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麻煩多照顧我家孩子一下,謝謝!」

“老师,麻烦多照顾我家孩子一下,谢谢!”

“李老師,浩浩是早產兒,麻煩您多照顧一下”

“李老師,鑫鑫總不愛吃飯,中午麻煩您多照顧一下”……

入學第一天,李老師身邊圍繞了一大群家長,他們都希望李老師能對自家孩子多照顧一點,作為父母,這是人之常情。可有時,父母一些不恰當的溝通,會妨礙家園交流,給老師增添不少負擔。

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父母在與老師溝通時,要注意五大細節。

“老师,麻烦多照顾我家孩子一下,谢谢!”

細節一:體諒老師,不要求老師的額外照顧

父母們眼裡只有一個孩子,而老師眼裡有全班三十多個孩子。我們一方面要求老師一碗水端平,公平對待我們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師額外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未免有點貪心了吧。

編排六一集體節目,全班三十個小朋友位置有前有後。可總有家長打電話要求讓自家孩子排在前面,人人都要求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呢。

工作中我們要體諒老師,她們也恨不得全排在前面,可總得有人要排在後面,不是嗎?

細節二:尊重老師,不把老師當保姆,不給老師找額外負擔

班級群裡,每天都有人呼叫老師,“老師多給孩子喝點水”、“老師浩浩今天沒大便,記得讓他大便”、“老師,萌萌的油畫棒忘帶了,麻煩先給她藉藉用吧”……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老師既要忙著照顧孩子,又要忙著組織教育活動,有時來不及回覆信息還要被家長埋怨工作不上心。

孩子慢慢長大,有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冷了要穿衣。老師是孩子的引導者,不是保姆,我們能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呢?

“老师,麻烦多照顾我家孩子一下,谢谢!”

細節三:信任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投訴”

面對老師的“投訴”,有的家長表示很生氣。

“老師又說我家孩子挑食了!”

“老師總說浩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她為什麼總說我家孩子,浩浩有這麼不討她歡心嗎?”

誰會閒的沒事找事?尤其幼師這個總是“招黑”的職業。老師肯主動找我們交流,說明老師把我們的孩子放在心上,期望我們可以配合學校,改掉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要信任老師,配合老師的教育,而不是對老師的“投訴”心懷質疑和抱怨。如果老師都不值得信任,我們還可以信任誰?

“老师,麻烦多照顾我家孩子一下,谢谢!”

細節四:爭議之事不入“群”

班級群是大家交流溝通的橋樑,並不是解決矛盾評理的地方。說話交流方式不對,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讓彼此很尷尬,所以爭議之事不入“群”。

“老师,麻烦多照顾我家孩子一下,谢谢!”

細節五:主動配合老師,支持老師的工作

幼兒園裡時不時讓孩子帶點小物品,小到牙膏包裝盒、飲料瓶,大到紙箱,玩具汽車,很多父母表示很無奈,搞得家裡都快成廢品站了,可說不定明天老師又讓帶什麼東西。

在自己力所能及下,配合老師的工作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