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1100天陪娃學英語經驗全總結-規避12個誤區,乘風而行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上篇文章裡我們聊到了英文學習的3個階段。

如果你是比較忙碌的媽媽,可以先做到"心中有思路,手中有方法”。

然後讓孩子通過聽音頻,看動畫,讀繪本與分級讀物的方式自學。

果果最初英文啟蒙用的幾乎都是他自學的方式。

堅持一段時間下來,我明顯地看到了他的進步 。

如果你能夠抽出一點時間,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抽出15-30分鐘,和孩子一起學英語玩英語,親子共同沉浸在家庭英語環境的樂趣裡:)

臺灣吳敏蘭老師說:“期待孩子學,不如和孩子一起學。”

如果媽媽能夠適當參與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提升和進步會更快。

重點是,咱們要先做到“推開孩子的興趣之門”

再持續地為孩子輸入原汁原味的英語,靜待花開。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今天我們來聊聊孩子英語學習中的誤區。

提前做到儘可能規避這些誤區,心中有相應的策略。

能夠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誤區1:孩子上小學再學英文就好了VS 幼兒園開始好!

究竟何時學英文?這個問題,各路專家說法不一。

我深入調研後得出的結論是-----何時開始都可以。

英語學習,從現在開始就非常好!

儘可能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中英文繪本閱讀,兒歌,童謠同步進行。

果果是2歲多開始英語啟蒙,除了開始階段他排斥英文,我花了些功夫激發他的興趣,後面這一路都很順利。

0-6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年幼的孩子對於第二語言的學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朋友的女兒,因為我的碎碎念,從2年級開始在家裡由媽媽系統帶著學英文。

目前四年級,已經熟練掌握PHONICS,自主流利閱讀,成了班裡的英語學霸。

所以,學英語其實不分年齡,重點還是那句話“心中有思路,手中有方法,日常中堅持踐行”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誤區2:是不是可以3歲起就把孩子送到外教機構去學?

這是我在身邊朋友圈經常看到的大誤區。

送去機構學,費時費錢不說。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先去查看教材,衡量孩子一年時間所能學到的東西。

再把這一年與在家利用零散時間進行英語學習,做個對比。你就會發現,送去機構,真的是性價比低。

每節課的課程內容少,進度緩慢,孩子進步不明顯--------------這是上機構課的媽媽們常會遇到的問題。

也有很多朋友後悔,花了大筆的課時費。但孩子只會些簡單的兒歌,一些單詞和詞彙,聽懂簡單的指令,僅此而已。

誤區3:媽媽英語不好,不敢教孩子英語

有時我會猜想,像徐志摩,林徽因這樣的民國大家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學習英語的呵。

相比民國時期,我們現在能用的資源可以說是無窮多。

各種地道的原版音頻,動畫,點讀筆,復讀機,令人目不瑕接的各種分級讀物,繪本。

這些都是我們幫孩子學習英語的利器。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他在生活中,一直都是堅持用英文跟兒女對話的。這讓孩子從小就具有了英語思維,學習起來特別輕鬆。

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說起來難免會不地道。但這不會對孩子的英文學習造成困擾。

只要媽媽的發音不是孩子輸入的唯一來源,讓孩子多多接觸原版音頻,就一定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以果果為例,孩子生活在方言+普通話+英文的環境中。他普通話說的很好,英文可以自由切換。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誤區4:無方法,無思路

我有位外地的朋友,平時工作很忙,她想要給孩子英文啟蒙,但又不想系統聽聽相關的微課,釐清思路。

覺得讀幾本關於英語啟蒙方法的育兒書籍也比較費時。

於是,她就跟風為孩子買了一些繪本,想要從英文繪本閱讀開始。

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孩子興致不高,收效甚微。 於是,仔細考慮之後,她把孩子送到了線下機構。

