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是本能,让你的每一分钱都发挥作用

许多人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怎么理。这句话的出镜率很高,几乎八成以上的年轻人都会这么说,尤其是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更是如此。难道我们的真的无财可理吗?

赚钱是本能,让你的每一分钱都发挥作用

饭是本能,而美食是学问;

穿衣是本能,而时尚是学问;

居住是本能,而住商是学问。

所以忍不住做个觉得特别恰当的类比:赚钱是本能,而理财是学问。

不论是身价千万的企业家,还是每月盼着领工资的工薪人员,都会想要增加收益,提高收入,获取更多是我们的本能。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公务员,收入稳定,稳定到几乎没啥欲望计算工资有多少,而近些年的支出却翻倍的增加,大头是养房养孩,中头是追求生活小确幸,反而小头才是柴米油盐。面对每年除去生活费后不足10W的积蓄,我们蠢蠢欲动,走上了理财的道路……

关于理财这门学问,在阅读了一定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目前家庭理财有“两点感受,一个矛盾”(原谅我,看公文看多了的毛病~),与大家分享。

感受一:先赚取更多的钱

当我沉浸在各种小理财中时,尽量追逐高的年化收益率,却深感自己本钱太少,10000*8%=800,那有了十万就是8000,如果五十万,一百万呢?光收益是不是就能满足基本生活了呢?

以前和老公幻想中了几百万后怎么花时,在规划中总是会留一部分,然后吃利息。小平民老百姓的理财视觉中利息还是蛮重要的。

问题来了,我们没有那么多本金怎么办?结合自身情况,我们小家庭增加收入就三招:

1,兼职开源

从去年开始,我们尝试开源,老公利用闲暇时间写小说,2016年收入8k(用老公的话说,是税前1w),而我在年底也向他看齐,赚取过几百元的稿费。去年孩子有大人帮忙照看,趁此机会承担了不少出差的任务,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出差补助。

但今年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公换了个平台挑战自己,目前还属于刚入门,铺垫期待有收入中。而我呢,由于过多的目标反而有些乱了步伐,最近还在调整中。

2,不让小钱歇着

当初买房时,一狠心想一步到位,超出了我们的金钱舒适区,为此也必须付出代价。

面对着账户中微薄可怜的钱,我们没有放弃(都快被自己感动了,呜呜),开始捣腾,把这些小钱从这个宝弄到那个宝中,乐此不疲,哪里好就奔哪里,想想前几年只知道存定期,真是吞剑的心都有啊!少吃了多少好吃吃啊!!

有段时间我特别痴迷,每天早上闹铃一响,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昨天收益,并将收益存入某库中。叫醒别人的是梦想,叫醒我的却是收益。(再次被傻哭啊,呜呜)

认真地说,比起收益,更重要的是开始尝试很多东西了,眼光和视觉的扩大,感觉生活也变得有趣许多。

3,先存再花

之前我们是先花后存,反正自认为不是太容易冲动消费的人,自认为钱还是能存住的。但在看完账单和很多书后,这个观念转变了。尤其对想要积累本钱的我们来说,更应该先存后花,这样才能保证每月下金蛋的鹅能慢慢长大,才能在花钱的时候心里更有底气。

鉴于现在的支出大,我们选择每获得一笔收入,就立即将20%存入固定账户,该账户目前收益和余额宝差不多。下一步,考虑是否应该用这钱做成基金定投,目前还在了解学习中。

以上三招就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目前的开源理财计划,除了增加收入外,从去年开始还做了一件事,就是——记账,也是我的第二大感受。

感受二:记账的好处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而理财,赚多少好算,花多少难知。去年个人记账一年后,今年拉着老公一起,用随手记建立了可同步的家庭账本,我是大管家,老公是小管家,不管谁花钱,都要记下来,不过,这样也有一点不爽啊,就是不能背着老公乱买了(继续傻哭,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跳下去)。

实实在在地说,记账带给我们几个收获:

1,让老公震惊地知道我们家支出竟然这么多,增加了他开源的动力和压力。

2,让我俩统一了认识:车是消费品,是负债,即便以后有能力了也不优先考虑再买车。

3,让我知道自己每年在护肤品和衣服上花费是多少(竟然比我想象中的少,原来不是败家媳妇啊……),基于此给自己按照上一年的支出,增加10%来定下一年的预算,这样,今年在买东西时心里就有了明确的价位,减少了很多因价格而犹豫的时间。

说完了收入和支出,最后想说说自己的矛盾,也与各位讨教。

矛盾:积累资产?普通的理财?

在《富爸爸穷爸爸》中,作者夫妇二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去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是继续坚持他们的财富计划,最终实现了提前退休。

书中很反对的一种理财计划就是:养老保险+股票证券基金,虽然是基于美国政策的理财计划,但恰恰与我们中国目前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理财计划是一致的。

作者反对的理由有:不相信自己不富有的理财经理给大众还能提出什么富有计划,不相信国家的政策会稳定,羊毛出自羊身上,更不推崇将自己的金钱交给别人去处理。要变得富有,必须还是靠转变心智,从雇员要转变成自由职业者,商人,企业家,要积累资产,让资产生钱,最终资产收益大于日常支出时,离财富自由就不远了。

我有问过老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中了两千万,会不会不工作了。他说:先歇上半年,潇洒一把,工作嘛,还是要有的。

我想自己的矛盾点除了怀疑现在这种理财到底是不是正确有用的财富增长方式,更大的矛盾可能就是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吧,是富有的人呢?还是小康的人呢?

求上者居中,求中者居下。

不同的目标造就不同的道路,还是得看自己想走向哪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