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文人罵人的話?

滴水觀魚


罵人,是世界上最通用的一種情緒發洩方式,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代還是現代,罵人都是極其普遍的存在於人們的生活。通過語言來對人進行攻擊以達到羞辱、激怒對象的效果亦或是發洩心中的憤怒與不滿,鼓舞己方士氣,這就是罵人的目的。相比今天花樣百出的罵人方式,古人在罵人方面可謂言辭犀利,立意高遠,今天筆者就選出三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罵人的話。 

一.《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段話節選自《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後世簡稱《討武曌檄》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所寫,他小時候還作過一首更廣為人知的詩《詠鵝》。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黜唐中宗,扶持唐睿宗,實際上是自己臨朝稱制,徹底掌控朝政。唐中宗被廢黜,標誌著武則天“聖衷獨斷”的時代到來,朝廷內部已經沒有能夠抵抗的勢力了。  就在這一年的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舉兵反武,駱賓王加入了徐敬業的陣營,寫下了千古名篇。全篇對武則天從私生活到政治上進行了全面的抨擊,尤其在她與太宗父子亂倫一事上,使得武則天背上了不仁不義的罪名,而且還對朝廷大臣發出了號召,全篇極具煽動力和鼓舞性,武則天看完之後都感嘆:“宰相安得失此人?” 

二.豎子,不足與謀!

“豎子,不足與謀!”出自《史記》,是項羽的亞父兼軍師範增在鴻門宴對項羽的辱罵。當時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擊潰秦軍主力,而劉邦卻趁機先進了關中,這使得項羽極其不滿,便在鴻門設下宴席邀請劉邦,在宴席前范增已經與項羽商量好,要藉此機會將劉邦給除去。  可惜的是,劉邦一來就向項羽謝罪,還獻上了厚禮。范增多次暗示項羽動手,可項羽一直無動於衷,還直接把在劉邦軍隊中的奸細曹無傷給供了出來,最終劉邦在樊噲、張良的護衛下逃回了營地。此時范增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憤怒,也不顧張良還在面前,就直接砸碎了劉邦所送的玉璧,大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之後,這一句話也隨著鴻門宴這一故事廣為流傳,雖然極其普通,但也成為歷史上最經典的一句,多次被後人所引用,《三國演義》中曹操大罵十八路諸侯聯軍:“匹夫豎子,不足與謀。”就是對范增這句話的引用。<strong>

三.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可以說是世人皆知了,它出自孔子的《論語》。春秋時期是思想的黃金時期,諸子百家為了推廣自己的思想都周遊列國,遊說君主,孔子也不例外。當時的孔子行至衛國,衛國國君對孔子的理論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可當孔子滿懷期待的與衛公交談時,卻發現衛公只不過是在欺騙他,不僅如此,衛國的一些大臣還對孔子進行了羞辱和愚弄,孔子離開衛國後,不禁罵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小人指的是缺德之人,不過此處女子指什麼人存在爭議,朱熹認為此處的女子並非指女性,而是特指諸侯身邊的寵妃。<strong>

以上就是筆者選出的三個最為經典的罵人的話,他們有的勝在文采和立意,有的勝在簡單粗暴,還有的廣為流傳,但不可否認都是歷史上非常著名且頗有影響力的罵人的話。


鄧海春


好,我來回答:我初中語文老師是個女的,我們地處林區,有的是木材,所以教室門是木頭做的!純木頭嘛!難免有個樹介子,我們班的門正好在門把手附近有個樹介子,學生開門關門咣噹噹噹噹咣,介子鬆動後掉下去後就是一個小窟窿!節目開始啦:

語文老師是班主任,她常常貓著腰偷偷躲在門外,一隻眼對準小窟窿,審視窺視垂簾聽政,她總是準確無誤的踢開門抓住正在打鬧的說話的同學:手懟腳踢嘴裡都來米嫂拉稀!

