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4000相當八十年代多少錢?

手機用戶60959784858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不好回答。首先,4000元工資,在今天的社會里,處在不同的地方,會給人的生活帶來不同的感覺。假如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四千的月入可以保證活著。拿著這點工資,不可能在一線城市感受到幸福。如果在二三線城市,四千的月收入,可以保證基本生活了。要想過得好一點,還要繼續努力。如果是退休人員,在小縣城或是小鄉鎮生活,那就會相當幸福了。

另外一個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剛剛解決溫飽,向著小康社會邁進的時期。而現在,是已經實現小康的時期。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樣,生活水平不一樣,僅僅以工資的多少,對生活的變化無法得出一個有用的結論。筆者對八十年代的生活,多少有些感受,還是想以自身的體驗,說說這些年的變化。

如果以物價的變化來推算貨幣的購買力,選擇的物品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可能是大相徑庭的。每個人的算法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據說有經濟專家算出的結果是15塊左右。按這種算法,人民幣在三十多年間購賣力下降了260多倍。我覺得,這個數字恐怕有些誇張了。以食品的價格來算,筆者自己也有所感受。八十年代,筆者家鄉一個水煎包的價格是五分錢。現在大概是2元左右,價格上漲了四十倍。以這個數字計算。四千塊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塊。以當初的一百塊,與現在的四千相比,大體靠譜。除了食品方面的,再看看其它的。筆者91年參觀故宮的時候,門票是3元,現在是60元到80元之間,價格上漲也是在20到30倍之間。

既然已經得出一個結論,是不是說,這就是一個定論了?肯定不是。如果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四千元,相當於八十年代的幾十到一百元這個結論。假如我在八十年代,是幾十到一百元的工資,現在四千元,說明我的收入沒有增長。必須要超過四千,才算增長了。這個結論恐怕也不對。如果是這樣,那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全部是通貸膨漲的原因了。人們不會感受到實際的成果。這顯然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在對比的時候,換一下物品,得出的結果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你才會感覺到四十年來翻天履地的變化。

我們就以電視機為例。筆者老家在膠東的一個村莊。一九八六年,全村有了第一部電視,日本進口的24寸彩電,價格四千左右。是一個外出幹建築承包的農民掙了錢之後買的。那時候,一般工人或是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大概也就是一百上下。四千塊錢大概是許多農民一輩子都沒見過的。是一般掙工資人員四五十個月的工資。而今天,這樣的電視機已經淘汰了。按現在的價格,大概也就值千把塊錢。以現在一般工薪階層,五千到一萬的收入水平。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五到十部。這樣算下來。人們的實際收入增長了二百多倍。這個數據,大概可以解釋四十年的成就了。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剛剛進行的時候,中國還沒有進入商品社會。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和生存,與錢的關係不大。這個話,八零後的,可能就聽不懂了。也就是說,那時候,沒有錢,也是可以生存的。筆者八十年代後半期在讀初中。當時我們住校吃飯是不花錢的。每人從家裡拿點玉米麵交到學校,換成飯票。學校把玉米麵加工成窩窩頭和玉米糊糊,再從家裡帶點感菜,就是我們的伙食。學校食堂只有中午炒點菜。基本上就是白菜炒肉片之類,五毛錢一份,誰要吃的話,要提前預訂。當時我們班裡,只有一兩個人,每天中午吃熟菜的。大多數吃個窩頭,啃點鹹菜也就算了。按玉米五毛一斤,每月五六十斤玉米麵,也就是三十元左右,就可以生活了。現在說這些,大概沒人相信了,可這確實是當初的生活。

在我的印象中,八九十年代,人民幣對美元的價格就是7元左右,現在還是在6-7元之間。以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來說,它是沒有貶值的。如果八十年代拿100元,現在拿4000元。如果有了住房,在二三級小城市裡,會過得很幸福。扣除每月一兩千元的生活費。剩下的錢,其購買力比八十年代要高得多。


七月流火140400643

回答這個問題容易暴露年齡。如果要從宏觀上去回答的話,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考證到。有關機構和專家在這方面都有專門的論述。我這裡只是從我的回憶中搜尋一下某些特定產品的價格,和今天做一個比較,來大致判斷一下。

上世紀80年代,我記得一張電影票大約是四、五毛錢。今天的電影票按照折扣價格計算,35塊錢上下一張,大約漲了80倍,按照這樣的比例計算的話,現在的4000塊錢相當於80年代的50塊錢。

再比一比公園門票,那會兒無錫錫惠公園門票5分錢,現在70元,差不多漲了1400倍,照這麼算,現在的4000塊錢相當於80年代的3塊錢 !

