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暴烈」青春期,你反思過原因嗎?

同學相聚,除了工作,聊的最多的當數孩子。年齡原因,同學中很多家裡的孩子都在十三四歲的年齡,正值人們常說的“青春期”。

“青春期”,一個敏感的字眼,因為它承載著厭學、叛逆、打架、早戀等負能量的詞彙,誰的家裡有到了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些“如臨大敵”的氣氛。可是你知道嗎,有些孩子青春期變化大、甚至很暴烈,很大的原因是他/她背後有一個嚴苛、冷漠、氣氛緊張、溝通交流少的家庭。

孩子進入“暴烈”青春期,你反思過原因嗎?

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期訪談節目,母親在節目中說上初中二年級的女兒有網癮,早戀,和長輩頂嘴。母親哭訴著說自己含辛茹苦、省吃儉用地拉扯女兒長大,結果在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時就步入了青春期,常跟她頂嘴,有時還夜不歸宿。主持人很同情這位母親,答應與她的女兒好好聊聊。結果女兒跟主人持的聊天更令人心酸,她說從小到大母親總用威脅的辦法對待她,如有不從就動手打她,小的時候用手,後來什麼都用。她講了一個細節:一次放學後因和同學邊走邊聊,晚到家20多分鐘,結果剛一進家門,媽媽二話不說撿起地上的拖鞋就抽她,還罵她就知道貪玩不聽話。“那時我心裡甭提有多委屈、多氣憤,我就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報復她,讓她嚐嚐受折磨的滋味。”這段話讓所有人震驚。女孩的母親聽到後更為驚訝,她一直覺得自己很愛女兒,對她嚴格要求是愛她的表現,她生氣女兒回來晚是擔心她在路上不安全。同時,這個母親也表達了對女兒寄予很大希望、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的想法,所以才會在女兒出現一點點問題時就表現出著急和暴躁。

一些教育專家通過研究也發現,幾乎所有叛逆的孩子都有一個強勢的爸爸或媽媽,或者說是有一個不會溝通的家長,孩子出現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只會用發火、打罵等暴力手段,結果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增強後,就會用叛逆的手段還回來。

孩子進入“暴烈”青春期,你反思過原因嗎?

有的父母說,我一直很強勢,對孩子說一不二,他不敢反抗,也沒見他有什麼強烈的青春期反應。其實,你看到的很可能是假象。有些孩子因為膽小,十幾歲的時候還很害怕父母,可他/她的青春期可能出現在20左右歲的時候,比如有些孩子20多歲的時候工作、戀愛等出現問題,被稱作後青春期歷程,這都是兒童時期教育的影子。

鄰居家有一個男孩,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沒有交到稱心的女朋友。細瞭解才知道,他10次考公務員都以失敗告終,現在徹底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而他的母親對此更為焦慮,母子倆常因此發生爭執,一次兒子跟母親動了手,事後很後悔,自己又撞牆自殘。左鄰右舍都這知道這位母親是個脾氣不太好的女人,做鄰居的這十幾年裡,常聽到她家傳出爭吵聲,她跟丈夫爭吵,還打罵孩子。老公和孩子對她的評價是隻要不順心就拿家人撒氣。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暴媽毀三代”這句話。所以說,做家長的,責任重大呀!

孩子進入“暴烈”青春期,你反思過原因嗎?

其實,做為生活在快節奏社會里的成年人,免不了會出現情緒波動或心情煩躁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正好在身邊,希望能儘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或者選擇先找個地方冷靜一下,去到車裡或一個單獨的房間裡,看看手機平靜一下,再去面對。如果火氣當時實在沒有控制住,發洩了出來,一定要切記別對孩子說侮辱性的、打擊性的語言,如“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怎麼生了你這麼個累贅”、“我根本就不喜歡你”。這種話說出口,無異於在孩子心上紮了一把尖刀,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一生都無法彌補。

還有想提醒父母的是,想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從孩子出生就要做準備。青春期問題簡單說就是孩子遇到身體發育、環境變化等情況,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就對內較勁,對外反抗。如果父母能夠從小和孩子保持一個暢通的交流,良好的溝通,孩子的青春期一般都能順利度過。這就需要父母懂得示弱,善於調劑。

從今天開始,減少發火的次數吧,不要讓孩子在青春期甚至往後的日子裡,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