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羣里不退羣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Congratulationxp18

這個要分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可能一邊看一邊笑著罵“傻逼”;有些人可能覺得你們聊得到一起但他插不上嘴;還有些人可能忙得根本顧不過來。

同學畢業多年後,各自的境遇都大不一樣。有人當老闆發大財了;有人在搞高科技,寫專業論文;有人天天工作十多小時根本抬不起頭;也有人在撿破爛混口飯吃。

這下好,你們一幫人建了個群,還聊得不亦樂乎。最能聊的那十來個人,都是不上不下,有點小錢,有的是時間,其中又以女生居多。聊的最多的是小孩子教育,養老,旅遊。聊工作的恐怕不多。偶爾有幾個不識趣,天天要求去投票,或者發廣告要求買他的產品,但久而久之也就沒人理了。

這幫人聊得很開心。其他人有些人在看,有些人根本沒時間看。

看的人有兩種。第一種人認為你們聊的話題,不是他所關心的。因此就偶爾看看,但是不說話。這種人可能比你們更有學識,也可能比你們更有錢。第二種人認為你們聊的,都是要花錢的,比如買個大房子,給孩子報個什麼班,到哪個島去旅遊一下,但是他並沒有錢,於是搭不上話。

不看的人也分兩種。第一種是根本沒時間看。有些人的工作真的很忙,在車間流水線上的,哪有時間看手機?在專心做科研的,也沒時間看手機;忙著處理事務談生意,當然更沒時間閒聊。第二種是覺得看了也沒勁兒,索性不看,這包括生活處境遠遠不如你們的人。

只要他沒退群,無論他發不發言,都說明他對老同學是重視的。只要他時間或者經濟實力允許,他有一天可能也會插進來說幾句話。

總之,對於不同處境、不同性格的同學,我們不僅要尊重他說話的權力,也要尊重他不說話的權力。要抱著充分的同情之理解。


王可期

我是不將就的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善於不將就的看問題,歐耶!

群的種類

  1. 一類是屬於特定群體和目的的群,比如工作群(過去的同事群、現在的單位群、項目群......)、同學群(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下一代群(幼兒園家長群、小學家長群、興趣班家長群......)、家族群(父親家族群、母親家族群、兄弟姐妹群......)。這類群,必須保持關注,瞭解信息,因為這些群裡的信息跟你目前的生活息息相關。

  2. 一類是屬於社交群比如各種興趣群、活動群、社團群、老鄉群、小區群、朋友群;這類裡面存在大量沒事閒聊的人,除非你是群的運營者,否則實在是浪費時間,但這種群有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涉及到一些社會資源和人脈的鏈接,直接退出好像又不好,所以就當做一個通訊錄留著好了。

  3. 一類是屬於無緣無故群,這種群,就是不知道哪一天不注意就被人拉入了群,入了群第一件事就是問這個群是做什麼的,這種群一定要問清楚,沒有用沒有意義的直接刪除退出了


我總結在同學群裡不退群不說話的原因

  • 一種是群實在太多,應付不過來。如果只是閒聊的一些信息,其實也沒有必要回應和參與,是很浪費時間的。所以在我看來,不回應不參與,不是沒有同學情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壓力,也許你很輕鬆,但別人並不一定是這樣,所以,給他們多一些寬容之心吧。

    對於這種情況,有關於他的事情,就@他直接說,這樣對於大家都好,他也能很好的看到他必須要知道的信息。

  • 一種是性格使然,你會發現,很多在群裡不發言的同學,在原來學生生涯中,其實也是性格比較內向,也沒有太多要好的朋友,這種性格我們要尊重不能鄙視,不要強求不活躍的同學變的活躍起來,這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尊重並接受他們


  • 一種是自尊心受損,就是可能在近期家庭的變故、職場的失意、身體受損甚至遭受了什麼比較大的事情,人突然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和信心,這種情況,一般通過同學渠道可以瞭解清楚。如何合適就通過線下或線上單獨的聯繫去開導安慰他,給他更多的勇氣和快樂,同學一場情誼深重。

所以,在同學群裡,同學一場,其實沒有太多繁雜的原因,因為同學關係是最單純的,這個小果深有體會,當我困難的時候,也只有同學會伸出援助之手,我很感激也很珍惜,所以,對你的同學好一點,不定什麼時候他就是你的救命恩人!