上了一段機構課,她發現孩子還是聽,說,讀三方面能力都沒看到進步。

經對反思,她對我說,如果能夠先做到"心中有思路,手中有方法” 。

再去決定是在家帶孩子學習,或者是經對深入考察,為孩子報個“課程規劃特別合理”的機構課程,同時在家裡也不鬆勁兒。

孩子的學習效果上會有天壤之別。

是的,我也深有同感,只是“課程規劃特別合理”的機構課,這個得下大功夫去找。

媽媽首先也得是內裡行家,才能更有甄別能力。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誤區5:有方法,有思路,不堅持

不堅持!這也是一個特別大的坑。

很多朋友都是英文書買了一堆,但沒有好好利用起來。

我也有過拖延無序,止步不前的情況。

後來,我採用了時間管理中“簡化每日流程,要事第一”的方法,為孩子和自己形成了穩固習慣。

以英語學習為例,我們每天堅持聽,堅持看繪本,每週堅持上網課,已經成了必須要做的事。

所謂“簡化每日流程,要事第一”的方法,也就是指我們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事務表,貼在顯眼的地方 。

以我家為例,事務表是這樣的:

”數學思維(第一)

擴充中文識字量,自主閱讀(第二)

英文(第三)

每天簡單的三件事,保質保量的完成之後。我和果果才會去做其它事情,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育兒上,我們也要做好時間管理 ,事務分級,要事第一,不拖延,不鬆懈,長期堅持。加油!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誤區6:忽略了興趣當先

在孩子的英語學習裡,興趣分兩個維度。

一是推開孩子的英語興趣之門,二是千萬別打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觀察發現,有很多朋友因為孩子不太感興趣,就把英文學習給擱下了。

而不是換個角度,儘可能想辦法幫孩子激發興趣。

嘗試從玩中學入手,是孩子最樂於接受的方式。

一開始遇到困難,彆氣餒,別放棄,我們的方法有很多,不怕孩子不愛上英文。

(我在後面會寫關於激發孩子興趣的文,希望能夠幫到你:)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我們再來看看打壞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這裡又有2個小點,一是提前讓孩子學習超齡的課程,二是要求孩子輸出,開口說英語,讀英語,學英文從樂事變成了苦差事。

在幫果果約各個線上機構的試聽課時,新東方的多納英語讓我印象深刻。

但因為我不想讓果果過早學習類似小學的課,最後沒選擇多納。

我在生活中沒刻意教過果果認識英文單詞,要求他讀英文繪本給我聽,要求他必須用英文回答我的問題。

我們一直處在“持續輸入,靜待花開”的階段。

要不是後來上網課,課上他必須得自己讀很多內容,我都不知道,他竟已不知不覺積累了這麼多。

所以,請儘可能不要著急想讓孩子輸出,檢驗學習效果。

快樂學英文,快樂最重要。請相信孩子,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

誤區7:資源利用不足

做為媽媽,我想你和我一樣,一定屯了很多的書和資源,但真正使用的卻不那麼多。

現在,我們來大致梳理下英語類我們都有哪些資源。

1.兒歌童謠類--- 鵝媽媽童謠,WEE SING ,super simple song 等

2.繪本類--廖彩杏書單,吳敏蘭書單,汪培珽書單,蒙施爺爺,小怪物,亞瑟,還有出版社不斷推出的新書

3.分級讀物類-牛津閱讀樹,機靈狗 ,培生,RAZ ,海尼曼

4.動畫類--藍色小考拉,小鼠波波,peppa pig, 小烏龜富蘭克林,米奇妙妙屋,超級飛俠,汪汪隊 等原版英文動畫

5.各種繪本音頻,動畫音頻.......

以上的資源只是大概列舉了幾種。實際我們擁有的超級多。

我們來簡化一下:

可供聽的資源有------兒歌童謠類,各種繪本音頻,動畫音頻類 (每天固定1-2個時間段,播放給孩子聽。有了基礎可以過渡到裸聽,聽有趣的章節書等等)

可供看的資源 ----主要是動畫,兒歌類也有視頻,藍色小考拉,小鼠波波,peppa pig, 這3部都是特別適合孩子啟蒙的富力城畫。(每天固定1個時間段,放給孩子看20-30分鐘)

可供閱讀的資源---各種精彩紛呈的繪本,分級讀物口袋書(每天固定1-2個時間段,共計20-30分鐘,陪孩子看,或者用點讀筆讓孩子自己點)