以主食大米來計算,那會兒的大米實行計劃經濟,需要憑糧票購買,我記得每斤是一毛五分左右。現在的普通大米2塊5左右一斤,差不多漲了17倍。這樣算的話,現在的4000塊錢相當於80年代的240元 。

那會兒城市裡的公交車的票價按照距離的遠近一般是五分、一毛和一毛五。取中間值一毛錢。但那會兒沒有空調車。今天城市裡的空調公交車,一般是兩塊錢左右。非空調車已經不多,有的話大約是一塊錢左右。按照一塊錢對一毛錢來計算,大約漲了十倍。按照這個比例的話,現在的4000塊錢相當於80年代的400塊錢。顯然這個比例,並沒有反映出真實的通貨膨脹情況,說明現在的政府對公交補貼的力度還是很大的。

再說食堂飯菜價格,那會兒我記得在學校食堂吃一頓飯,簡單的一葷一素,加上三、四兩飯,一頓飯才五毛錢左右。現在十塊錢根本打不住。差不多漲了20多倍。這樣算的話,現在的4000塊錢相當於80年代的200元都不到。


悠遊四方

經常聽說有專家算過八十年代的一萬元,那時候俗稱萬元戶。根據北師大的專家算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55萬,這個數字有點超乎常人的想象,這說明這三十多年的時間,我國的貨幣竟然縮水了255倍!那麼4000元相當於八十年代的15塊多點。

我們現在根據物價來算下,八十年代平均工資在63元每月,那個時候的豬肉大概7、8毛一斤,現在是12塊多點,這中間有漲了17倍還多。這樣算4000元相當於當時的253元。

如果按照房價來算那就恐怖了,當時租房100平方的大概是1.2元,現在沒有3000你能租什麼房子。這就達到近3000倍!!!

如果照現在的推算並不太準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物價的增長,現在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準確,你們的看法是多少?


太子爆笑吧

八十年代豬肉是每斤0.73元,而且沒有浮動價格,一年四季一樣,雞蛋是3分錢一隻,也是一年四季不變,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去西安讀書,一紮啤酒是0.5元,一盤小菜是0.5元,一串羊肉串是0.5元,有的小菜只有0.3元。

現在,一斤豬肉便宜的六、七元,好的十幾元,遇到生豬養殖減少,二十多元也有。也就是說,有10倍的、20倍的、30倍的,雞蛋最高時可能達到50倍、60倍。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當然是房價。八十年代是統一分配住房,雖然面積小點,但租金也十分便宜,只有幾元錢。現在,房子是自己的了,房子面積也大了。8成以上家庭每月支付的利息,可能就相當於以前所付房租的1000倍以上。

如此一算,現在的物價應當是八十年代的4、50倍,八十年代的4000元,按照紙面價值和理論上的通貨膨脹,應當相當於現在的400元左右。但是,如果從實際購買力來說,可能還沒有這麼多。更重要的,那時看病、上學、住房都幾乎不花錢。

不過,過去由於物質不豐富,縱然有錢,也買不到多好的東西。現在產品豐富、商品琳琅滿目,產品質量也遠高於過去(食品要考慮安全性,可能就很難說了)。所以,貨幣的貶值不代表生活質量的下降、生活品質的降低。如果要說不足的話,主要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安全感沒有以前強,生活壓力比較大。尤其是生不起病、不起房、上不起學。這個,可能就需要客觀看待了。