不將就的張小果

我在同學群裡一不退群,二不說話,三不搶紅包更不發紅包,說說我的心態,本人混的一般,小康水平,更沒有一官半職,所以在同學群裡沒有什麼可說的,同學之間有什麼事,有人聯繫我我一般都參加比如婚喪嫁娶,在群裡發公告的一般不參加,總覺得在群裡發公告不太好,關係好的幾個單獨建了小群 ,自己感覺同學也是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我從不挑任何人的理,我不退群是因為我還是看重同學感情的。


qiufeng52477440

同學群就是一面照妖鏡,混的好的、混的不好都會在群裡展現的一覽無雲,混的好的就會在群裡活躍,原先成績好的卻混的差點只能在群裡採用屏蔽的狀態,不去關注群裡的動盪起伏,眼不見為淨。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群裡的同學都結婚了,自己沒有結婚,只要在群裡面說一句話,就會馬上成為主角,受到大家的膜拜,所以為了讓自己消失,只能保持沉默的狀態。



又有一種是混的太好了,一定要讓別人知道現在混的怎麼樣,就會經常組織同學聚會,進行一場龍爭虎鬥的攀比,看誰混的更好,而混的最差,過的最差的一定會選擇消失,做同學群裡最沒有存在感的人。

群裡充斥著豪宅、車子、票子攀比,同學群還有一個危險的信號,給那些分手已久老同學增進感情,回憶過往的地方,有一些還會發展成出軌關係,破壞原有婚姻關係。


還有一類人建同學群是為了通知自己什麼時候結婚,並告知結婚時間一定要來,幾十年不見的同學,只是變相為了收紅包。


種花兔八哥

其實,我就是一個在同學群裡既不說話,也不退群,既不發紅包,也不搶紅包的潛水者。但是,不說話不代表不關注,群裡的消息我也會經常看一看,有時也會響應和互動一下。

為什麼不說話也不退群?如果非要說出於什麼心態,我估計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相同。這就好像追問一個人做事出於什麼目的一樣。做事就一定要有目的嗎?不是!做事,有的人目的明確,有的人是率性而為,而有的人可能是瞎闖誤撞。所以,一個人既不說話也不退群,可能自己都沒思考過是為什麼。

不說話,有時並不是不想說,而是不知道說些什麼。剛加入群的時候,大家都很新鮮,也很激動,嘰嘰喳喳把離別以後的思念和回憶都傾訴完了。喧囂以後就會歸於平靜。以前激動是因為“你在他鄉還好嗎?”,現在平靜是因為“仨飽一個倒,日子過的好”。而且,大家都在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既沒有喜悅與大家分享,有了苦惱也不想讓他人得知。群裡每天就是不鹹不淡的工作、生活、回憶,時間久了,就像稀釋了的糖水,慢慢就變得淡然無味了。所以,很多人就會選擇潛水。

不退群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只有兩個:一是因為念及同學情誼,二是將來有可能見面。大家畢竟同學一場,這是人之一生最浪漫的時光和最珍貴的回憶,哪能隨便退群呢。但凡有點情和人味的人,也不會選擇退群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在這樣一個流動性很大的社會,人們出差和旅遊機會很多。現在雖然相隔萬里,沒準哪一天就會來到同學居住的城市。分別多年的老同學見面,那種開心和激動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管理那點事

我是於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同學群的演變歷程,總有那麼些人默默圍觀

剛進入同學群時,既新奇又興奮,再次遇到了幾十年素未謀面的老同學,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歲月,久違了的熟悉感,很快就拉進了彼此的距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情地聊過往、談現在,沸沸揚揚、好不熱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群的人數漸漸的穩定下來,群裡的熱鬧也漸漸的減退了。每個群裡總有那麼一些人繼續暢聊著、分享著、組織張羅著,也總有那麼一些人安靜的“潛水”了。這與當年的班級何等的相似啊,總有活躍的班級幹事,也總有默默無聞的“沉默的大多數”。只不過,時過境遷,各自不同的生命故事,造就了新一批的活躍分子與圍觀潛水者。

這些圍觀潛水者,在現實生活中也許並非少言寡語,甚至可能在某些群裡相當的侃侃而談。這並不奇怪。社交吸引,是由空間距離、交往次數、特徵匹配度、需要性互補、以及彼此的熟悉度、共同的好惡等等多種因素所影響的。所以,曾經的同學朋友,在回憶完崢嶸歲月之後,這麼多年各自生活環境和觀念的改變,大家的共同點和交集越來越少,自然共同的話題也越來越少,潛水的人也越來越多。

至於這些在同學群裡“不退群也從來不說話的人,是什麼心態”?

