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米起營在社旗南11.2千米,興隆鎮街東邊0.5千米,社旗-太和公路西側,有兩個村民小組。現在好多搬到公路路西臨街居住。隸屬於興隆鎮腰莊村委。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村名由來

據傳在明末,李姓在此建村,建有碾米作坊。李自成起義軍曾駐紮該村,現存有明代糙米工具:石質輪狀磙子、槽型磐的石蹍。據老人姬貴成等人說,這碾是李自成軍隊用過的,原有的木框、碾杆、碾軸、碾臍等,形狀跟現在的石磙、碾盤完全不同。糙一石二斗谷能出一擔米,村莊便以此得名。

米起營老莊原來在唐河邊上,1975年8月唐河發大水,村子被淹,上級決定沿河岸的村莊一律東遷,現在的村莊房屋整齊,房舍多為磚混結構樓房。系1975年8月洪水災難後從唐河岸邊東遷於此重建。村莊聚落呈工字形,面積4萬平方米。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村中整齊的樓房

在米起營的老村的地方,已經重新成為農田,至今老村遺址的田地裡仍有十幾個古大碾盤橫七豎八地躺在那裡,當初,購置一套石頭做的碾盤石磙需要花費主家幾十擔糧食,現在只能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米其營的悠久的鄉村歷史。(建議把這些古碾盤作為文物保護起來,或者放置在米起營村口設立個展臺)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建議用碾盤做成這樣村名牌,寫上村名。

村莊姓氏流源

1、李姓:李姓在本村為主要姓氏,該村李姓為郝寨鎮李窪村李氏同宗,與興隆鎮的寶起崗、小張莊、樓房等村莊李氏同源。據老輩人傳說,明朝嘉靖年間(約公元1569年左右)安居在米其營老墳的祖爺是長門,米其營的南老墳是二門,北老墳是三門,南刺墳是四門,南老墳的祖爺叫李含宗。現在米其營的李氏家族已發展到12 代,至紹字派,近250人。李姓家族字派:“中、興、振、家、道; 信、義、紹、先、宗; 世、澤、東、來、久; 傳、華、詩、書、從。

2、杜姓:杜姓為本村第二大姓氏,米起營的杜姓與社旗康樓以及興隆鎮北的李莊等村的杜姓同宗, 字派為:“中水如山廣,先學堂秉遠,國慶本相成。”目前在世最長輩分為山字輩,最幼為秉字輩;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杜強業烈士是該村杜姓人。

3、米起營的幾家趙姓為五十年代自老街搬來,與興隆鎮大劉莊、大張莊以及太和後趙、晉莊黃趙、唐河桐河鄉趙牌李等村莊趙氏為同宗。字派為:錦林澤榮增,付運慶吉昌,家生恩承廣,謙意萬古揚。

4、姓向的和後門裡、向莊和老街的向家都是一家,字派為:“民國天廣遠,福壽吉祥全,聲名宏江海,功業隆山川。”

5、另外還有姬姓,竇姓等。

村莊現狀

米起營村交通便利,特別是這幾年從苗店到晉莊的備戰公路從村前經過,西邊唐河大橋修好通車,米起營村更是迎來了發展好時機:臨街的一排排整齊的兩層小門面樓房,一樓做生意,二樓居家生活成為農村村鎮的新村景觀象;

在備戰路唐河新大橋東岸河灘邊上郭曉等人建起了“小香廚夜市”廣場,有燒烤美食、轉爐烤全羊、烤全魚,自釀啤酒、還有兒童游泳池、碰碰車等遊樂設施;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遊樂設施,讓咱家的孩子們也能像城裡孩子一樣開心

村中有珪璋人陳金凱也新開設 “天然居”,承接婚宴酒席。兩家夜市均為名廚操作,質優價廉,成為興隆鎮成為夏季傍晚人們休閒消遣的好去處,還有附近鄉鎮以及社旗縣城的朋友開車前來品嚐。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新開的天然居酒店,裝修豪華,時常舉辦各種喜宴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天然居大酒店

每到黃昏,一起去河邊散步的,去夜市消遣遊玩的,備戰路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村西有米起營葡萄園,種植著優質的葡萄、提子,每年秋天收穫季節,附近百姓常常來園裡採摘。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葡萄採摘園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看這一串,多大

「興隆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米起營村

豐收的葡萄,安全無公害水果。

米起營,歡迎你來!


(感謝米起營李道乾和網友“東方易初”“牽掛的心”等朋友們提供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