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老物件都曾以它独特的功能性而存在

有着自己的热情和脾气

它们日渐斑驳的印记记录着一个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

很多东西渐渐被替代

折子?趟耙?大根?……

都是啥?

让我们来看一看海州的十样老物件

看看哪一样老物件拨动了你的心弦?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折子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折子是屯粮食用的,一般都是用压批了的芦柴做成的。

那回,我们家一过完年,有个外乡人就来我家织折子了。

折茓子的是位老人,老人把芦苇推在空地上,就拉着碌滚从苇上经过。那碌滚压着芦苇了,发出霹雳哗啦的响声,像过年放的爆竹。碌滚在芦苇上压了几个来回,老人把芦苇翻起,抖抖,放下,又像牛似的拉着碌滚压芦苇。压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用来织折子呢?老人说:“等到碎裂的芦苇没有飞边就能织折子了。”压劈的芦苇,一开始跟刀口似的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多用碌滚压几遍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织出的折子也更加光滑好用。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席子按张来数,折子呢?卷起来,跟盘着的长蛇似的,一窝又一窝,所以折子论窝来数。不用时,把折子放在墙角。囤积粮食了,把卷起的折子一下一下放开,放开一层就朝折子里装一层粮食,满了,再把折子放开,反反复复,直到用完了一窝折子,接着再用第二窝折子。囤积一次粮食,可以用上七八十几窝折子,把粮食堆得挨着屋梁一点儿不夸张。

水斗子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水斗子是用柳条、木板等做成的盛东西的器具,用来提水浇菜用的。用水斗子取水两人得一下一下往上抬。

用水斗子到沟里取水叫上水。如何上呢?那斗子跟半个篮球大,底端结一根绳子,上端要敞开,两头也要结一根绳子。上下两根绳子要做到一样长,究竟有多长,视情况而定。沟深,水面距离岸边远的,那绳子就要长一些,否则就短一些。用斗子上水,还不能直接浇到菜上或瓜上,得有个过程。要在沟岸上挖一个浅浅的坑,用斗子从沟里取上来的水倒在这坑里,再由这坑经过小渠道才能流到菜地或瓜地。

上水一般都是有力气的两个大人,通常是年轻的爸爸和年轻的妈妈,也有是长大了的哥哥或姐姐的。剩下那一个人干什么呢?就是手握铁锨开垄沟或堵垄沟。开垄垄沟或堵垄沟,清闲,不需什么力气,也没什么技巧,通常能拿动铁锨的小孩子就行了。

托肩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肩挑担子往往要在两个肩头放一只垫子。这垫子就是托肩,也有的叫垫肩。

平时爱干净的人,会用白色的布做托肩,爱漂亮的人,会用花色的布做托肩,生活不讲究的人,黑布粗布无所谓。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不挑不行。女人能顶半边天,跟男人一样也得挑,女人的两肩上也会围着一个托肩。男人是泥做的,样子邋遢,挑东西跟企鹅似的。女人是水做的,爱干净,一根扁担搭肩上,颤颤悠悠往前走,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姑娘和刚过门的小媳妇,挑着担子跟细柳给风吹似的,婀娜多姿,动人好看。这时的托肩呢,白的就像云,绿的就像水,红的就像霞,一群群、一对对从你面前走过,就觉得她们挑着的是土或粪,实际挑着的是一家家幸福和希望。

趟耙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趟耙就是在一两丈多长的一根木棍上安上一块类似于鞋底的木板,那上面有一排排铁钉,这些铁钉像梳子一样,错落有致。有了这趟粑,稻地里长再多的草都不怕了,就可以趟稻地里的草了。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趟草实在是个苦差事,不使劲,那趟粑不下地。不下地,那草就搂不起来。所以来到稻地里耙草,手握趟耙得使劲往有草的地里趟。时间不大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呼了。当然,天热,草多,露水重,再加上肚子饿了,越趟越累,越趟越饿。今天给这块地趙完草,明天又得到另外的地里趟草,等到几块稻地都趟了一遍,那头块的稻地又开始长出新的草来了,就得接着趟。从插秧到收割,说天天给稻田趟草一点儿不夸张。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夯是盖屋打地基用的,就把四根跟酒瓶一样粗的木棍交叉捆绑在石磙的一端。

一根棍两人抬,四根棍就得八人抬。八人同时向前迈一步,伸出胳膊,两手一起用力托起木棍往上举,要往下砸了,八人就后退一步,同时松手,石磙瞬间落地。配合默契,富有节奏,来不得半点马虎,也不能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盖屋打夯砸地基,一般要一上午,面积大的得砸一天。石磙又大又粗,又笨又沉,七八个人抬几下就会气喘吁吁,汗流浹背。所以砸着砸着,人就累了。这时就会有一个领头的出来喊号子,人称打夯号子。比如领头的首先喊:“小夯抬呀么抬起来呀”,领头的话一落,其他七人立马应和道:“嗳嗨吆哇!”领头的接着喊:“同志们砸下第一夯呀”,其他七人又是立马应和道:“嗳嗨吆哇!”还有什么“一夯至少二百斤呀”,“一夯挨一夯呀”,“夯夯砸得实呀”等等。