譚浩俊

工資4千相當於8O年代多少錢?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說明。8O年代的中年職工工資大約4O元/月。那時大米O.14元/斤,4O元可買大米近3OO斤。而今日上班中年職工工資大約4千元,大米2元2角/斤。4千元可買大米約18OO斤。180O是3OO的6倍。如果從大米的換算得出今日4千相當於8O年代的24O元。但從工業產品來比較如手錶8O年代的手錶也要1DO元,而今日的手錶也就1OO元,因為我上班一年多才買了塊手錶。從工業產品來比較,大部分工業產品還降價了,如汽車,摩托,電腦,手機衣物之類都降價了,工業產品大部分8O年代是質低價高,8O年代我買不到名牌自行車。而花3OO多元買了輛雜牌自行車叫,箭牌,自行車,質量很差,剎車還不是剎剛圈剎不死,第一次我朋友帶著我下坡就剎不住出問題,人車都摔了。車也變了型。那時的工業產品對我的印象大深了。綿綸襪子要3元/雙比今日還貴。從工業產品購買力來比較今日4千也相當於8O年代4千。從房價我們這裡是邊遠鄉村,8O年代房價是4O元/平,一個月工資買一平,而今日是1千元/平,4千可買4平。今日4千相當於8O年代16O元。當然問題是今日城市的房價大高了。如果用城市的房價來房算今日的4千還不如八十年代4O元。


陳早華

工資4000千相當八十年代多少錢?

我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先比較比較如今與80年代物價變化,看看你這4000元放在當年實際的購買力相當於多少錢!然後結合80年代的工資水平看看你屬於什麼檔次!


第一:先看看購買力情況:比較一下衣食住行以及生活其它方面!

先看看衣服:

這個不同服裝差異肯定是很大的,當時比較流行的就是的確良面料做的衣服,80年代在北京或者上海一套國營商店出品的服裝價格在20元左右,還要布票哦,如今同等質量的衣服至少要500-1000元,當然如果是高檔品牌就沒有底了,我就按照25-50倍計算吧,如今的4000元買衣服相當於當年的80-160元。

再看看食:


當年的大米大約0.16元/市斤,如今的大米我就算2.3元/市斤吧,按照米價計算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278元。

當年的豬肉價格波動比較大,大約在1-2.5元/市斤之間,如今的豬肉各地差異也很大,我就按照12元/市斤算吧,按照豬肉價格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334-833元之間!

再看看住:


80年代基本上還是福利分房時代,部分城市才開始有商品房,在80年代末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房屋均價大概在1500-2000之間,我就按照1750算好了,如今這些地方同樣區域房屋均價至少六萬以上,我就按照6萬計算吧,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16元。

我們再看看行:

如果是坐公共汽車當年的票價一般在幾分到幾角之間,按照如今同樣差不多的里程現在的價格在數元不等,公共汽車的價格翻了大約10-15倍,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267-400元之間。

如果是買汽車當年一輛桑塔納就要24萬,如今8萬就可以搞定,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2000元,汽車價格如今是大幅下降的。

我們再看看生活其它方面:

80年代看電影一般只要幾毛錢,如今幾十元,翻了50-100倍,看電影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400-800元,其實買書也差不多。

80年代買家庭電器貴的離譜,當年買一個14寸的彩電就要上千元,如今如果買這樣一個彩電200塊都沒有人要,對於家庭電器來說如今的4000元至少相當於當年的20000元!

購買力變化的結論:

與80年代相比如今貶值最厲害的是家電以及汽車,當年這兩樣比現在貴的多,如果衡量這兩個商品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2000-20000元,平均算16000元,你已經是個大款了!

衣食住行的其它方面物價都上漲很厲害,衣服漲了25-50倍,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80-160元,衣平均算120元,吃的方面按照大米算現在的4000相當於當年的278元,如果買豬肉差不多400-800之間,吃的方面平均價我按照450元計算,住方面如果買房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16元,如果你坐公共汽車出行如今的4000相當與當年行的300左右,看電影如今的4000相當於當年的600左右,把這些物價全部平均一下4000大約相當於當年的320元左右。


我們看一下當年工資水平吧:

下表是全國平均工資表,當然這統計的都是企事業單位,大量農民可沒有這個收入!


320元的月薪在80年代是什麼水平呢?至少是平均工資的3倍以上!當然80年代許多職工實際的收入在這個工資表裡是看不出來的,因為當年許多東西並不需要花錢買,大量單位職工是靠工資外福利生活的,但是僅僅就購買力來說如今每月拿4000元工資水平的職工生活水平與當年的職工是差不多的,甚至還要好一點,這是生產力提高之後的結果,如今的問題是貧富差距太大,現在月薪4000是在平均水平以下的。


心安理得君

工資4000千,實際上是400萬,應該是工資4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

其實我們國家的80年代,是改革開放後,變化非常迅猛的年代。

1985年,我們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9.3%,此後的四年這一數據分別為6.5%、7.3%、18.8%和18%。

