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女兒帶娃患上抑鬱症:比物質啃老更可怕的,是精神啃老

聽我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們小區的樓阿姨三年前退休了,那時候也經常在小區散步的時候遇見她,跳跳廣場舞啥的,人看著挺精神的。

可自從女兒生了孩子以後,因為女兒女婿忙著工作上班,便把帶娃的事情全交給了樓阿姨。

帶孫子,本是件天倫之樂的事。

可是,半年以後,樓阿姨不對勁了,暴瘦了將近10斤,精神也變得萎靡不振,還常常夜裡失眠。

樓阿姨說:“現在帶孫子太累了,生怕有個什麼閃失,幹什麼都得小心翼翼的。更憋屈的是,還要時不時地被孩子的爸媽嫌棄帶不好。”

據統計,2歲半以內的兒童,60%-70%由祖輩照顧,3歲以後則佔40%。

近年來,有樓阿姨這樣遭遇的老人也越來越多了。

老人幫女兒帶娃患上抑鬱症:比物質啃老更可怕的,是精神啃老

1.

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但現在似乎出現了一種新的不孝:就是年輕人只負責生孩子,但不負責帶孩子。帶孩子的重擔全都丟給了家裡的老人。

比如,綜藝《媽媽是超人》裡的包文婧,27歲生娃。女兒餃子都已經3歲了,照顧餃子的事情還是都甩給了姥姥,當媽的倒是一點也不操心。

帶孩子,對於老人們來說,是一種體力上的考驗。

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上的考驗。

帶孩子要是帶得不好,還要遭嫌棄。

“媽,跟你說多少次了,不要給自己吃糖!會蛀牙的!”

“媽,不是跟你說了不要和孩子說方言要說普通話嗎?”

反正,出了問題,全賴老人。

可這到底的誰的孩子啊?

讓老人和孫輩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這沒錯。但這跟讓老人全職負責帶娃,是兩回事好嗎。

老人有能力幫帶娃,願意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也沒錯。

你這樣霸佔了老人的晚年時光,無異於一種精神啃老。

老人幫女兒帶娃患上抑鬱症:比物質啃老更可怕的,是精神啃老

2.

“不是隻有經濟上的依賴才叫啃老,還有一種是精神上的啃老。”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精神啃老。

而這種精神啃老卻往往容易被整個社會所忽視或者視為理所應當。

現在的年輕人的確壓力很大,過得很辛苦,但你不能見到父母就是無休止的抱怨啊:上班太累啦,生活太不容易了,活著真沒意思啊!

誠然,子女和父母之間是應該多些溝通和交流。但是,你傾吐也得有個度,把握一下分寸啊,你光顧著一個勁地倒苦水,發洩負能量,有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接受問題呢?

這不但對問題解決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會增加父母的精神壓力。

父母已經為你操勞了一輩子了,你還要他們為你擔心到什麼時候?

有時候,報喜不報憂,是個更好的選擇。

不要讓父母為你背上精神負擔了。

也不要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什麼事都指著年老的爸媽了。

王爾德說:“你不知羞恥地索取,毫無感激地接受。”

苦了的,是你操勞了一輩子的父母。於心何忍?

老人幫女兒帶娃患上抑鬱症:比物質啃老更可怕的,是精神啃老

3.

父母為我們操勞忙碌了一輩子,老了,是應該還他們一個自由的晚年了。

讓他們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讓他們可以不再為子女擔心一切,讓他們可以享受一下自由。

畢竟,他們的晚年,其實並不長。

父母累了一輩子,老了應該去過過他們自己的小日子,擁有自己的幸福晚年時光,做子女的,我們應該努力去成全他們,而不是霸佔和綁架他們的晚年時光。

當我們向父母索要的時候,父母只怕給予的不夠。

而當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只希望我們不打折扣。

請把他們的晚年時光,還給他們。

然後記得,附加上你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