理清了思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長期堅持 和注意資源的更新和替換了。

是不是很簡單?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誤區8:中英文上的不均衡

果果2歲多時,我開始意識到英文學習的重要性。

我當時想,之前中文閱讀積累的已經很多,英文得加緊了,我開始每天給他大量磨耳朵。

花了大量時間在英文上。

很長時間之後,我才轉過彎來。孩子的學習並不是非此即彼,均衡才最重要。

中國孩子,母語第一,英文第二,這是必須的。

英文學習有著兩個階段learn to read , 然後才是read go learn.

我想讓孩子多花一些時間在第一階段,領略英文讀物的美好,開擴眼界。

去年我整理果果的書,中文是1400本,英文大大小小的分級,繪本加起來是1300本,共計2700本。

看似中英文讀物數量基本持平,其實果果的中文能力是要強於英文能力的。

這也跟我們長期重視中文閱讀,然後再同步均衡其它各科學習有關。

誤區9:磨耳朵是個坑

吳敏蘭老師說,她不建議大量給孩子放音頻,因為孩子也需要休息,太聒噪對孩子的大腦,神經都不好。

確實是這樣的,我走過類似的誤區。

真的不需要聽太多,可別讓英文音頻變的很聒噪。

這裡還有個“可理解性輸入”的問題。

如果孩子壓根聽不懂單詞句子的內容,聽再多遍,他們也只能記住大概旋律,節奏,對詞都是含混不清的。

與其一遍遍地重複無效磨耳朵,不如先帶孩子過上一兩遍要聽的具體內容 ,再去聽。事半功倍。

誤區10:自然拼讀法應該早點學

英語中的自然拼讀法phonics,相當於中文裡的拼音 ,孩子在學過phonics之後,基本可以做到見詞會讀,聽詞會拼寫。

所以,建議每個孩子一定都要去學學phonics,這真的很重要。

但這裡有個前提 ,需要孩子有一定量的聽力詞彙積累才好。

否則,孩子學了效果也是不佳。

我們以一個簡單的單詞Sunday為例, 孩子接觸過這個詞,又學過phonics,自然可以很簡單的拼出來。

但假如孩子壓根沒聽過這個詞呢,他僅是學了phonics,能夠準確拼出來,並且知道它的詞義嗎?

此外,如果同步學習自然拼讀和拼音會出現小混淆的情況,建議等孩子完全掌握拼音之後,再去學習自然拼讀。

原创:1100天陪娃学英语经验全总结-规避12个误区,乘风而行

誤區11:沒必要聽兒歌,唱童謠,會讀就行了。

英文學習,韻律節奏是特別重要的。

常聽英文兒歌童謠的孩子,他們的韻律節奏一般都會特別好。讀起書來很有韻味。

你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讀一著《鵝媽媽童謠》就會發現大人和孩子之間的韻律節奏區別之大了。

誤區12:英語思維,自主閱讀 , 純正發音,流利閱讀,free talk 這真的很難做到

孩子的學習能力遠超我們的想象,千萬不要束縛了孩子的能力。

果果上外教課跟老師說:Teacher ,you haven't finish talking ,you are talking with my mum .

This is my magic wand . (秀自己的魔法棒)

我有點感慨,haven't 這個時態我不知道他是何時學來的。

而magic wand ,我只會說magic stick,壓根兒想不起來 wand 這個詞。

在陪伴果果上網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語法,詞彙,句式,表達,英語思維,都是他毫不費力,自然而然地吸收學會的。

蒙臺梭利博士說孩子都有吸收性的心靈,這真的是至理名言。

所以,真的不需要想那麼多,擔心太難了,孩子不感興趣,學不會,擔心自己英文不好,沒法好好教孩子。

給孩子提供條件,他們自然而然就能學得特別好。

孩子的英文學習,需要我們參與的其實並不多。

我們不是老師,只是孩子學習路上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這樣想,就會感覺輕鬆許多.

找對方法和思路,點滴付出,靜待花開。

If you want ,Just do it .

I know ,you can do it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