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學了這麼多知識,也不見命運有何改變?”

——2009年,上海海事大學法學系研究生楊元元自殺前如是說。

“耶魯改變了我一生。”

——2010年,耶魯畢業的中國人張磊在給耶魯捐款888.8888萬美元前如是說。

兩人都在講述大學對自己命運的影響,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知識真能改變命運嗎?

幾乎每個中國學生從小就被家長不斷灌輸這樣的理念:你好好讀書就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高達34%的人後悔上大學

北京不少於10萬大學生患有抑鬱症,畢業後淪為蟻族;《中國青年報》一項上萬人參與的調查顯示:34%的人後悔讀大學;51%的人認為,在大學裡沒學到有用的東西。

當整個社會都認為讀大學是成才標準,大學卻不能提供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大學的失敗。每年觸目驚心的大學生失業率不斷地在提醒我們思考讀大學的必要性。

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大學生跳樓自殺,富士康的普通員工也跳樓自殺,為什麼不同的學歷、背景和社會經歷,都會選擇同樣的方式對人生進行了斷呢?”

——網友寫《富士康員工自殺和大學生自殺如出一轍》的博客,其中有此發問。

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

與中國大學相比,國外大學,特別是常青藤這類學校,對於學生素質的要求並不侷限於學術方面,全面發展是考量一名學生優秀與否的一切前提。

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從進大學以前,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充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到大學以後,特別是大三大四的時候,專業課會分成各種小班,學生會有更多和教授單獨交流的機會,也更容易接觸到一些導師團隊研究的課程項目。

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其實,對於國內和國外的教育方式

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更願意相信國外大學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許在這裡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

大膽嘗試新事物,發掘自己的潛力

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自己的大學生活

這樣的生活方式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

都不會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