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應該怪誰嗎?

AstroC

農村俗語“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應該怪誰嗎?

這個題目好有意思!有柴有米是夫妻,這就是對酒肉夫妻的描寫。無柴無米各東西,這就是對兩人各自尋找柴和米的描寫。淺顯易懂。可偏偏就在“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後面來了一句“怪誰嗎?把人的思緒一下子又給抓回來了!

是呀!有生活的基本保障了,就是夫妻;沒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就連做夫妻的份都沒有了。怪誰呀?還真值得剖析一下!

夫妻本是兩口子,兩口子是相扶到老的伴,風雨同行的船,彼此依賴的山。也是世上彼此的最後一個觀眾!兩口子,不怕貧窮,就怕不忠誠!兩口子無柴無米就各奔東西,還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了。

無柴無米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講,兩口子彼此給不了對方的幸福,就連生活的最基本的柴和米都不能給對方,彼此放手也是給彼此的一種解脫!從這個意義上講,無柴無米各東西也無可非議!就象今天的彼此給不了快樂就離婚一樣,你能說只怪誰嗎?

有柴有米是夫妻,那就應該探究一下原因。夫妻是怎樣才有的柴和米?既然是夫妻有柴米,就應該理解為同心有柴米,同心才是夫妻。也就是要夫妻同心度日子就不會無柴又無米。

無柴無米各東西,與上一句連起來,就不難看出無柴無米的原因了,也就是怪誰的問題。怪夫妻兩人不同心。也不能怪只怪夫妻一方,雙方都有問題。都有一個互相嫌棄的問題,都有一個不願為對方付出的問題。

怪誰嗎?怪生活太貧窮,窮的郎娶不到妻,女嫁不到郎!不勞而獲不現實!怪誰嗎?怪夫妻兩個不同心!怪夫妻兩個缺擔當!

願從這句話俗語中得到啟示,夫妻一心,其力斷金!

網友們,你看了這句俗語,有何啟示呢?歡迎發表!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圖片來自網絡)


凡塵觀生活

酒內朋友,米麵夫妻。這種說法都是前人講的。男主外而女主內,男人掙錢種地養家,女人相夫教子,操持家務。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了,現在的人誰也不靠誰,自己都能養活自己,男女各佔半邊天。

嫁漢嫁漢,穿衣吃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現實生活中,夫妻二人還是男人在外乾的活多,應酬多點,而女人還是在家乾的多點,做家務,做飯,帶孩子,洗洗涮涮,這是女人的優勢,男人永遠也比不了女人乾的好。

不管時代怎麼變,只要男娶女嫁,男人就得好好幹,多掙錢,特別是有了孩子,更應加倍的努力工作,為妻兒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好的生話條件,只有女人感受到丈夫的溫暖,家的溫暖,她才會一心一意跟著這個男人,一直到老。

如果男人是一個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再好的女人也不會和你在一起生活,女人嫁的是男人,但生話的基礎是經濟,沒錢沒油沒面怎麼生活,她不可能餓著肚子去愛一個男人,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離婚率這麼高。大多是因為物質生活而鬧離婚的,婚前男人許諾給女人的車,房,金錢,婚後統統化為泡影。女人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當需要的得不到之後,女人決不會再和你一起過日子。這就是所謂的有柴有米是夫妻。

夫妻的經營之道,真誠,真心,真愛。作為男人,要不懈的努力工作,讓女人衣食無憂,要把女人當人看,讓女人看到你對她的真心付出,男人象堵牆,為女人遮風擋雨。

要想幸福,先讓自己女人幸福。要想自己不寂寞,就要善待自己的女人,讓她陪伴你一生到老。


平凡家務事

農村俗語能歷經千百年的時間還在農村地區流傳,像我們常說的“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其道理”,就足以說明這些農村俗語老話至今還有著一定的道理可言。這些俗語老話都是人們歷經生活百態得出來的經驗總結,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這句俗語,你知道其中的意思嗎?那對於夫妻二人,你覺得應該怪誰嗎?

“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這裡所說的柴米指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柴火和米飯,而是指的生活條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家庭的生活條件好的話,那夫妻二人自然恩愛有加,可是一旦連飯都吃不上的話,那夫妻二人自然是各奔東西了。

雖然咱們說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酒肉朋友、米麵夫妻的社會了,可是對於這句話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只不過現在更多的是因為財富多了而夫妻各奔東西,而財富少的反而恩愛有加!