我們先來看看同學群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吧。

馬斯洛在他的《人的動機理論》中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內部動機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

同學群,正是滿足了人們對於共同擁有的一段青蔥歲月所帶來的歸屬感。願意留在這個群裡靜靜的圍觀,至少是對“老同學”這個角色的認可,是對這個虛擬的班集體所承載的懷舊情懷的接納。

請注意此文的標題——《我終於毫不留戀地退出同學群了》:其實很多人,若無留戀,早已退群!

如果清理掉這些不退群也不說話的人,同學群還能叫同學群嗎?只能叫某某班活躍小組群了吧。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剛加入的時候,大家嘰嘰喳喳,會說很多話,你只要一會不看就會顯示消息99+。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說話的人越來越少,說的話也越來越少。最後,群裡徹底安靜了。也就偶爾有人發個問候的消息或者需要投票或者只是單純的分享的消息。

很多人基本都是觀望或者幾乎不會打開的狀態,我就是其中一個人。

群真的太多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根本沒有時間打開來看。每天工作完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就只想默默地看會視頻啥的。

再有就是群的粘性是和自己的興趣、群的主題、群成員距離的遠近和成員之間關係的程度等很多複雜的因素決定的

比如說前段時間我在減肥,於是我就加入了一個減肥的群,我每天在群裡曬自己做的減肥餐,和大家交流心得,聊得不亦樂乎。但是一個月後,我的體重達到了我可以接受的體重,我也能控制自己不去那些油膩的零食。於是我就再也不想看那個群了。

沒有退群的原因是我懶得退,還有就是萬一哪天我又想看看這個群裡的消息了呢?我想如果等到我哪天真的很閒,我又覺得這個群真的對我沒什麼用了,我肯定會毅然決然退群的。就像刪除那些永遠也不會聯繫的好友一樣。

綜上所述,在群裡不說話的人,一是沒時間看;二是群與自己的相關度不高,故而黏性不強。不退群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懶得退,還有一個原因是還有用。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在場的缺席者,他/她對於同學群的立場,是一種保留群籍保持緘默的心態。至於這心態說明啥,反映什麼?我從個人的經驗感受,結合對身邊“在場的缺席”者的瞭解談兩點。1)個性被動,喜歡做觀眾、聽眾。一般而言,性格好靜、好思索的人,在人際關係或人際交流中,多處於那個傾聽、沉默或回應的被動角色,但這並表示 他怯弱、畏懼交流,而只是內傾、穩重的個性本身。


2)求簡單嫌麻煩。我被拉進在幾個同學群,其中有兩個我從不說話,也沒退群,為何?認真反思後認為,我之所不發言,一是感覺對轉發信息,尤其是對投票之類極沒興趣,二是對參與對話,哪怕是有意思的對話,也感覺很麻煩,乾脆就不吭聲。這倒不是我不想發言,但就是有一種感覺作怪 ,群聊既費時又費勁。我想躲避這種感覺。


同學群裡的另外兩類:有節制的健談者、話癆。他們是怎樣的心態,又如何看“在場的缺席者”呢?個人的經驗之談:a 有節制的健談者,我眼裡的他們是比較外向、有思想、喜歡錶露感情、意見,喜歡分享見聞的同學,我比較欣賞,很願做他們的傾聽者;而他們對“在場的缺席”視為常態、給予尊重。


b 話嘮著,我眼裡的他們是閒得無事的大忙人,忙著曬他們的幸福照,或各種好(不好的,一般都留在肚子裡),忙著與同學抒衷腸....好似有堆積如山的話沒道過,就算化多少時間傾盆而瀉也道不完。對他們的話嘮,包括刷屏,我既不喜聽閱,也不願參和。而他們對“在場的缺席者”的看法,有很憤懣的,覺得你在群裡就應該說話呀;也有心態平和的,無所謂你說不說話,只要自己地方說,就心滿意足。