同學漸漸知道她偷窺!於是有一天,當老師小心翼翼把眼皮湊近小窟窿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團粘粘的松樹油子粘在了眼皮上,老師勃然大怒火冒三丈怒髮衝冠雷霆震撼:一腳🦶把門踢開,二手叉腰,張嘴:你瑪麗隔壁滴,這誰幹滴?同學們一愣愣,三秒鐘再不怕她了全場爆笑



冰雨淋了一身


我在小學的六年級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姓馬,由於他的鼻子長得大,那時候的學生不尊重他,都管他叫馬大鼻子。

有一天,他去家訪,有家長說他是:狗配豬——稀裡糊塗。

他來到課堂上,說事情的時候,說:“你們家都是那樣稀裡糊塗哇!”

這是我老師罵人最狠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創新數


古代人缺少紙張所以說的話都很簡短,但卻非常有意境,也很有意思。下面我知道一些古代文人罵人的歇後語,分享一下

1.蝙蝠身上插雞毛——你算什麼鳥

2.蒼蠅採蜜——裝蜂(瘋)

3.賣布兼賣鹽——多管閒(鹹)事

4.被窩裡放屁——能文(聞)能武(捂)

5.被窩裡放屁——獨吞

6.肚臍眼放屁——你咋響(想)的

7.老孔雀開屏——自作多情



8.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9.芝麻地裡撒黃豆——雜種

10.駱駝生驢子——怪種

11.狗咬叫花子——畜牲也咬人

12.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13.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幾

14.老肥豬上屠——挨刀的貨



15.牆頭上跑馬——不回頭的畜牲

16.擦粉進棺材——死要面子

17.玉皇大帝放屁——神氣

18.墳場上舞大刀——嚇死人

19.趕車不帶鞭子——靠拍馬屁

20.王八的屁股——規定

21.王八屁股長癤子——爛規定(爛龜腚)

22.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23.茅房裡打燈籠——照屎(找死)

24.大夥燒竹林——一片光棍

25.茶壺裡的水——滾開

26.醫生賣棺材——死活都要錢

27.墳上燒紙——糊弄鬼

28.狗吃豆腐腦——閒(銜)不住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歡迎留言評論補充。


零釋壓


首先是孔子,孔子可是罵人的祖宗。



一: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罵人也是很厲害的,詛咒別人斷子絕孫。始作俑者,還成為了成語,流傳至今。

二: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三:孔子(孔子罵人的經典真多):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你就是塊迂腐的木頭,糞土刷的牆)

四:范增:豎子不足與謀。項羽不聽范增的勸告,范增罵道:你這個小子,不足以同謀大事。(通俗點應該是你小子智商餘額不足)

五:《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無儀,不死而為。。。。。。”,意思大概是:你看這老鼠還有皮,人怎麼會這麼不要臉面,人不要臉面,還不如去死。

六:《戰國策》威王勃然大怒曰:叱嗟,而母,婢也!(意思難道是你MB的)



七:《左傳》:“臣為隸新,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意思:你們兩個禽獸,我恨不得食你們的皮,吃你們的肉)

八:三國時期彌衡罵人也是出名了的,罵曹操,劉表,罵黃祖。。。他對曹操說: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意思大概是曹操你的手下沒什麼大用,荀彧可以寫詩弔喪死人;荀攸可以看守墳墓;程昱可以看大門,關大門;郭嘉可以在追悼會上唸詩賦;張遼可以擊鼓鳴鐘。。。。


李子樹下李子觴


有很多小故事,比如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這就是一位愛罵人的文人。他的朋友山濤在當朝為官,想要舉薦他任一個職務,他深惡官場,寫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直接跟人家絕交,在文中說,除非山濤和他有仇,不然不會這麼做。“自非重怨,不至於此也”。

嵇康的朋友們也大多是這類人物,比如呂安。呂安去拜訪嵇康,嵇康不在,正好嵇康的兄長嵇喜在,邀請他進去,但是呂安不進,只在門上寫個“鳳”字就離去了。嵇喜開始還挺高興,以為呂安誇他是人中龍鳳,後來才知道,呂安在罵他是“凡鳥”。繁體的鳯字拆開就是“凡鳥”。

說一個明朝的。張居正死後被清算抄家,他府內老幼有來不及退出而被封閉在家中的,餓死了17口人,還有三名嬰兒。張居正長子自縊身亡前留了遺言給主導抄家的繼任首輔張四維,“今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暗罵張四維一定會遺臭萬年,順道把萬曆捎帶上了。

