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村莊被譽爲江西第一村,那麼和皖南的古村是否有差距呢?

作為東方文明的標誌,中國文化已經傳承了數千年的時光。如今進入新世紀以後,在飛速前行的同時,不妨再回過身來看一看祖先們究竟給我們留下了怎麼樣的傳承。

這座村莊被譽為江西第一村,那麼和皖南的古村是否有差距呢?

一、“千古第一村”流坑古村

在撫州的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有一處村子極具贛式民居的典型風格和特點,那便是流坑古村。據當地的村民介紹,村中現存各類建築遺址260處,其中明代19處,重要文物321件,包括狀元樓、翰林樓、“理學名家”宅、文館等不少紀念性文化建築以及數目眾多的匾額楹聯和家藏文物。

這座村莊被譽為江西第一村,那麼和皖南的古村是否有差距呢?

如果對撫州有了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撫州號稱是才子之鄉,而流坑古村則號稱是才子之村。該村自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建村起,在至今千餘年間,全村出了文武狀元各1名,進士34名,舉人78名。歷代進入仕途的人才,上至參知政事(宰相)、御史、下至主薄、教渝的共超過100人,真可謂是人才輩出。

此外,據瞭解,流坑古村的明清古建築群已經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同時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個歷史文化名村。而流坑古村的“儺舞”流傳了近千年,也是至今唯一倖存的最古老的儺儀和儺舞之一。

二、走進流坑古村,感悟風土人情

第一次聽聞流坑古村,是在中國旅行界鼻祖徐霞客的鴻篇鉅著《徐霞客日記》中看到的,徐霞客說:“其處寰繞縱橫,是為萬家之市。”如今真正的步入流坑古村,才發覺這座村的神奇之處。

這座村莊被譽為江西第一村,那麼和皖南的古村是否有差距呢?

從某種意義上講,流坑古村就是中國封建宗族社會的一個縮影。從搬遷到這裡開始,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董事家族依靠著嚴謹的宗族制度來凝聚董氏家族的生命力,並穩定而又持續的發展,乃至延伸到現代。

行走在村子中的街巷上,更能發現董氏家族治家的嚴謹性,諸如七橫一豎八條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設置門樓、門樓之間以村牆連接圍合的整體佈局,巷道用鵝卵石鋪地,並建良好的排水系統等特徵,無不說明這點。

這座村莊被譽為江西第一村,那麼和皖南的古村是否有差距呢?

讓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村中的那幢精美而又華麗的貞節牌坊,這所謂的牌坊是古代時候,用來表彰女性從一而終的門樓,在當時是堅貞不二的標誌。而流坑古村的這座貞節牌坊據說是一董氏名人的兒媳、孫媳在他兒子、孫子早逝以後,守寡數十年換來的。如今看來卻是那麼的刺眼。

這座村莊被譽為江西第一村,那麼和皖南的古村是否有差距呢?

環繞流坑古村的河流名叫烏江,與楚霸王項羽別姬自刎的烏江同名,但卻沒有霸王別姬的那條烏江所獨具的淒涼之美,行走期間反而覺得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在心中升騰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