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华为,是一家让人肃然起敬的公司。

只用30年就做到现在的成就,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办到的。

因此,任正非被人称颂、议论,在互联网上获得大量的关注,也无可厚非。

名实相副,自己艰苦奋斗出来的荣耀,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去等闲视之。

尽管任正非说华为是足够开放的,但没有人可以夸口真正懂得任正非,懂得华为,虽然分析、研究两者的文章不可胜数。

如山之高,如水之长,就算我们撷取华为一个微小的部分、得一孔之见,仍然是受益无穷的。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盛名之下无虚士。

在文章中,作者无私分享了自己用19年的奋斗经历得来的经验和感悟,老方觉得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对一些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和一些准备跳槽的朋友,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对于年轻人来说,初始的收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能不能每年都有大幅提高,你选择的平台能不能支撑这一点。每个月差5000块看起来很多,但是10年下来总共才60万的差距。如果能力提升得快,也许十年后你一年的薪酬就足以覆盖这个差距。”

其中,作者描述的华为高级总裁卢赣平这段话让老方感触颇深,如果早懂得这个道理,人生也会少走许多的弯路。

人和人的差距往往是由各自的大脑认知决定的,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认知格局和选择对错,构成了人生最大的成本。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窥一斑而知全豹,员工的水平代表了公司的水平,看华为人的素质就知道华为确实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心服口服。

还是那句老话,选择大于努力。

作者在进入华为之前,先是在一家单位干了5年,「基本处于“他们假装发工资,我们假装干活”的状态」,因为受不了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于是跳到了一个小民企,一个月收入五六千。

然而,「小公司基本上靠一款产品打天下,进公司一两个月就搞定了产品开发,后面基本过着早上9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的生活。如此一年,觉得这样下去实在浪费青春,就有了再次跳槽的心思。」,正好遇到华为招聘,于是就去了华为。

所以啊,那些小公司的老板要注意了,千万不要有“高薪养人”的打算,犯“死海效应”的错误,真正的人才不会因为你给的薪水高就会安稳留在你这里的,人才都有证明自己价值的欲望,想要去做出一些事业来。

狼毕竟是狼,不会接受被豢养的结果,而只看薪水高低的人,你留下来也不过是些庸才。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聪明人总是看得长远一些,不被短期利益套牢,如果接受一时的收入高而工作低价值的工作,那么无疑扼杀了自己的成长性。

从长期看,这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了。

作者入职华为后第一个月只拿到了4500块的工资,比原来的收入少了不少。但第二年,他就分到了7万股票和4万奖金。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华为也没什么钱,所以就出了个“画大饼”的长激励政策,用股票换回给员工的奖金,这样公司的现金流就不受影响,这点让当时的不少员工很纠结。

要知道,那时候员工选择用奖金买股票,不够的是可以找公司贷款的,不知那些选择只要现钱的员工后来有没有后悔。

作者说这是他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笔钱:

“到今年这笔钱的收益是32倍,同期我买的房子是18倍不到。”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但最大的成就不是待遇,而是自己的成长,用作者的话说,他在华为整天就是学习干活,一年涨的知识顶上我在国企好几年了。“国企一年的活,用华为的进度,一个月就可以做完。”

「大概是工作一年后,我回两个老东家串门,发现两件事,一是我的水平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前的同事,二是国家加大了投入,前同事们的收入和我一样,跑到外面两年经济上没有啥差别。」所以说,公司的工作氛围很重要,一种简单纯粹的人事关系,可以让员工避免很多无效动作,从而把时间精力投入在价值生产和成长上。

员工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公司才有持续的进步。很多老板容易在这点上犯糊涂,害怕员工本事大了就涨工资、跳槽、让自己吃亏,所以宁愿花几百万买机器却不舍得花钱给员工培训,然后因为操作失误再花几十万维修。

这样的见识和格局,活该只能做小老板啊。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一个人的发展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你依靠的那个平台更重要。

如今声名显赫的余承东当初还只是华为一个破落产品线的头儿,但那时他就喊出了“眼界决定境界,定位决定地位”的口号,敢于争当业务老大,并一手带领无线部门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无论19年的老员工,还是今天的大嘴余承东,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扪心自问,我们的公司能够留住、培养出一个19年不离不弃的优秀员工吗?又能够容得下余承东这样的狼王领导吗?

如果你说行,那你再考虑下,你的行业趋势,你的公司机制,你的胸怀和格局、眼界和境界,你的公司究竟有没有那样的土壤。

一块薄田终究长不出参天大树,更不用说一片森林了。

19年前,国际巨头IBM的收入是800亿美金,加入这样的公司几乎是所有工程师的梦想,而19年后,IBM的收入还是800亿美金,华为从80亿人民币变成了925亿美金,乌鸡变凤凰的奇迹,离不开无数华为人的日夜奋战,也离不开任正非一开始定下的格局。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公司和个人,永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

对职场新人而言,真正明白当前收入和今后发展关系,就不会计较一时之短长,你的优势就是年轻、时间多、试错成本低,所以可以通过频繁的换工作来确定自己的方向,这时候找到一个好老板最重要。

是老板决定了平台的格局,而平台又决定了你的成长上限,如滴滴创始人程维在加入阿里之前就换了不少工作,没有在阿里时期的经验和能力、人脉等的积累,又哪有滴滴的雄霸天下。

一旦找准方向,找对了老板和平台,在公司里就要稳住,千万不要被外面的眼花缭乱所引诱,你出去的那点好处,远不及你安稳随平台进步的速度。

当然,你的成长还要和平台的成长保持同步,个人和公司,两者的成长速度一旦打破平衡,就很难继续维持关系的,必然是要么一方跳槽,要么是一方辞退。

余承东点赞!一个华为19年老员工:如何一年超越和别人十年的差距

最后,这些道理事后说容易,但当时当刻有几个人会不被迷惑呢,毕竟,人很难想清楚一件事对自己今后的影响。

如果你觉得现在向上进步很难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开始变得平庸、人生一头望到尾,没有多少希望,那就必须做出改变了。

也许很艰难,但老方只能告诉你,做对的事情,永远不会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