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本文作者黃強

這幾年每到高考,都會轉出一份科舉時代的名單。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曹雪芹、胡雪巖、李漁、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1,清代狀元王文錦】

哪份名單上您認識的人多一些?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後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

轉播此名單的人想說明科舉並不重要,科舉出來的人才不行,科舉落第才出人才,以此告誡家長與考生,高考落榜沒有關係。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2,清代狀元傅以漸的書法】

的確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來,高考落榜並不可怕,路在腳下。但是編制名單的人卻混淆了概念,否定科舉1300年的成就,並以此斷定科舉不出人才,則是誤解。

第一,科舉除人才,列舉的清代狀元不為人知,是經過篩選的名單。為什麼不列舉王維、文天祥、張孝祥、焦竑、翁同龢、張謇?這幾個狀元哪個不是赫赫有名?哪兒沒有成就。名單中的畢沅也不是等閒之輩,治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司馬光書,成《續資治通鑑》,研究歷史的學者知道。不能用大眾傳媒的觀點來要求狀元為今天的大眾知曉。當下的網絡紅人,名聲如日中天,影星鹿晗、謝娜、姚晨的微博是千萬級的粉絲,他們有成就嗎?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3,清代狀元畢沅】

至於科舉中的高中者,成就大的就更多了,唐代張九齡、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孟郊、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朱熹,元代的薩都剌,明代孫承恩、王陽明、張居正、王世貞、楊繼盛、史可法、袁崇煥,清代的張廷玉、納蘭性德、年羹堯、趙翼、鄭板橋、林則徐、魏源、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蔡元培、張元濟,那個不是科舉的佼佼者、受益者?魯迅的祖父周介孚也曾高中進士,翰林院的翰林,因涉及科場案吃官司家道中落。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4,王世貞弇山園】

第二,名單中若干人物定位有誤。金聖嘆、吳敬梓、蒲松齡都是秀才,有科舉功名,並非落第秀才。落第秀才是指沒有考上秀才功名的,參加科舉還是童生,洪秀全是落第秀才,但是洪秀全是個對中國社會破壞性極大的人物,出於考不上秀才的忌恨而造反,他建立的太平天國,對人性滅絕,他自己有80多個妃子,生活奢靡。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5,金聖嘆】

吳敬梓家族是科舉的受益者,其祖上置了大片產業,才有吳敬梓年輕時的孟浪與揮霍。吳敬梓家族矛盾,他又敗光了家財,無奈之下遷居南京,寫下了批判科舉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6,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蒲松齡也熱衷科舉,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科場不順,才開始創作小說《聊齋志異》,歪打正著,成就了一代文言小說大家。吳承恩也參加過科舉,進過南京的國子監,44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7,蒲松齡造像】

第三,名單中列舉的文學家、詩人,因為作品閱讀廣泛,而為讀者熟知,其他非文學或知名人物,大多不為讀者所知,狀元大多研究經學或從政,自然不如小說家出名,因此,名單中的人物缺乏可比性。如果要增加科舉落榜者的成績,還可以加上李白、杜甫、李賀、羅貫中等一批名家。

一份科舉名單的誤解 狀元並非一無是處

【圖8,黃宗羲】

黃強,字不息。知名服飾史學家、金學家,多年來致力於金瓶梅文化、中國服飾史等研究,已出版《另一隻眼看金瓶梅》《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服飾禮儀》《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風物誌》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趣民國》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噹噹網、亞馬遜、京東等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