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清門相聲不等於文哏,混門相聲也不是葷口!

  相聲這門口頭藝術發展至今已有近150年曆史了,雖然相聲門裡作藝之人供奉的祖師爺是東方朔,但相聲的形成卻源自清末落魄文人朱紹文先生。從相聲這種藝術形式的誕生一直到解放前,相聲主要分大門派,即:清門相聲和混門相聲。

知識點:清門相聲不等於文哏,混門相聲也不是葷口!

知識點:清門相聲不等於文哏,混門相聲也不是葷口!

  清門相聲藝人在臺上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紅白帖請的,不是花紅轎娶的。言外之意,觀眾比如對我們尊重,誰也不能小看了我們。從相聲段子的內容上來,清門相聲的代表作品如《誇住宅》、《八貓圖》、《五紅圖》、《五行詩》等等也都表現出其詞句文雅的文化性內涵。

知識點:清門相聲不等於文哏,混門相聲也不是葷口!

   混門相聲的創始人則是大名鼎鼎的“窮不怕”朱紹文。“混門”從字面上看,多少會讓人聯想到舊社會藝人撂地使活說的粗口、葷口和臭活。在舊社會的混門相聲中是的確存在這些糟粕的,但這些並不能代表全部的混門相聲。對於混門相聲最簡單且直觀的界定就是混門相聲要以表演為謀生手段,以掙錢為目的,它是賴以生存的職業而非個人消遣娛樂。

知識點:清門相聲不等於文哏,混門相聲也不是葷口!

  混門相聲起源要晚於清門相聲,但由於以此謀生的藝人數量之多,混門逐漸成為相聲界主流。在解放後,清混兩大流派歸一,加上由孫玉奎、侯寶林、常寶霆、佟大方、羅榮壽、高德亮、於世德等人發起相聲改進小組對傳統相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逐漸讓相聲從撂地的手藝演化為如今的口頭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