可在“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這方面要說夫妻二人誰對誰錯的話,這個是沒有辦法定論的,畢竟過日子是夫妻二人的事,如果夫妻雙方之間真的有矛盾的話,最好的結果不是互相責備,把原因怪在誰的身上,而是夫妻雙方相互體諒,共同進退,這樣才能雙迎來更好的生活!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我覺得誰也不能怪。

有柴有米是夫妻,說的是生活條件好,大家就生活在一起;如果生活條件變差了,沒柴沒米了,可能就會各分東西,過不到一塊了。

一個家庭,是由夫婦雙方組成的。家庭生活的好壞,生活質量的高低,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雙方都有責任維持維護好。

在一個家庭裡,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柴米油鹽。過去,農村裡都流行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在外工作賺錢養家,家裡人女人負責在家裡幹內務,相夫教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各半邊天,男女雙方已經不再是誰依靠誰的問題了,而是互相都要努力賺錢,都要為家裡出力。卻有很多家庭,也是由女人作為主力了,女人在外照樣可以賺大錢,做生意,當老闆。

但這能怪誰嗎?我想,真到了那個地步,應該是夫妻雙方的責任。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責怪對方,越要團結理解對方,夫妻雙方同心協力,共度難關,共同面對沒柴沒米的艱苦困境。

不經風雨,怎麼會見彩虹?不經磨難,怎麼會有真情?人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家庭也是一樣。只要雙方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溝通,沒柴沒米的日子就會很快過去。

你覺得對嗎?歡迎留言參與評論。


桂農通

農村俗語:"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應該怪誰嗎?


在農村常常聽到很多俗語,例如:"巧婦無米難為無米之炊"。"有菜半年糧。無菜半年荒"。"一爭兩醜,一讓兩有"。等等。裡面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民間俗語是先人的智慧結晶,也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繼續傳承發揚。


農村俗語:"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是什麼意思?

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在生中,夫妻之間的關係如何,要看是否有吃有喝?現實的講有吃有喝不作難,夫妻共同掙錢才是夫妻,那麼,夫妻懶惰不幹活,坐吃山空沒吃的了,生活不能維持下去,就離婚各奔東西散夥了。意思是年輕人要勤勞賺錢,努力拼搏,只有這樣幹,家裡人或者夫妻生活才會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夫妻和家人美滿幸福長久。



"無柴無米各東西",要說怪誰,要我說怪只能怪"夫妻好吃懶惰",怪不的別人。


總之,農村俗語很土、很俗,有道理有味兒,很接地氣,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



農戶開心果

第一次看到這句諺語,鄉風西苑就想到了“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意思差不多。

因此深感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勞動人們智慧之偉大無窮。鄉風西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 涵義和象徵

“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不難理解,就是說在以前的農村,有柴米,我們就是夫妻,沒有柴米就只能各奔東西了。放到現在,柴米不成問題,但不能缺錢。很多女孩結婚前還要求有車有房。

歸根結底是說,物質是結婚過日子的基礎。

2. 無柴米是誰的錯

夫妻是兩個人,兩個人結婚過日子,不管過得好與不好,都是兩個人的事,不能片面地歸咎於一方。

第一,男人不上進,賺錢少。

怪誰?怪男人。

很多男人結婚前,意氣風發,努力工作賺錢,可結婚之後,或迷於男女之事,意氣消沉,不思進取,賺錢少;或沉溺於賭博,花光積蓄。沒錢買車買房,甚至無法供孩子上學,連維持日常支出都成了問題。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各東西”是必然選擇。哪個女人希望自己的男人如此,缺乏安全感,為生活所迫?

第二,女人不持家,亂花錢。

怪誰?怪女人。

有的女人自己不上班賺錢,也不持家,就知道逛某寶買買買,肆意揮霍,造成家庭財務緊張。有的女人還打麻將輸錢,不照顧孩子和老人。

如此,哪個男人還會和你一起過日子呢?敗家娘們,人人討厭,避之遠之。

第三,夫妻都有錯。

這種情況,最可悲。夫妻兩個都不上進,得過且過,碌碌無為,沒孩子還好,有孩子的,孩子也跟著遭殃。家裡有老人的就更不用說了。

以上是鄉風西苑的回答,若有欠缺,敬請諒解。

鄉風西苑,關注三農問題,歡迎互動交流。圖片均來自網絡。

鄉風西苑

之所以產生夫妻,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為了繁衍子嗣,而是為了生存。

生產力有限時,人們只有更好的協作,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夫妻也是這種分工協作產生的結果。

遠古社會,男人打獵,女人採摘野果。當時沒有冰箱,無法儲存食物。男人分到一大塊肉吃不完。而女人需要吃肉卻吃不到。男女成為夫妻後,肉與水果可以共享。男人在前方專心打獵,女人在後方看家護院。男人打獵若空手而歸,還有女人採摘的野果可以食用。

