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男的快感你无法理解,那么60万度的电费你可懂?

理工男的快感你无法理解,那么60万度的电费你可懂?

文/ 祁萌

过去的3个月里,雷奕安不时会在新建的数据中心前驻足。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什么都不做。他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也是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的主任——他在聆听每秒钟百万亿字节跳动的“声音”。

“它能带来一种内心的快感。”他说。这“声音”已经被服务器制冷风扇的噪音遮蔽了数十年。

当他尝试在演讲中描述这种不可思议的、“理工男式”的快感时,现场参加的百十位听众哄堂大笑,继而掌声雷动!

理工男的快感你无法理解,那么60万度的电费你可懂?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主任 雷奕安。

——费用的节省源于温水水冷与传统风冷散热技术的差异。该项目中LINPACK效率达到了92.6%,PUE值实际可达1.1,远超传统风冷的理论极限1.4。这让它得以节省了50%的制冷散热成本。

在一次校内征名中,它被命名为“未名一号”。这本是北大人工湖的名字,由钱穆于上世纪30年代任教北大时所起。显然,理工男的快感最终演变成了北大人的骄傲。

北大随后决定把整个系统运行的数据在网上直播,以此作为北大人建设和运维一流超算平台的见证——供同行参照,也激励自身。

在这个“北京大学未名一号高性能计算平台”页面上,显示了节点利用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包括PUE值、功耗等系统详细信息。这些信息每10秒钟刷新一次。

现在,外界可以随时访问这些数据。页面不仅公布实时数据,还包括历史数据(http://hpc.pku.edu.cn/stat)。

理工男的快感你无法理解,那么60万度的电费你可懂?

这俨然成了联想水冷超算平台实时在线的活广告。很快,中国所有高校的领导就会发现这个页面,并发现那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数据中心”。没什么比那个在1.1上下跳动的PUE值更有吸引力了。

在此之前,中国高性能计算用户由于各种原因,还没人敢于尝试水冷这种“新鲜事物”;尽管它早已被联想在全球的、数目众多的大型项目所验证。

在刚刚过去的12月,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科学院的莱布尼茨超级计算中心已确定继续利用联想的水冷技术打造其新一期项目。

该项目包括将近6500个节点,利用联想水冷系统节省的能耗将超过45%。2018年建成后,它将为这个德国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提供26.7PETAFLOPS的计算能力。

莱布尼茨超级计算中心是欧洲最著名的超级计算中心之一。近期完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地震及由此引发海啸的模拟。

尽管规模大相径庭,但两套系统同样应用了联想的LiCO集群监控管理套件。和温水水冷服务器一样,这是联想在HPC领域完整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想不只是从硬件的层面提高HPC效率,我们也在完整的HPC管理软件维度,如软件方面提供软件平台。”李国庆在接受IT创事记采访时说。他是联想集团数据中心业务集团中国区副总裁。

LiCO不只是针对传统的超算需求,事实上,它适用于各种规模的高性能集群,例如AI。这个平台在2014年一经推出后便快速迭代,如今已更新至5.0版本。

理工男的快感你无法理解,那么60万度的电费你可懂?

在过去的几年里,联想基于在HPC领域的积累,已经足以使它傲视群雄:全球最大的7个数据中心中,有6个采用了联想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联想还连续第四次取得HPC TOP 500榜单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成绩,并以17%的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HPC厂商。目前全球500强企业超算系统中,有92家采用了联想的HPC。

在中国,在此前与南京大学的合作中,联想为其交付了近900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算集群,并创造了国内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规模最大的纪录。

在全球范围内,联想则赢得牛津大学、伦敦大学、芝加哥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等高校的信赖。

这些近期取得的成绩伴随着联想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持续发展。考虑到AI和HPC在软、硬件系统上有着先天的相关性,它们被大多数供应商视为同一业务领域。在过去几年中,在HPC领域有积累的厂商,都已迅速将其转化为AI领域的优势。

联想在2017年TechWorld会场中展示了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语音识别、语意理解和图像识别等。这些应用都基于以上软、硬件平台。

“计算力,也就是超算集群所发挥作用的领域,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引擎。”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北大超算平台揭牌仪式会上强调说,联想不只在HPC、AI以及边缘计算等领域为用户提供能力支撑,还在包括智能制造等细分行业领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智能解决方案。

计算力是联想所提人工智能领域三大要素ABC中的C。它是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战略布局的优势领域之一,联想的另外两个优势领域分别是算法(algorithm)和大数据(big data)。


【IT创事记】创见科技未来,旨在为读者提供科技企业和科技趋势的前瞻分析与评论。

【IT创事记】同名入驻各媒体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