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書接上回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在晉國救宋的過程中,晉文公一直在避免與楚國直接進行軍事對抗。楚成王的音容笑貌,時常在他腦海縈繞,和曾經厚待過自己的人開戰,這怎麼下得去手呢?不明真相的將士們無不交口稱讚,說我們主公可真是個厚道人呢。

其實晉文公是心裡沒底,對剛剛組建起來的新軍沒信心。晉國從立國至今,雖然攻滅過無數小國,在對外戰爭中還保持著不敗的戰績,但還從來沒有和當時真正的強國幹過。晉文公不是象牙塔裡的紈絝子弟,他遊歷天下,知道楚國的厲害,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敢貿然出手。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先軫的籌劃最厲害的地方,是拉了齊國和秦國下水,以三強對一楚,大大增加了晉文公這場賭博的贏面,有此局勢,晉文公實際上已經在戰略上立於不敗之地。

公元前632年,楚成王望著久攻不破的宋國城門,終於看清形勢-----進不能勝,退恐人笑,至此楚國攻宋的軍事行動已經成為一根雞肋。楚成王說不玩了,領兵回國,留下令尹子玉料理後事。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子玉作為此次攻宋軍事行動的前線總指揮,出兵之前曾誇下海口,說一定能拿下宋國。結果宋國沒拿下來不說,連盟國衛和曹也丟了,回去臉上不好看,總得想個辦法把面子找補回來。

子玉絕非等閒之輩,辦法還真讓他想到了,他給晉文公提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完美的解決方案:只要晉國讓衛國和曹國復國,楚軍就從宋國撤軍,曹國和衛國繼續由楚國罩著,宋國則繼續由晉國罩著。一句話,回到戰前狀態。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狐偃在旁邊,掰著指頭數,兩個換一個,這買賣好像不划算。

在兜圈子方面,先軫是專家,他指出子玉的方案是符合大家利益的。楚國人攻宋未果,還丟了兩個盟國,想通過談判把失去的利益拿回來,回到戰前局面;宋國正在捱打,對晉軍不過來直接幫忙很有意見,楚國能撤兵正是求之不得;曹衛兩國就更沒問題了,已經被打成篩子了,復國這種好事想都不敢想,子玉這個方案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下個餡兒餅來。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唯一不能接受這個方案的,是晉國。晉國舉國出兵,興師動眾,什麼也得不到就回去,你真當晉文公是活雷鋒麼?但子玉這個方案的陰險之處在於,你不能接受還不能明著反對,你反對就等於是和大家過不去,連你扶持的宋國都會說你自私,那樣晉國就被政治孤立,甚至師出無名------你本來是來幫宋國的,為什麼不支持楚軍從宋國撤軍?

先軫不僅知道子玉葫蘆裡賣什麼藥,還馬上想出對策:第一,以佔領軍的先天優勢,秘密答應曹,衛兩國復國,條件是站到晉國這邊來,和楚國劃清界限,斷絕一切睦鄰友好關係。第二,抓捕子玉派來的使者,故意激怒子玉。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子玉一聽使者被抓,衛曹兩國倒向晉國陣營,果然也像當初的楚成王一樣,大怒。冷靜是智慧的源泉,無論多聰明的人,一憤怒起來智商就直接降為零,於是沒有智商的子玉,率軍直奔晉軍所在的陶丘(曹國首都,在今山東定陶)而來。這樣一來宋國的壓力一下子沒了,晉文公救宋的戰略意圖終於達到。

怒氣衝衝的子玉率領楚軍,在城濮與以晉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相遇,雙方終於要正面決戰了。晉軍擺好陣勢,等楚軍遠遠過來了,晉文公卻宣佈後撤三十里,雙方的軍佐都糊塗了,不知道晉文公要搞什麼,然後就傳說,說當初重耳在楚國流亡,和楚成王說笑,楚成王問重耳,你將來發達了對我們楚國有什麼好處?重耳回答說要是兩國打起戰來,我就退避三舍(後退三十里)。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重耳果然是個守信的人,即使是空頭支票也能積極兌現,這一點比他的前任夷吾好多了。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晉國新軍沒有辜負晉文公的重託,即使退避三舍,也照樣勇猛善戰,把楚軍打的丟盔棄甲,楚國主將子玉逃跑後自殺。

工於算計的山西人祖先,靠精打細算,打敗楚國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