來個清朝的,王士卿因為貪汙被革職,判了死刑,有人送了一副對聯給他,上聯是“士為知己”,下聯是“卿本佳人”,不但把他的名字嵌在對聯裡面,而且,卿本佳人是一個典故,全句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賊?”這是諷刺他做了賊盜。

來個民國的吧。軍閥袁世凱復闢之前,有人送出了一副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上聯少個“八”,下聯少了“恥”,這是在罵他“忘八無恥”。


大先生的故紙堆


文人罵人,這不應該叫毒舌,應該說優雅,是個技術活,不帶一個髒字,但是比帶髒字還更具殺傷力。

宋朝進士張先80歲是還娶了個18歲的小妾,蘇軾就作詩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辛亥革命,袁世凱篡位成功,有人就給他的總統府寫了一副對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橫批:旁觀者清。”

另外有些古人寫下的言語,初看沒什麼特別之處,仔細琢磨卻非常有趣。

在《南唐書·馮延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南唐皇帝李璟喜歡做詩,不理朝政,他見宰相馮延巳寫的的《謁金門》就取笑他"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干卿何事仔細一想,是不是再說,關你吊事?

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載中: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是不是可以翻譯成,你懂個屁,如果死在中年的年紀,你墳上的樹都有雙手合抱那麼初,我總覺得這是最早的墳頭草一米深。

另外在《世說新語》裡,有這麼一句: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簡直不是人!相約而行,卻把我扔下了!


玄坤文史


文人罵人,要罵得狠,還要罵得文雅,否則就是野蠻,是一件丟人的事。

01

贈送輓聯,巧罵國賊

袁世凱竊取民國勝利果實,復辟稱帝,引起舉國聲討。其死後,有人送了一副十分奇怪的輓聯:

上聯:中國人民萬歲
下聯:袁世凱千古

上下兩聯字數對等,這是對聯最基本的要求。但這副輓聯卻沒有遵守這一規定,上聯六字,下聯五字。但仔細分析一下就能明白這副對聯的真意:

“袁世凱”三個字是不能對“中國人民”四字的,也就是說: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02

引經據典,嵌字罵人

近代史上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一個很大的分歧就在於是否保留皇帝。章太炎堅決擁護革命,自然就對康有為、梁啟超等變法保皇派十分鄙夷,就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康有為。

上聯:國之將亡必有
下聯:老而不死是為

內裡嵌入“有為”二字,諷刺康有為。這兩句話都有其出處:

  • 上聯出自《中庸》: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 下聯出自《論語》:老而不死是為賊

章太炎在罵康有為這些變法保皇的人就是要導致亡國的“妖孽”,就是該死的“賊”。

據說梁啟超很生氣,但吵架又吵不過章太炎,就找人揍了他一頓。

03

寺廟題對,暗諷禿驢

一個讀書人四處遊學,到了一個小鎮,聽說當地寺廟裡的和尚不檢點,經常做壞事。於是就去拜訪方丈。

方丈對這個讀書人很熱情,這個讀書人就趁此機會提出要給寺廟寫一副楹聯作為報答:

上聯:日落香山,掃去凡心一點
下聯:爐寒去火,須把意馬牢栓

表面看起來也是蠻符合寺廟氣質的,要出家人掃去凡心,牢栓意馬。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副猜字聯。

上聯香字去掉日,凡字去掉點,合起來就是一個“禿”字;下聯爐字去掉火,再配上馬字,就是一個“驢”字。

讀書人就是在罵這些和尚是“禿驢”。

文人罵人既要讓人看得懂,也要有趣味性。不能像匹夫潑婦一樣野蠻,才能更狠更毒。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都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別看文人們平時溫文爾雅,上言孔孟聖人,下道詩書花酒,一個賽一個的浪漫。然而,一旦罵起人來那可是畫風突變。

“噢,你這愚蠢的土撥鼠。”這是外國翻譯片的風格;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是諸葛亮的風格……

翻遍文化界罵戰語錄,文人的罵人風格千人萬樣,獨成一派,最終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罵出風格,罵出特色


