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小滿後十五日,鬥指丙,為芒種,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芒種"也稱為"忙著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係。此時,夏季作物要收穫,秋種作物要播種,春種作物要管理,意味著農忙已進入高潮階段。芒種時節的天氣變化也相當複雜,通常情況下,在芒種後期,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都會出現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天氣,因正值梅子黃熟,故稱梅雨季。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體驗到夏天的熱度,悶熱是芒種時節的最大特點。

天氣既熱又潮溼、疲乏無力、睡眠不佳、胃口差、消化能力下降是許多人在芒種時節遇到的不適,從飲食調節入手,為身體補充所需的養分,是順利度夏的第一步。

飲食篇

芒種|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飲食宜清淡

芒種節氣時飲食宜清淡。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認為:“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元代醫家朱丹溪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芒種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飲水增加,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人易出現食慾不振。因此,芒種時飲食須清淡,應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等。水果中尤其推薦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瓜類食品,香蕉和菠蘿也可適當食用;蔬菜中則推薦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苣、土豆、鮮豌豆、毛豆等綠色食品。

喝水有講究

“芒種”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應多喝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但喝水也有講究,有些人大汗後喝過量的白開水或糖水,有些人只喝果汁或飲料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一般情況下,可多喝白開水以補充水分,採用少量多次補給的方法,既可使排汗減慢又可防止食慾減退,還可減少水分蒸發;大量汗出以後,宜多喝一些鹽開水或鹽茶水,以補充體內丟失的鹽分。

少吃堅果

堅果是指多種富含油脂的種子類食物,如瓜子、花生、核桃、松子、腰果、杏仁、開心果等。堅果含有的熱量非常高,比如50g瓜子仁中所含的熱量相當於一大碗米飯。堅果易使體內生熱,因此芒種時節宜少吃。如果非吃不可,量也應控制在30g之內,而且應儘量避免食用經過烤、炒、煎過的堅果,應食用沒有處理過的自然狀態堅果,或者只是經過輕微烤制的堅果。

起居篇

芒種|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芒種到夏至,我們要順應夜短晝長的季節特徵,考慮到氣候炎熱,很多人夜晚很難早入睡,如果無法堅持早睡早起,不妨適當做個夜貓子。既然晝長,我們索性就晚睡。

芒種時節氣候溼熱,應穿透氣性好、吸溼性強的衣服,如棉布、絲綢、亞麻等製品,使衣服與皮膚之間存在著微薄的空氣層,而空氣層的溫度總是低於外界的溫度,這樣就可達到良好的防暑降溫效果。為防止中暑,芒種節氣應常洗澡,這樣可發洩“陽熱”。但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以免“汗出見溼,乃生痤瘡。”另外,芒種時節因人經常出汗,衣服應常洗常換。

運動篇

芒種|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除了飲食方面,芒種時可選擇游泳、跑步、打球等方式進行運動,以促進排汗,增強體質。芒種到夏至,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是此時氣溫也已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汗為心之液”,因此午時運動流汗最易傷心。對愛運動的人,建議在氣溫較為涼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適當運動。也可練毛孔調息功以養生,具體方法是:

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顎,提肛,淨除心中雜念。全身放鬆,兩眼微閉或兩眼平視,但要視而不見,兩膝蓋微屈,思想集中,呼吸綿綿,呼氣時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張開,向外排氣,使一切病氣、濁氣都排出去,吸氣時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在採氣,內臟各器官也與宇宙之氣同呼吸。每次20min,常練之可達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此外,芒種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人體適當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大自然陽氣充盛的特點,從而利於人體氣血運行。但是夏季陽光照射強烈,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從而順應旺盛的陽氣,利於氣血運行、振奮精神。

芒(忙)種來了,我們也加把勁忙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