1986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71元,平均月工資106元。據統計,1990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為2140元,平均月工資178元。增長了68%。

如果考慮平均工資的話,2016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資是7706元,青島市的平均工資是4910元。不過這些工資都是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會比整個平均工資高一些。

而我們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到2200元每月。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6年全國平均工資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2833元。
所以,現在月工資是4000元的話,還趕不上2016年全國的平均工資水平了。



那個年代,我們的社保公積金還沒有建立起來,拿到手的工資都是實的。而現在扣完社保公積金,我們拿到手可能不到3500元。

貨幣比值相當於1:20左右。

也就是說我們月工資4000元,經濟相當於過去90年的平均工資178元左右。

其實這樣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購買能力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更是不斷改善。

我的過去確實有一點兩點讓我們嚮往的地方,還是我們現今的生活總體好。生在福中要知福,千萬不要不知足。


暖心人社

現在的4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40元。

我身邊就有一個最真實的例子,在80年代我爺爺已經參加工作了,當時是在國企的製藥廠,一個月工資30多塊錢,30多塊錢在當時算很高的了。在哪個時候燒餅2分錢一個,雞蛋幾分錢一斤,豬肉幾毛錢一斤,而且那個時候不是你有錢就能買東西,必須要票,我記得我爺爺給我講過,他為了買一輛大梁的自行車,攢了半年的工資加上自己的存款才勉強夠買。

那個時候我奶奶在農村家裡生活,帶著我爸和我叔,我爺爺在省內某個地級市工作,每個月我爺爺都會往家裡寄錢,我奶奶說我們家在我們村過的生活是中上的,因為不論是肉還是糖我們家裡沒斷過。

我奶奶給我講過那個時候錢的重要性,那個時候我叔叔結婚,家裡蓋房子錢不夠只能貸款,蓋那種一層的房子蓋了4間,總共花了3000多塊錢。那個時候物價低,但是錢也比較實用,家裡有個電視機能吃上糖就說明這家的家境不錯。在當時40元的工資足夠養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但是現在4000元,如果在三線四線城市,沒有房貸車貸,有孩子的話勉強夠生活。


笑搞

在80年代,工資主要用於吃穿,基本不會有額外的消費開支。現在則不一樣,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還有花費在裝扮(衣服、化妝、保養等)、娛樂活動、自我學習提升等各項開支。如果要把4000塊換算到80年代,主要還是要拿“吃”的方面做對比。

1、最高相當於80年代2000塊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答主說,現在的4000塊相當於80年代40~400元左右,這樣說有些不具體,接下來金十君找了1985年的一些常見商品價格,對比現在的物價水平,換算出4000元在那時候相當於多少錢,僅供大家參考。

2、80年代幾十塊管飽一家幾口人

當然,純粹把現在的4000塊換算到80年代的貨幣價值來衡量80時代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畢竟社會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就拿上面這張表來說,現在的4000塊最高都能換13輛自行車,但是那個時候城鎮職工一年的工資才1000出頭,誰都不敢輕易買輛自行車。

再拿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日常飲食來說,很多職工一個月50元工資,每天吃著粗茶淡飯,但是一家其樂融融,80年代的溫飽也是大家所關注的。但在今天,300元即使能買來同樣的飯菜,

沒人會認為,一個月只能吃上三頓肉算是正常的生活。

3、生產力的進步帶來財富觀的改變

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社會變遷帶來財富觀的改變、生活的改善。因為時代在發展、生產力在進步,80年代看似很貴的東西,在現在都極其普遍,可能要花一年工資購買的商品,現在拿出個半個月工資,甚至連半個月都不用。

比如,一臺14寸的日本進口彩電大約要1000元,現在同樣的價格則可以買到32寸的液晶,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家電可以引來鄰居的羨慕,還可以成為光鮮的嫁妝。現在,家電已經變成常見的家庭必需品,不再那麼引人注目。還有手機,以前象徵身份的“大哥大”要好幾萬才買得到,現在一部手機最便宜幾十塊都能買到,變成再普通不過的東西。

可見,當我們討論現在工資4000相當八十年代多少錢,或者現在的1萬相當於20年後的多少使,除了考慮對應購買力的換算外,還應當包括隨經濟發展而不斷膨脹的財富觀。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