打夯出了一身汗,肚子不知什么时候瘪了,那领头的又会喊:“饿得塌塌了锅呀”,“俩眼冒绿光呀”“大伙歇歇凉呀”“吃袋烟接着干呀”。于是石磙落地,个个气喘吁吁,头上冒汗,七八个人像一窝蜂似的散开,喝水的喝水,抽烟的抽烟,一片欢声笑语。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磨常搁的地方是院子里,或者堂屋前。这样安排主要是便于推磨。

磨看起来是庞然大物,其实构造极其简单,也就是把两块大石头想办法磨成圆柱形即可。上面一个,下面一个。两个大磨盘,谁也离不了谁,离了谁都推不成磨,吃不了饼。

锻磨是个手艺活,一般人做不来,凡是来锻磨的,天响了,或者天要晚了,主人家都要用好酒好菜来招待匠人。匠人跟村里的村民一样都憨厚淳朴,不会刁钻顽皮,投机取巧,而是实打实地锻磨,所以锻一次磨,够使用一年的,甚至更长。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碓是木头做的,木头越结实越好,越笨重越好。据说榆木做的碓就是这样,用刀砍不会露出什么痕迹。

碓身长一般都在2-2.5米间。太短的碓砸粮食不彻底,太长的碓一般人力气又够不上。碓一头粗一头细。粗的那头要凿个眼,安一根拳头粗的棍,棍着地的那端还要嵌上只厚厚的铁圈儿。嵌上铁圈的棍叫碓腿,这碓腿不是用来走路,而是砸碓臼里的粮食的。

细的那头呢?分出两个短杈,成八字形,这就是磕碓人说的碓脚,踩碓的人左脚累了换右脚,右脚累了再换左脚,所以两个碓脚是方便人磕碓的。光有碓不行,还不能舂米和面。

在地下还得埋一个石槽子,这叫碓臼。碓臼口大底小,底部只能容下一个人的拳头。你想做大米干饭吃,那就朝碓臼里喂适量的稻谷。人脚踩碓脚,一用力,碓粗的那头就起来了。然后踩碓的人脚一松,扑通一声,碓腿就砸在碓臼里。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碓臼里的粮食就砸好了。这就是磕碓。

碓臼里的粮食砸好了,扒出来,用簸箕一扬,糠飘出,剩下的就是白花花的米了,晶莹剔透,就跟小姑娘的脸一样,让人觉得可爱。

小车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小车就是手推车,上下方圆也不过一两米长,人两手像架大鹰似的推着,才能朝前走。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推小车时最好配条车带。这条车带视推车人个子高矮来定。别小看这车带,作用不小,有了车带既可平衡两边的重量,又可减轻推车时的负担。这车带有的是用旧布头搓成的绳子做的,有的干脆用打谷机上的皮带来代替。皮带套在两车把上了,车上的货物也堆积如山,推车人弯下腰,把车带朝两肩上一搭,握紧两车把,牙一咬,脸一红,停在地上的车子就开始离地了。推车人先是一条腿跨向前,后是一条腿朝后撑着,成弓字状,车轱辘就咕咕噜噜朝前走了。

大根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大根其实就是绳子,或者说是粗绳子。这绳子有多粗呢?跟小孩子握紧的拳头差不多,有时可能比孩子的拳头还要粗一些。

那时生产队里少不了牛车或者拖拉机,成片的庄稼割倒了,只能用牛车或者拖拉机来拉。通常车顶上还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装车的。庄稼被人扔到车上,不精心整理一番不行。乱不说,还装不了多少东西,装车的就会弯腰低头把车下扔上来的庄稼像瓦工砌墙似的一一码好,码得就跟一座山似的。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这时朝上扔庄稼的人一定累了,个个抹了一把汗,对装车的人说:“刹车,刹车!”这里的刹车就是用大根把码在车上的庄稼捆结实。

石臼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石臼,是舂米用的器具,四方的,上宽下窄,安在土里,只把臼口露出地面。随着木碓一上一下的磕碰,稻谷,也便在石臼里脱了壳,蜕了皮,露出了暗红的雪白的米粒儿。小的石臼可用于砸、捣、研、磨药材。

在电气化生产以前,人类的谷物粮食主要是以这种生产工具加工成食品。可以说,石臼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类定居点的标志。在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以后,石臼逐渐被淘汰,只在一些没有电气化设备的边远地区仍旧被使用。在中国的许多乡村,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旧被完好保存着,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

据考证,大约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开始食用稻谷。从那时候起,就开始了石质、木质舂米,直到20世纪中叶发明碾米机,石臼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老物件是否勾起了

你童年的记忆?

快快留言与我们分享吧~

那些年的海州老物件,是否能拨动你的心弦?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值班总编:王海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