我還這樣看:同學群,像是一座古城堡,有人在裡頭狂歡,有人在裡面深入潛水,有人在裡面互惠互利的各種“交涉”;同學群,更像一座風景城,有人在裡面活躍地建設,有人在裡面無聊的睡覺,有人在裡面好奇的觀賞美景、做遊樂者。總之,同學群,各取所好的場域。


熊玲心理諮詢

在群裡不說話的同學不等於疏遠同學,這樣的人很穩重,很低調,也不代表比別人差,人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明明一班,但很張揚自己,有的同學雖不說話但很有同學味,說話的不一定。

講白了,就是人世俗化的必然!同學群本是青春印記的反射光,是感情的凝聚點與人生緣份的註定,無關於財富,地位與權勢。人本身有活躍與安靜之分,但有人總會世俗的東東融進去,覺得同學發張外地旅遊的照片,就是炫耀,把人生的黯淡投射其中。尤其是中學小學群,相當數量的本地同學,平日的交往都是分階層的,倒是那些外面飄泊更豁達,因為他們付出更多,更明白世態炎涼,更珍惜那種同窗純粹的感情與緣份。

同學群僅僅只是回憶青蔥歲月的平臺而已,大家發展不一樣,沒有資源平等互換的可能,一旦沾上功利反而適得其反,做個念想即可。隨著歲月蹉跎,當初在一起玩得最好的現在漸漸的散了,因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同學那都是已經過去的記憶,沒有什麼意義。

不退群是因為那是同學群,不說話是因為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他們討論的都是你怎樣有能力,如何會掙,我只能默默看著。

大家的生活圈子不同,關注的事物也不同,所以很少能找到共同的話題,這是其一。其二,則是生活境遇的不同,發現跟同學之間說話成了一件很累人的事,有時候在無意間就把人給得罪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閉嘴成了最好的選擇。但不發言,並不代表我不關注自己的同學。


笑搞

我來告訴你是什麼心態。

這3個人生階段的同學群,不管是哪個群,我可以準確的告訴你,我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那是為什麼呢?

1.初中同學群不說話原因

初中算是我讀書生涯里美好的一段回憶。

那時的我還沒發福,還很帥,班裡的同學關係氛圍都挺好的。

我記得,當時與我玩得好的有上十個人,這裡面,有成績好的,也有混混;有坐在旁邊的美女,也有隔著幾組的籃球玩伴;有放學一起回家的好基友,也有牽過手親過嘴的初戀。

這些人,目前都躺在我的初中同學群裡。

但是,在群裡,我們彷彿並沒有什麼交集。

看到了曾經的初戀,曾經的好基友,我沒有聊他們,也沒有看到他們聊我。

我們很有默契似的連加好友都沒有。

彷彿沒有發生過交集一樣。

夫妻兩地分居都很有可能產生隔閡和距離感,更何況初中同學呢?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



2.高中同學群不說話原因

如果說初中同學班裡氛圍還比較合拍比較融洽的話。

那麼。

高中班裡氛圍顯然要遜色多了。一個班60多人,其實是劃成了好多個小圈子。

圈子之外,互不打擾。

很多人,在當時來說都不能算熟,甚至可能一學期下來都沒有講過幾句話。

同學,同學,真的只是湊巧在同一間教室上過課而已。

僅此而已。

高中同學群,裡面有幾十人,基本上幾個月不見一聲響。

大家都挺忙的,誰還記得誰是誰?



3.大學同學群不說話原因

大學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

很多,其實都是互相看不慣的。

雖然一個班才30幾人,但每次聚會人都到不齊。

我宿舍的其他2人,畢業就沒有再聯繫,不知道他們在幹嘛,也不想知道。

還有1個,偶爾聊下天,也是沒啥聯繫。

當時來說,其實也是表面的玩一下而已,想交心,其實很難。

你不想與他深層次接觸,他也不想跟你深層次接觸。

大學群,也是好幾個月都不會有一聲響的死群。

每個人可能都忘了有這麼一個群存在。

這很正常,因為本來就沒有交過心,而且還各奔東西了,誰還認識誰?

不過群裡沒人說話,可是大學裡還是有幾個好玩伴的,平常也經常聯繫聊天。

至於為什麼跟他們有話說。

是因為當時就跟他們真心對待,可以說是臭味相投吧😁


相信,和我有一樣感受的人也不少。


你又是因為什麼沒有在同學群裡說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