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東文離職,看網際網路品牌與傳統品牌的二八轉換

互聯網電視與傳統電視品牌之爭一直是業內的熱門話題。互聯網電視的崛起,首要目標便是在存量市場搶傳統電視的份額,而且力度越來越大。根據行業數據,2016年,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市場份額首次超越外資品牌,達到20%,傳統品牌的市場份額已被漸漸蠶食。

從楊東文離職,看互聯網品牌與傳統品牌的二八轉換

近日,創維數碼的一紙公告透露,楊東文將辭任行政總裁一職,調任為非執行董事,辭職調任自4月1日起生效,創維彩電的楊東文時代正式翻篇。在楊東文的時代,創維保持了一個穩步向前發展的態勢。創維這幾年的發展與楊東文本人的管理理念有直接關係。楊東文此前是大學老師,學財務出身,在企業經營上盈利觀念很強。創維每年發佈業績時,楊東文都是親自上陣對媒體、對外界分析講解創維各項業績指標,為創維彩電業務的靈魂人物。

時代變遷,順者昌逆者亡

楊東文的離職雖只是表象,其背後顯露出的信息卻不得不讓人深思。傳統電視真的是強弩之末,無力迴天了嗎?傳統電視到底輸在了哪裡?實際上大家都沒有錯,是時代惹的禍。

本月6日,風行互聯網電視在上海舉辦了戰略和新品發佈會,發佈會上,風行多媒體CEO周坤第一次提出了“TV互聯網時代”的概念。在他看來,互聯網的演進,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TV互聯網三個階段。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PC互聯網逐漸式微,以大屏為核心的TV互聯網時代則早已現身於技術的地平線上。 在TV互聯網時代,進化之後的新電視,是客廳大屏,更是家庭娛樂中心、智慧家居的入口和樞紐。

傳統電視用傳統的商業模式來賣硬件的做法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對傳統電視品牌而言,電視硬件賣出去之後,生意也就告一段落,因為要承擔維修、服務的成本,賣出去的電視機變成了成本中心。而對互聯網電視品牌而言,賣出電視硬件才是獲取互聯網用戶的第一步,通過對用戶的深度運營,可以獲得內容後端收費、廣告費、應用安裝費等真金白銀的收入,從而實現以大屏為核心的商業閉環。

可以預知,在整個電視行業,5.5億臺存量電視將在3-5年內更換為互聯網電視,市場大到容下所有互聯網電視品牌,這就是一場中國30年彩電史上最大的一次變革。而在TV互聯網時代,傳統電視與互聯網電視品牌將面臨二八轉換。對傳統電視而言,這正是最壞的時代,傳統電視將面臨真正的死亡,或內在的消亡,即使保留了硬件品牌,也將淪為內容平臺拓展市場的工具。

傳統電視轉型進退兩難 局面尷尬

近兩年,“轉型”似乎成為了傳統電視品牌的中心詞,而且也在網絡銷售渠道建設、視頻內容合作、品牌互聯網營銷推廣等方面實施了大量的落地動作,但傳統電視廠商依然深陷僵局,成績不佳。多數傳統廠商認為讓電視接入互聯網,把銷售渠道搬到網上,把在線視頻量增大就是互聯網化了,就是互聯網電視了。實際上,這這是對“互聯網化”的最大誤解,也是“中毒”最深的表現。

從楊東文離職,看互聯網品牌與傳統品牌的二八轉換

互聯網電視區別於傳統電視,在於將重心放在了“互聯網”,而此“互聯網”非簡單意義的互聯網。“互聯網”的內核並不是互聯網本身,而是目標消費者,是用戶。在“互聯網思維”中,互聯網只是一種基礎支撐工具,思維是指站在市場和用戶的角度洞察消費痛點,並對以往技術、產品、服務進行創新和迭代,引領需求潮流,進而不斷地提高用戶忠誠度和社會化口碑傳播。與傳統品牌相比,互聯網品牌更多地把資源投入到內容、系統、運營方面,在滿足消費者音畫質的前提下,努力營造更加全面的電視大屏體驗。在商業模式上,互聯網電視改變了傳統的“賣硬件”模式,以用戶為中心,以互聯網思維重新構建了電視行業。

互聯網電視品牌從內容、系統、運營,以及商業模式的多維度差異化使得電視行業最終走出產品同質化引發的價格惡性競爭,由價格戰轉為價值戰,形成推動行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傳統品牌在TV互聯網時代要做到從內容、系統、運營、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等層面真正意義上的轉型非常困難。對於已經發展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產業,卻缺乏TV互聯網時代下的資源、人才、基因,這非常可怕。傳統電視廠商規模龐大,若要徹底顛覆就要從0開始,況且時間已不允許。

對於已經進入所謂“轉型期”的傳統廠商,他們與視頻網站結盟,通過自身的大屏,去實現第三方公司的互聯網服務。在這個商業模式中,傳統品牌的“互聯網收入”,實際就是向第三方公司廉價出售用戶的暫時收入,完全無法掌握商業上的主動權,淪為互聯網公司的通道。更糟糕的是,內容、系統、運營都由第三方平臺提供,各平臺的內容資源、系統兼容性、運營水平、物理接入水平參差不齊,消費者的大屏體驗根本無法保障。

無論怎樣,TV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品牌與傳統品牌的“二八格局”逆轉,正在發生。順應時代,引導消費者真正走向“價值發現”,以最好的內容、最優的系統、最貼心的運營、最豐富的應用與服務,滿足用戶日益豐富多彩的大屏體驗,這才是現階段電視行業的光明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