文人最講究個性,罵人也要有個人風格。自由主義派就吸納了這麼一群有趣的毒舌,成了最活力十足,放飛自我的一派。

別看《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裡面罵人的話可多了。那場諸葛亮與王朗的著名罵戰裡,王朗一個人就獲得了“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無恥老賊、諂諛之臣、斷脊之犬、二臣賊子、厚顏無恥之人”七個稱號,當屬三國之最。

論罵人,就不得不提一下盛產毒舌的唐朝。

(大唐文人互撕朋友圈)


皮日休幾次去拜訪歸紹仁,歸紹仁卻跟商量好了似的不在家。皮日休不爽,就往他家門縫底下塞了一首詩:“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頑皮死後應鑽遍,都為平生不出頭。”表面上讚美烏龜(諧音“歸”)有骨氣,其實在說歸紹仁你就跟縮頭烏龜一個樣。歸紹仁也不客氣,回他:“八片尖皮切作球,水中漫了火中揉。一團閒氣好常在,惹踢招拳總不休。”你個閒得發慌的爛皮球也不咋地。


罵人也要拼腦洞


浪漫主義派是把文字玩得最溜的一派!想想也是,文人時不時要搞點小創作,沒創造力怎麼行?浪漫主義罵人風格,靠的就是他們這種豐富的想象力。

此派常藉助一些口碑不好的動物形象,來否定對方人的身份。比如阮籍罵一些所謂的禮法之士是褲中蝨子,“行不敢離縫隙,動不敢出褲襠”(《世說新語》),一群利祿之徒而已。罵得又狠又生動,還不帶髒字,社會社會。

把浪漫主義玩到極致的當屬劉禹錫。你以為把人比作一朵花就不算罵人了?天真!

(一再遭貶,但從不悔改的劉禹錫)


當年,唐憲宗念小劉同志確實是個人才,而且這些年支援地方建設也辛苦了,就把他召回來。

沒想到剛回京,他就寫了一首《玄都觀桃花》:“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乍一看,好一首詠物詩啊……但是!如果把玄都觀換成朝廷,桃樹換成官員,那不就是在說,看看朝廷裡的這些新人,還不是我走了之後才被提拔的。

結果,回來屁股都沒坐熱,又被貶了。

事情還沒完,後來新皇帝即位,小劉又一次幸運地被召回京。這一次他仍然要飄,寫下《再遊玄都觀》:“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官員都換一撥了,原來提拔他們的人哪兒去了?哈哈,只有我劉禹錫回來了。

這麼欠揍的詩,唐文宗看了居然沒有把他趕出去,脾氣也是真好。


被罵了還替人鼓掌叫好


魔幻現實主義派歷史悠久,派眾最多,堪稱最具實力的一派!他們把懟人這門藝術,玩得出神入化,讓人不得不服啊。

你以為劉邦當上皇帝就會文明點了?並沒有!在《史記》中,他張嘴閉嘴就是乃公、豎子,書中三分之一的髒話都是他說的。說不定我們現在常說的“老子”、“你奶奶的”這些髒話,都是從劉邦語錄裡演變而來的呢。

上面那種都是小兒科,魔幻現實主義的精髓在於罵得精妙,罵完之後,對方還能一臉享受地為你鼓掌叫好。


(下文那個教科書式的毒舌金句來自古典名劇《長生殿》)


比如這句“眼嵌貓睛石,額雕瑪瑙紋,蜜蠟封牙齒,珊瑚鑲嘴唇。”(《長生殿》)別人乍一聽怪難為情的——這麼夸人多不好意思啊——誒,不對啊,額雕紋、蠟封牙,有這麼夸人的嗎?還不如直接說“你真醜”呢!


古往今來,文人相輕,沒點毒舌功夫,還想不想在文壇混了?你還知道哪些文人的毒舌金句呢?快來評論裡和我分享吧!


