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要贏,就得有資本。格瓦拉沒有這個資本,所以,輸似乎已經被註定了。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01

風雨飄搖傳言不斷

對於格瓦拉——這家老牌票務平臺來說,最近的這一個月不大好過。

與格瓦拉長期合作的電影資料館,宣佈放棄和格瓦拉的票務合作,調轉山頭,選擇與淘票票牽手,即將讓停滯的線上購票重新出現;而用戶的網站和App體驗,也在逐漸變得糟糕,積分不能使用,簽到暫停,答題紅包和猜票房活動相繼結束,用戶也不能用App和網站購買藝術展。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在新民晚報的報道中,消費者的電影兌換券被盜,格瓦拉也沒有進行處理,反而是讓消費者自行報警解決,各個前臺相互推諉,消費者權益沒人在意。的確,格瓦拉的員工們似乎無力專注工作。二次收購之下,崗位能否保住還是未知數,已經沒有人在意用戶的想法和態度了。

甚至還有格瓦拉破產的傳聞屢禁不絕,微影時代前幾天還極力否認和貓眼的合併,然而打臉卻來得太快。

——根據媒體消息,格瓦拉即將被貓眼電影收購。

02

十年創業兩度易主

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格瓦拉這個票務平臺還稍顯陌生,但作為成立於2008年3月的電影票務平臺,它可以說是現在貓眼電影、淘票票和微影時代的前輩。

真正打響了格瓦拉名號的是上海電影節的票務戰。根據前格瓦拉員工對時代週報的描述,當時格瓦拉第一次參與電影節合作,遭遇系統崩潰,為了能夠把票送到影迷受眾,格瓦拉採取了人工送票的方式,隨後格瓦拉成為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指定的售票渠道。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那是格瓦拉最好的時候,可以說得上是一馬當先。隨後格瓦拉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從上海向全國發展,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

群雄逐鹿,哪怕曾經是第一的格瓦拉也只能不斷讓出市場份額。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說到底,要贏,就得有資本。格瓦拉沒有這個資本,所以,輸似乎已經被註定了。

所以,格瓦拉選擇了微影。2015年11月,微影時代宣佈完成C輪1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隨後一個月內,微影時代選擇了格瓦拉,當時的說法是,合併之後的微影旗下的微票兒和格瓦拉雙品牌並行,兩方的團隊保持獨立的運營,資源共享。

然而這不是真的。早在第一次合併的時候,格瓦拉的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就已經走了大半,而創始人劉勇和張學靜選擇重新創業。就像合併之後的優酷土豆,只見優酷,不聞土豆,格瓦拉被逐漸邊緣化。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但令微影時代的創始人林寧沒有想到的是,就算是收購了格瓦拉,依然沒有擺脫被BAT狙擊的命運。根據易觀發佈報告顯示,今年的暑假檔,淘票票已經超過了貓眼電影和娛票兒,以30.9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曾經通過併購實現的優勢轉眼就消失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資金。

有阿里作為強大後臺的淘票票,不僅擁有用戶的入口和流量,同時作為阿里大文娛版塊的關鍵一環,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是一定不會放棄爭奪票務平臺這一市場的。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上海電影節在2015年放棄了格瓦拉,和淘票票簽訂了三年合約,而那些藝術資料館,也正是如此。

微影時代雖然有騰訊的支持,然而前身美團的貓眼電影也有騰訊的手筆,根據媒體報道,社交軟件的合作也已經快要到期。儘管微影也在打造泛娛樂化平臺,然而和擁有光線控股的貓眼以及阿里支持的淘票票比起來,造血能力尤顯不足。

作為投資人的騰訊,自然更希望看到微影時代和貓眼電影合併,然後和淘票票正面開戰。

03

格瓦拉不是個例

雖然中國電影票房已經超過了600億元,然而票務平臺所賺取的利潤是極為有限的。即便是淘票票也稱目前還是虧損狀態。因此,各家都在積極佈局,向外拓展產業鏈,騰訊佈局影業開發電視劇,微影時代和貓眼合併後會加快內容的開發。

從一馬當先到被邊緣化,格瓦拉當然不是個例。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沒有資本的扶持,再好的情懷都是一紙空文。就算是豆瓣,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從其頻頻砍掉不能盈利的功能和軟件來看,它迫切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積極謀求上市融資。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共享單車、滴滴和uber的大戰亦或者千團大戰,能活下來的永遠是大公司。而你會發現,背後,往往是騰訊和阿里的身影。

風雨飄搖的格瓦拉將何去何從?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網易等媒體平臺

WeMedia成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