經過幾萬年的演化,夫妻制度逐漸穩定下來,到了近現代,已經成為文明的標誌。但夫妻的實質並沒有很大改變。

結為夫妻,實質上還是抵抗一切風險的共同體。按照正常的理解,既然是夫妻,就應該有柴有米。而一旦柴米盡失,夫妻也要各奔東西。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現實的確如此。但這並不是說,出現了家財散盡的情況,就一定要妻離子散。

夫妻除了共享富貴之外,更重要的是共度難關。這才是結為夫妻的真正意義。

總結一句話:現在的男女都可以獨立生存,所以離婚也很普遍。至於因為錢而分開,到底怪誰?現在社會是說不清的。


Fandy

一是怨基礎不牢。夫妻生活,實際上就是相互適應,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過程。具體講就是既相互適應困境,又要相互適應順境;既互相打拼,又努力上進共同奮鬥的過程。如果夫妻雙方認識不到、且做不到這些,那麼婚姻就像飄忽不定的高樓,任其發展只能搖搖欲墜了。也就是這樣下去必然會是發展成“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這樣的結局。這裡就要求夫妻雙方首先務必做到夯實基礎,堅守婚姻。

二怨命運不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每個人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有時各種困境和挫折在所難免,有的家庭之所以出現支離破碎,婚姻支解局面都是由於認識不足,對婚姻的釆取躲避逃避的態度,故此要求夫妻之間面對挑戰要做到無所畏懼,堅韌生活。

三怨懶惰無為。許多家庭之所以出現家庭生活貧窮困難,除了天時、地利不足外,更主要的就是人為因素努力的不夠所致。俗話說的好: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夫妻雙方勤奮努力,幸福的日子會等著你,我想只要夫妻雙方共勉勤奮,你的家庭生活質量不會壞到那裡去。所以要求夫妻雙方要做到勤奮努力,堅強鬥志。







劍茗2

農村俗語“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用另外一句農村俗語應該就比較好理解了“貧賤夫妻百事哀”。平淡的生活就是柴米油鹽,“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柴米油鹽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柴米油鹽都很成問題,那很有可能就是各奔東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鮮活的例子。

1、“有柴有米是夫妻”,能保障基本生活才能長久

在農村,柴火是用來燒火做飯的,大米也就是糧食是生存的保障。柴米油鹽是最低的生活保障,只有保障基本生活條件夫妻關係才能長久。有柴有米泛指物質條件,生活保障。其實在城市裡能看到老夫少妻,第三者,等等現象,還不是因為他的物質條件好。這城市可以看到老婆明明知道老公在外有外遇,但就是不離婚,還不是因為物質條件優越,不幹活也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如果在農村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他早就離了。

2、“無柴無米各東西”,經濟條件差、生活壓力大、“貧賤夫妻百事哀”

在湖南某地農村,有個“無媽村”。在那個農村,即使娶了媳婦,很多已婚女人都會選擇離開。在那個農村資源匱乏,種地種不了都是鹽鹼地,收入來源有非常少。很多女人嫁到那個農村後,生了小孩都栓不住女人離開的腳步。因為這個地方實在是太窮了,那個農村有些已婚的女人外出打工後直接不回家,也不辦理任何手續。還不是因為太窮了,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問題。

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用簡短的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

農村俗語“有鹽有米是夫妻,無鹽無米各東西”,用今天的話來說,物質條件決定夫妻關係的穩定。在如今越來越重視物質條件,這句農村俗語更適合當今社會。這也是為什麼農村娶媳婦為越來越難,個別地區出現“無媽村”的主要原因。


昕瑞生態

雖說這是一句俗語,但也蘊含著亙古不變的哲理!首先,從字面上的“柴米油鹽”來衡量家庭生活水平,俗話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連基礎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好,又怎能不各奔東西。其次,引申到當今社會,人類是感知的動物,而視覺又是最直觀的的感官,男女初次見面所謂一見鍾情,無非是“外貌協會”的一種說辭罷了。這就好比“郎才女貌”,在擇偶標準上男要有才(財)女要有貌,當不匹配時無法走到一塊。

至於應該怪誰?誰都不該怪,走到一起說明兩個人都是認可對方的,也可以說是主觀認識、客觀條件都匹配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當兩個人在世界觀、價值觀存在分歧,抑或是一個人走的快一些,一個人仍原地踏步,則必然會“各東西”,不存在誰更應該承擔這份罪責。所以,兩個人還是要共同努力,共同進步,比翼雙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