全歷史


罵人是一種激烈的情緒和立場表達,古今中外,皇帝將相,文人雅士,販夫走卒概莫能一,形式內容可能有所不同,目的都是攻擊對方。下面掌心就扒一扒三國演義裡文人的罵人經典句。

一、最刨老底的罵人話:三姓家奴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張飛挺著丈八蛇矛,直指呂布叫罵道:“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張飛這句“三姓家奴”既打臉,又揭短,可以說是對呂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難怪呂布衝著張飛殺得天昏地暗,即便劉關張三兄弟聯手,呂布也是拼死的要殺張飛。

張飛這句“三姓家奴”,是指你呂布本姓呂,又認丁原為乾爹也就姓丁了,後又做董卓的乾兒子,又可姓董,故此有三姓,做人家乾兒子,不是家奴是什麼,簡直就是無節操、無立場,反覆無常、不忠不義的東西。

罵是罵得過癮,不過的看官要說掌心文不以題,張飛明明是個武將,怎麼成文人了?

據明代卓爾昌《畫髓元詮》記載,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畫美人是一絕,草書書法更是了得,元代畫家吳鎮評價張飛的書法造詣不在當時魏國大書法家鍾繇之下。另外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劉禪成為皇后,所以這樣一想,張飛文人書生的印象是不是出來了。

二、最要命的罵人話: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二臣賊子、斷脊之犬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當時已經76歲的魏司徒王朗自認為口才了得,在兩軍對陣前與諸葛亮打口水仗,反被諸葛亮唇槍舌劍,又是辱罵,又是揭老底,又是翻舊賬。

一頓猛操作,王朗羞愧有加,無地自容,導致血壓升高,心梗什麼的,反正被活活氣死了。

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罵的什麼。

諸葛: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王: 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我、我、我……
諸葛: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諸葛亮這通罵人,罵出了人命,這在歷史上也是沒誰了,以至後人專門寫詩讚嘆諸葛亮亮的口才: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三、最輕狂的罵人話:六濁真匹夫

《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三國第一狂士,著名“噴子”禰衡,以罵博出位,在他眼裡,除了孔融、楊修以外,曹操帳下文武大臣沒有一個人可入他老人家法眼的,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之輩。

對於曹操,他更是玩起行為藝術,祼體而立,擊鼓罵曹,歷數曹操為“眼濁、口濁、耳濁、身濁、腹濁、心濁”真匹夫。

且看禰衡是怎麼罵曹操的,

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真匹夫也!”

曹操畢竟是曹操,雖然恨得牙癢癢,但了也看清楚了禰衡只不過是走網紅路線博眼球,華而不實,素有虛名的屌絲,殺他和一隻老鼠麻雀也沒什麼區別。

於是把禰衡送到劉表那兒,結果沒呆幾天,禰衡因為管不住那張嘴,罵劉表手下大將黃祖:“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行伍出身的黃總是個粗人,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當然不會屌你這個,下令直接把禰衡拖出去砍了。

四、最惡毒的罵人話:贅閹遺醜,本無懿德,摽狡鋒協,好亂樂禍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袁紹在發兵徵曹操前,讓手下筆桿子陳琳寫一篇討伐檄文。

陳琳很早時就是大將軍何進的秘書,標標準準的文人,罵起人來句句扎心,卻不帶髒字。於是乎,不一會功夫,一篇不打草稿,文不加點,辭采飛揚,麻辣勁爆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一揮而就,新鮮出爐。

據說曹操讀了這篇檄文,驚出了一身冷汗,立馬從床上一躍而起,頭疼腦熱的老毛病也頓時好了。

且看陳琳在檄文中是怎麼罵曹操的。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丐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言嵩以賄賂,官至太尉。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摽狡鋒協,好亂樂禍。
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盜賊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緻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這哪是討伐檄文,雖然是酣暢淋漓,文采飛揚,卻也是刨人家祖墳的潑婦罵街,將曹操祖宗三代代都罵了個遍,著實有些不地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大英雄曹操卻忍了,似乎對其文采還非常欣賞,還當著眾軍的面大聲朗讀。

在官渡之戰取得勝利後,陳琳被擒,曹操便問:“你小子,罵我也就罵了,怎麼連我的八輩祖宗都給罵了?”陳琳戰戰兢兢,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爾。”

曹操顯然是愛才的,覺得陳琳這個書生還是可用之才。於是傳令給陳琳鬆綁,讓他擔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繼續幹老本行,專門幫曹操寫軍國書檄。

據說對於陳琳呈上來的公文作品,有時候曹老闆一個字都不修改,直接籤批:同意發文。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