃著,也會失去彈性,甚至斷掉,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有張有馳,孩子才能長久保持抗壓的彈性和韌性。

為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不間斷的學習,可能帶來學習疲勞


心理學還有一個概念,叫“學習疲勞”,指的是長時間高強度學習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疲勞。

生理疲勞的表現是感覺失調、視力減退、食慾不振、面色蒼白、頭暈、腰痠背痛、打磕睡、失眠等。心理疲勞則表現為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記憶衰退、情緒躁動、憂鬱、厭煩、易怒、學習效率下降等等。

一些父母發現孩子上課聽講不專心,寫作業不專心,常常認為是孩子專注力有問題;發現孩子需要記憶的學習內容記不住,認為孩子記憶力有問題;發現孩子寫作業和考試容易出錯,認為孩子不夠細心、太馬虎。

其實這些現象,都與學習疲勞相關。如果在正常學校學習之外,父母還為孩子安排了很多學習內容、課外班,孩子就很可能長期處於學習疲勞的狀態,導致學習狀態不佳、學習效率明顯降低。

為什麼孩子放學後該好好休息?來看兩個科學的解釋


歸根到底,理解孩子的辛苦,在放學後為孩子安排充足的休息,並不是寵不寵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能力不能科學地理解學習這回事的問題。

意識不到壓力和學習疲勞可能帶來的後果,一味逼著孩子學習,讓孩子得不到足夠的休息,爸爸媽媽收到的,很可能是與你的預期完全相反的後果:越施壓,孩子的學習表現越差。

所以,爸爸媽媽們,上學的孩子,真的不比大人輕鬆,放學回家後,讓咱們的寶貝,好好歇歇吧,別再給他安排課程之外的學習了。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